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室南渡初30年,政坛一波三折,词风亦随之迭宕起伏。绍兴和议以前,在进元而退政宣的政治背景下,词坛通过对政宣风流的清算来完成崇雅黜浮的词学使命,借助于再续元学术来完成苏轼词风的重振。与此同时,在北宋党争余波的冲击下,南渡词人实现了合理重组。绍兴和议以后,随着秦桧的上台与专政,在文化高压政策的影响下,南渡词坛的风气又转向了谀颂与委靡。  相似文献   

2.
3.
抗战词与南渡词同以外族入侵为背景,其主旋律却存在着高亢与低抑的不同。这种差异应当归之于特定的时代所采取的不同对敌政策,以及作者所选取的不同的抒情角度。总体上说,始终如一的抗日路线是现代抗战词激扬奔放的根本原因,而南宋朝廷的屈辱苟安带给词人的则是抑郁悲凉之痛。  相似文献   

4.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5.
6.
贺铸(字方回)在北宋词人中虽不及柳永、苏轼、周邦彦等人的开拓之功和影响之大,但其词风格多变,兼擅豪放、婉约及两者相融之词.在词风多样化方面,尤为词坛翘楚.本文较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方回词多姿多彩的风格状貌,并从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的识度襟怀与性情经历入手,推究了其风格多样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张元干作为南渡词人群体中极少数直接亲身经历了汴京保卫战,并且自身的命运与宋室南渡结合非常紧密的士人,其思想和词风在南渡前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张元干的经历,追寻其心路历程,重点探讨南渡这一特殊经历对其人生和创作造成的影响,揭示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相似文献   

9.
西蜀词与南唐词都具有晚唐五代词风共同的时代特征,即绮艳婉丽。但因二者所处的地域不同,从而形成了西蜀词与南唐词的地域风格差异。西蜀词的地域风格浓艳绵密,崇尚的是温庭筠的词风,南唐词的地域风格清丽疏淡,崇尚的是韦庄的词风。南唐词风对北宋前期的词坛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靖康之难”后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这就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为了维护小朝廷的偏安局面,他向金国称藩称臣,把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出卖给金国,每年搜刮大量财帛向金国献币纳贡,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安宁。在这民族的大灾难中,与屈节求和的腐朽统治集团相反,当时广大人民和有正义感、有民  相似文献   

11.
论李清照后期词的主体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室南渡以后,国破家败夫亡的厄运接连降落到女词人李清照的身上,使她晚年的生活最是孤寂索寞.女词人在述说流落飘零之愁和兵荒马乱之苦的时候,念念不忘北方的故乡热土,时时追忆往昔的欢快生活,常常嗟伤哀叹羁旅生涯的漂泊无依,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透露出几分苦涩与凝重,体现出良多沉郁和感伤.李清照的后期词同前期词相比,无论是思想内容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力度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格调上也由前期的明快妍丽变为后期的沉郁凄怆.  相似文献   

12.
五代时期,前后蜀词坛创作兴盛,词人们效法温庭筠,其审美理想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花间派,形成了代表前后蜀词风的“花间范式”,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既使“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诗庄词媚”的词学传统由此确立,导致“本色当行”的婉约词成为千年词坛的主流;同时经过前后蜀词人对多种题材及风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也有效开启了千年词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虽然古老,却始终余温不散的“活文学”,唐宋词至今仍供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养料。而对与其一脉相承的现代流行歌词,唐宋词除了给它提供语言和形式上的借鉴,还在词情、词境和词风等词体的本质特性方面为其确立了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叶梦得前期崇尚陶渊明,展现隐逸情怀,追求精神自由,词风闲适旷达;后期推尊谢安,抒发爱国热忱,渴望建功立业,词风转为豪放雄杰。历史的巨变促成了叶氏词风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南北宋词风转变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徐俯在宋南渡前后诗坛的地位、清逸自然的诗风、及与江西诗派的渊源,可见其在当时诗坛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词坛,仍有众多词家遵循浙派词风,浙派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浙派对词坛的影响依然很大。通过考察清代词风的嬗变,应以嘉庆七年为界,将浙西词派分为前后两期。在浙派前期的发展中,康熙十七年和雍正三年是重要的节点,前者标志浙派的形成,后者标志浙派鼎盛期的到来。而在浙派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道光十一年与光绪九年均是浙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前者标志浙派与常派在词学理论上并峙局面的形成,后者标志了浙派在创作上亦进入了衰落期。  相似文献   

17.
18.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殿军和巨擘".这里通过对元好问的词风以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认为元好问经历了金末社会大动荡,致使其性格中既有软弱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而这种双重性格特征促成其词风兼具清健爽朗和婉丽纤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殿军和巨擘”。这里通过对元好问的词风以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认为元好问经历了金末社会大动荡,致使其性格中既有软弱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而这种双重性格特征促成其词风兼具清健爽朗和婉丽纤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具体分析了黄庭坚所谓“好诗”词风的内涵,指出其词内蕴了江西诗风的二重性:既具有瘦劲典雅之气骨,也具有蕴藉静穆之意韵。气骨偏于诗质,意韵则是对词体内质的回溯和深化。黄庭坚正是以这种词风,参与了词中“宋调”内质的重新建构,并由此获得了词史上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