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探索金融中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效率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斌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81-85
不同于金融中介结构观与功能观,金融中介效率观从交易效率、信息效率、X-效率、功能效率和制度效率等方面,来寻求金融中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金融中介所具有的交易效率优势作为其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它促使经济金融系统得以有效运行;其所具有的信息效率这一关键优势能够显示出金融中介的存在的巨大价值和发展的巨大活力与潜力;X-效率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生命线,意味着其经营管理状况好坏决定其生死存亡;功能效率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依托,反映了金融中介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制度效率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体现着金融中介制度安排及其效率高低对经济金融体系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以此给出评价金融中介效率的指标体系 ,并根据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融资制度的差异 ,对金融中介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除了在储蓄动员方面有较高的效率外 ,在储蓄转化、资金配置和技术进步方面是缺乏效率的 ,而这正是中国今后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冯斌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3-37
金融中介效率增进与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金融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自身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激烈的经济金融市场竞争是来自金融中介外部巨大的压力;金融全面开放、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活动是其主要的推动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争取较大市场份额是其潜在的牵引力;而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其持久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4.
代表性金融发展理论与其金融效率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21-24
金融发展理论以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代表,不同的金融发展理论赋予了不同的金融效率观,不完全的金融发展理论对应着缺失的金融效率观,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则赋予了一种全新的金融效率观。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精髓,金融效率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融与旅游都经历了中介化—去中介化—再中介化的发展历程,而数字金融与共享旅游分别是金融与旅游再中介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数字金融与共享旅游均具有显著的互联网属性,在发展机制、资源配置理念、用户群体、产品属性、价值观念等方面皆高度契合,具有良好的融合发展基础。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来看,数字金融与共享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质是数字金融的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信息服务功能在共享旅游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二者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化,但仍存在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有待提升、产品体系陈旧、行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在既定的金融功能框架下,从监管主体、参与主体和合作机制三个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金融中介发展与企业外部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228-230
金融中介发达程度与企业成长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的联系通道金融中介功能与企业外部融资进行分析,阐释了金融中介功能的发挥可以影响企业外部资金获取以及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形成影响企业成长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融中介理论为各国建立金融体系和实施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伴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金融中介不断的进化,功能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8.
金融中介的存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瑶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30-36
紧紧围绕“金融中介为什么会存在”这一核心问题对金融中介的存在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先是对金融中介存在性理论进行回顾,为其存在性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又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比较分析得出金融中介不能被金融市场所取代的结论。接着分析了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制度不断优化的金融背景下,金融中介如何调整其业务和功能以迎接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挑战,从而保持其生存和继续繁荣。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金融体系构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金融中介发展对中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的影响——SFA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的跨国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可以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从而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跨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可以测量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的具体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增长并不有利于我国的技术效率进步,但是从金融机构贷款的配置结构上看,提供给国有企业部门的贷款规模增长将导致技术效率下降,而提供给非国有企业部门的贷款规模增长却将促进技术效率进步。 相似文献
10.
周美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75-76
在阐释金融中介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征并认为这几个特征也是日益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对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挑战和要求,进而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的困境且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兆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理想主义乌托邦精神并不等于空想主义 ,批判反思、追求至善、超越性 ,是其要旨。理想主义乌托邦精神是人的特质之一。恰当地张扬理想主义乌托邦精神可以有效地抑制工具理性、实利主义滥觞 ,促进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陈娇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50-55
鲁迅先生是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写了许多探索女性解放的文章 ,小说《伤逝》体现了作者在女性解放问题上思考的冷静和深刻 ;同时 ,由于种种因素 ,它也流露了作者的男性本位意识。本文拟从女性视角出发 ,分析其在形象构设、与同期的女性文本比较及在叙述话语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所显示出的男性意识及所隐藏的女性话语心声 相似文献
13.
曾婧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53-57
作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里程碑作用的重大举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其所追求的基本生存权、教育文化权、健康权等实质上是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有着内在的理论耦合点,两者都旨在研究"人的主体性"问题.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可以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丘艳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5):57-63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中国经济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型,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效益,但不是对经济数量分析的否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溯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数量分析。相较于西方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质量的数量分析,其逻辑过程包括数量性和质量性的统一、历史性和逻辑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实证性和抽象性的统一。基于质量的政治经济学数量分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价值旨归指明了方向,即通过量和质的统一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质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然的角度讲,现行刑法中重婚罪的主要法益是配偶在夫妻关系中要求对方忠实于自己的权利,次要法益才是一夫一妻制。被害人承诺配偶重婚的,重婚行为不构成犯罪。前后都是事实婚姻,不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即成犯,追诉时效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现行刑法中遗弃罪的法益是需要扶助人的受扶助的权利,对象不限于家庭成员。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6.
谭家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74-77,80
《刘子新论》又名《刘子》 ,当为北齐刘昼所作。学术体系属于杂家。其内容政治上主张儒法兼用 ,君以民为心 ,法因时而变 ,要善于发现并合理使用人才 ;哲学上提倡名实并秀、言理兼得 ,认为祸与福、利与害可以互相转化 ;美学上肯定美感的共同性 ,美与丑的相对性 ,主张内容重于形式 ,重视美的实用性 ;在道德修养方面 ,宣扬清心寡欲 ,不竞不争 ,重视学习 ,讲求诚信 ,忠贞不二 ,爱惜时间 ,戒骄戒满。不少观点虽杂取前人 ,但亦多有发挥 ,时有可取 相似文献
17.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双性恋现象艰难的社会认可也导致了偏颇的评介,但是莎翁作品蕴含着双性恋内涵并不是在莎翁脸上抹黑,而是其重要的主题和底蕴,这样的解读有助于在多元视野中更客观地解读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范式是经济学家处理问题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方法、原理和逻辑。本文给出了经济人范式的定义 ,归纳了经济学界对经济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论证了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论文从经济人假设前提出发 ,探索了经济人与组织、制度、交易的关系 ,从而说明了制度和法律出现的必然性与社会建立良好制度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陈嘉映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3-23
本文从“我们用语言思考吗”这个问题开始追问,围绕“语言决定论”和“思想语假说”这两种针锋相对的主张提出质疑。本文指出,“用什么思考”的意思不是“思考时心里浮现了什么”,而是心智活动通过什么表达系统获得直接表达。思考以语言为归宿——在言说活动中,多种多样形式的心智活动通过一个单一形式的公共表达系统获得表达;这种表达是未成形东西的成形,而不是一种现成物转换成另一种现成物。本文借用交通系统来理解表达系统,进一步阐明以上论点。立足于以上基本思想,本文分别对“动物的语言”,“形象思维”、“内部语言”、翻译、“普通语言”,“找词儿”、“言不尽意”等多种题目展开讨论。言说活动一端连着言说者的种种经验,另一端连在语言上。语言不决定我们的思考;但说话的动物习惯以语言为归宿来思考,因此,语言参与塑造我们的思考。用英语、汉语、几何图形思考,思考会各有不同。本文更进一步说明,虽然字词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表达系统,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经验都可以通过字词语言获得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