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百年南社与南社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要开掘南社的整体价值,并对南社研究的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为南社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更投入了满腔热情,因而他从南社的外缘走向了领导核心,最终掌控了南社。没有柳亚子就没有南社。柳亚子是南社柱石,南社盟主。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社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贡献,学界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1923年南社宣告解体之后,学者多倾向于认为南社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因此南社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也趋于式微。然而,解体之后的南社并非仅是一项历史遗产,而是与社员的日常交游、文学、艺术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南社解体之后还出现了众多以南社为名义的雅集聚会、诗文唱和及出版活动,反映了社员对于南社这一文化身份的传承与认同。以1923年以后广东分社以南社名义展开的雅集、唱和活动为中心,讨论广东社员在日常交游和文学活动中对南社的看法,以此评价南社作为文化资源在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南社酝酿和初创过程中,虽然高旭、柳亚子都有积极活动,但陈去病是首倡南社第一人,并且实际上被视为社长。陈去病还在南社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协助组织越社,参加长沙、北京的南社雅集活动。南社成立后屡生风波,陈去病劝导南社成员相互宽容、维护团结、避免分裂,因此,他在南社中的崇高地位和声望始终受到南社成员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社成立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这次研讨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格局,把南社放在整个民主革命发展和文化转型进程中来考察,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视野中进行审视,发掘了许多重要的史实,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南社的性质、历史作用和地位也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南社众多成员的文学成就和文化贡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对南社的价值作了概括,指出文学要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作为支柱,文学要表现时代应该与时俱进,文学的发展必须坚守民族文化的命脉。研讨会认为,近年关于南社史料的发掘、整理、考证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南社作家别集的整理、出版取得了一定成绩。另外,还总结并反思了南社研究的学术历程,探讨、展望了南社研究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当前南社研究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研究的广度虽然拓展了,但研究的深度不够;在史实开掘方面多有进展,而理论剖析、升华却不足。  相似文献   

6.
论南社与同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社唐宋之争的起因、过程,指出其领导人柳亚子由于主观独断而造成南社分裂的错误,对南社解体负有责任。并试图将南社与同光体在诗歌思想与艺术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一比较,指出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南社是一个有浓厚政治气息的文学社团,借助于革命党在政治上的成功,南社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同时南社文学对政治的依附性也越来越明显,“革命”成了南社文学的标签,其实就旧文学而言,南社的创作自有其多种面貌,“革命”并非南社文学的全部;就新文学而言,南社既有与之论争的反面刺激,也有创作和理论上的正面推动。但是随着它在政治上的失败,这一切都被淡忘,南社的悲剧,就是文学依附政治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南社研究没有统一协调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研究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掀起了一阵阵南社研究的热潮。总的来看,在十几年中,南社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果,但近几年来南社研究却步履艰难,进展缓慢。2007年6月,我在上海参加了一次南社学术研讨会,对南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目前南社研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南社研究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混乱无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南社解体,论者多把唐宋诗之争看成是主要原因。事实并非如此。南社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民国建立和袁世凯毙命,南社民族主义和几社复社的文化精神已完成了历史使命。2.新文化运动的冲击。3.柳亚子等人文化一元论的思维方式是南社解体的最深层原因。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南社的"诗争"不能正常进行,也影响了以后对南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南社的属性,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着眼,主要分析了南社四个方面的属性,并试图对南社作出定义式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年纪最长的著名女社会活动家袁晓园是“南社”骨干成员叶楚伧的长媳。她在推进汉字改革和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深受“南社”人的影响。她在文化上的造诣也更多地烙上“南社”人所提倡的民族主义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笔者新近发现的南社社员张素的两篇佚文不仅为研究金庸的家世乃至其武侠小说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信而有徵”的资料,而且也有助于对“南社”研究的深入和对张素这位“南社中典型的布衣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台湾作为寄托幽深、发抒忧时爱国怀抱的对象或媒介的南社诗人数量颇丰。南社的台湾交游,说明台湾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辨别忠奸善恶的情感载体,也说明了南社作为海峡两岸交流桥梁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关怀传统。  相似文献   

14.
南社是我国近现代一个特殊的社团,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南社社员创作了为数可观的小说作品,为我国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简论中国赋体文学的发展史角度,论述南社文人所撰写的骈文辞赋,对于中国骈文辞赋的历史传承作用,以及南社文人注重文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是南社词人群体中的楚翘。他的治学品格的形成,与其深厚独特的家学有着渊源,他的才学亦为南社增色良多。  相似文献   

17.
南社诸子游侠诗的写作与唐代的游侠诗相互辉映 ,对照之下 ,笔者发现二者颇多相似之处 ,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相异的游侠诗风貌 ,站在唐代游侠诗的研究基础及目前研究旨趣的南社之间 ,本文试图找出二者相载相承及其各自发挥的天空  相似文献   

18.
“:南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因缘殊深,就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会场所,也放在了南社社员李书城在上海的寓所之中。邵力子等也通过《民国日报》《觉悟》副刊的扩大改版,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公开的理论献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