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家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8-8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要解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区域和城乡差别更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为迫切等问题,必须首先确立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完善科学的城市建设机制,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3
2011年12月10—11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办的"文物保护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出席会议,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副校长高岭主持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德国慕尼黑工业 相似文献
3.
赵国良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31-3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急剧变革,城市社区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河南省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基础资源缺乏、居民参建意识淡薄、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按照一定的原则完善社区功能,建设现代文明的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南阳市城市化进程现状的基础上 ,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摒弃传统的城市化模式,走建设生态城市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本文综述了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现状以及生态城市的涵义和特点,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生态城市 的对策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张继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85-90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文化遗产作为城市人口思想与物质的结晶,难以像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那般实现"快速增长",故而大量的古城老街被强制开发,快节奏的生活取代了老城的传统节奏,老城逐渐衰落。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追求的增强,城市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中文化遗产的合理性开发逐渐受到了重视。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激活城市特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复兴进行了讨论,认为实现文化遗产新价值与当代城市复兴双重创新融合与升级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蒋小勇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5-9
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我国城市建设热潮,应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城市建设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注意:1.科学认识城市和健康城市化:2.重视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现实与规划错位问题;3.摒弃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大量资源浪费现象;4.城市建设要突出特色、体现城市个性的文化内涵;5.城市管理者在建设城市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6.城市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7.城市建设要做到量力而行;8.城市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9.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6):106-108
近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急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出现种种弊端。城市景观建设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有人性化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9.
10.
王丽梅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3-6
现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如何经营、发展城市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已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选择。为此,应实施积极的文化战略,确立科学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实现城市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从传统经济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57-65
我国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基本形成体系,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远不及对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参见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Declaration of Istanbul).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生态发生了变化,一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的减少.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5):6-9
科学界定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是法律有效保护的关键。本文从比较法角度,论证了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应包括精品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朱以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6-160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了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文化生态,其结果必将导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消失,造成人类文化危机。文化生态理论对解决人类文化危机特别是对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本真性原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生存的环境一起保护,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在认识上要处理好继承和利用的关系,深刻理解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要把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放在首位,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重;实施遗产的数字化战略,寻求遗产在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申报“世界遗产”,旨在提高遗产的保护意识;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建设同存共荣。 相似文献
17.
张立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6):153-156
本文根据甘肃文物工作的优势与特点 ,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挥文物工作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提出了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又使文物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海燕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自21世纪始进入中文视野,2004年在辽宁地区重新引起社会重视,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诸多原因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消失。虽然保护和抢救的时机稍纵即逝,但是开发利用却可以长久地进行,其中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注意民间文化遗产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开发和保护并重;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管理,同时合理引入旅游市场机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石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44-4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建档工作,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文物局为此专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此项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由于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在记录档案的建档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试从理论和方法上对记录档案的建档工作进行一些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鲜乔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2):46-49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政府文物保护工作以颁发政策法规的形式迈出了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开始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文物调查,限制文物出口,查办文物盗窃、盗运案件,为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