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自2010年底以来,一场以民主为诉求的变革浪潮席卷中东各国,突尼斯的本·阿里和埃及的穆巴拉克被迫出走或下台,利比亚的卡扎菲则利用手中的军事力量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2.
朱增泉 《领导文萃》2012,(14):76-79
穆巴拉克总统被打倒,只经过了17天"街头战争",比突尼斯本·阿里总统倒台的过程还短。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等国,属于同一挂鞭炮,一头被点燃,全都挨个儿炸响。突尼斯本·阿里总统倒台后10天,埃及首都开罗也爆发了示威活动,目标直指穆巴拉克,要求他立刻下台。穆巴拉克总统抵抗到骚乱第17天,当年2月11日终于被迫"辞职"而去。"街头战争"威力之大,速度之快,匪夷所思。埃及"街头战争"一起,穆巴拉克迅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  相似文献   

3.
“中东”是国际上常用术语,它是一个政治历史概念。“中东”有狭义与广义之说。狭义中东大体是指东起伊朗,西迄土耳其、塞浦路斯的广大西亚(或西南亚)地区,但一般不包括阿富汗,却包括北非的埃及;广义中东除上述地区外,还把北非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纳入此范围。若以后者计,该地区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共有24个国家,总人口逾3亿。  相似文献   

4.
赵哲 《领导之友》2009,(3):47-49
殷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国家访问研究,熟悉中东事务,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其研究方向:中东国际关系、中东民族与宗教、中国中东关系、大国中东政策。其主要著作有:《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中东和谈史:1913—1995》、《萨达姆·侯赛因: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译著有:《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非洲当代领袖》等。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决策》2012,(7):13
埃及危在旦夕 阿拉伯之春的乐观局面维持了一年半后,中东地区又陷入骇人的混乱之中:叙利亚已不知不觉进入全面内战,其结果也不得而知;不幸中的万幸是利比亚已将狂热的暴君赶下台,但仍定期被难以镇压的民兵扰乱局势,  相似文献   

6.
穆阿迈尔·卡扎菲27岁时组织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此后在他的绿皮书中提出了所谓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对于利比亚的改革,舆论态度各异,褒贬不一。卡扎菲作为利比亚领袖人物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的光环。1992年的一天,本文作者采访颇具传奇色彩的卡扎菲,并将其所见所闻如实记录下来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刘晓丰  沈伟民 《经理人》2012,(10):126-131
叙利亚动荡,但大马士革却异常宁静到中东旅行纯属意外,更何况,还去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按原定计划,我本来是要去突尼斯体验一下地中海蓝白色的诱惑的。为节约成本,我提前订了卡塔尔航空飞突尼斯的机票。出门前,闻听突尼斯动荡又起,不得不让我对这个北非"最安全稳定"的国家产生恐惧,随之灰飞烟灭的还有我的行程。不得已,只能选择一个中东附近可以落地的签证国家,黎巴嫩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处于剧烈动荡时期,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凸显。利比亚政局更替、北约接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在西方国家的蔓延等,都对地方官员的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地方官员升迁标准由过去以政治表现为主转变为了以经济绩效为主。虽然以GDP、地方政府税收增长为基础的现行地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战争,也可以称为倒卡之战,它是因为利比亚原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不肯听从西方大国的命令立即下台而招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2011年3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占首都的黎波里,历时8月23日利月19日法国战机投下第一颗炸弹开始,到  相似文献   

10.
自卫权与主权-军事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政府一直倾向于将恐怖主义活动看作一种刑事犯罪。所以,如果一项恐怖案件不涉及其他国家,各国基本上按照国内的刑法处理。如果案件涉及某一外国,则处理起来就相当麻烦。洛克比空难后,相关各国花费无数经费,调动各种外交、经济、政治、法律手段,耗时十几年,以期将肇事者绳之以法,当事国由于利比亚拒绝国际司法合作,司法手段便无能为力。在洛克比空难后,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长达十余年的各种制裁,最终迫使利比亚把嫌犯交由国际法庭审判。但这种对付恐怖主义的司法实践谈不上什么效率。人们只能慨叹正义来得太晚。如果再加…  相似文献   

11.
龚炯 《经理人》2011,(10):98-99
现在正值利比亚政权更替之时,卡扎菲已是穷途末路。从卡扎菲的崛起到倒台,世人不免对这位昔日的中东强人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领导人都会沦为社会政治环境的人质,而非塑造者。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世界才能见证诸如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或是1977年埃及总统安瓦尔·埃尔·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这类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也是古巴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持续如此之久的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愿意为承认失败并与这个岛国恢复外交关系而付出政治代价。但是,随着巴拉克·奥巴马的任  相似文献   

13.
张心阳 《领导文萃》2012,(11):116-117
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  相似文献   

14.
鸿沟     
正面对非洲难民潮问题,欧盟仍在积极寻找对策。最新的政策可谓"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向非洲国家施压,另一方面为其提供援助,促其关闭边界,接收难民返乡。这背后是无法掩饰的政治困境:成千上万人在利比亚寻找机会前往欧洲,而欧盟国家几乎已经没有吸收新难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继2003年底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定之后,又掀起取悦美国的“外交攻势”。陡然间,卡扎菲由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旗手”摇身一变为主动向美靠拢以至亲美媚美的带头羊。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政治态度变化如此之迅速,令人目不暇接,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面输诚卡扎菲这次取悦美国的行动带有“反水”性质,是向美国输诚,而且是全面输诚,几乎不计条件地向美国作出全面退让。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卡扎菲对美国提出的苛刻条件给予了超额的满足。他承认了利比亚有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迷幻意识流卡扎菲 若说起如今四面楚歌的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文学成就,出版于1975年的政治论文《绿皮书》无疑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了。这本书勾画了利比亚的政治制度基础,是所有利比亚人必读的“宝书”。  相似文献   

17.
叶檀 《经营管理者》2011,(4):102-103
日本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叠加,让全球市场扑朔迷离,但拨开迷雾,我们却能看清背后的那双手。日本地震与利比亚战争的效果抵消之后,在大震荡中,市场逐渐恢复日本地震前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陈沁 《领导文萃》2011,(12):61-63
在利比亚人眼中,卡扎菲是恩威并施、高压统治的铁腕领袖。一方面,他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了利比亚分散于各部落势力;另一方面,他毫不留情地铲除反对派人士,不惜代价地武装镇压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多次下令在包括班加西、  相似文献   

19.
李朵 《决策与信息》2006,(12):65-67
非洲的全名是“阿非利加洲”,意为“阳光灼热”,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实现政治独立的洲。非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有大片原生态的森林和草原,有储量惊人的矿藏和旖旎如画的风光。在充满活力的非洲人民手中,非洲大陆蕴藏的能量和发展的潜力将会令世界惊叹。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中期突尼斯采取了一系列的近代化的改革措施, 1861年宪法的制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宪法制定之前,突尼斯的穆罕默德贝伊提出了一份类似于人权宣言的"基本公约",规定了广泛的人民权利。1861年宪法的内容主要在于规定作为国家元首的贝伊和国务议会的组织结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配置,以及二者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