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剖析现行民诉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之规定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应当建立当事人举证的时效制度,以提高民事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并提出了对该条款的具体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强化当事人举证已由强化当事人庭上举证到强化当事人庭上举证与庭外举证、庭审中举证与审前举证相结合的全方位举证转化,而我国现行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当事人举证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内涵、程序意义, 并从宽松的参与时空、经济的参与方式、充分的参与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参与权的保 护。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现行民诉法给了法院较大的调查证据的职权,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过宽,这是当事入学证责任不能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其不利后果是使作为民事诉讼程序核心的辩论程度空洞化,弱化了程序正义。建议限制法院调查证据的范围,赋予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法院调查的证据以同等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诉讼法少有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规定,这不仅已使立法内容相互之间脱节,而且使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化和取证权利保障的滞后成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一对矛盾。论题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收集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就如何建构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对当事人权利的适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据规定》在对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当事人权利的保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适度强化对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既要求加大力度,同时必须把握限度。  相似文献   

7.
8.
"程序是法律的心脏",而送达是程序的骨骼.在民事诉讼中,送达制度从表面上看来只是类似于配角的辅助程序,但它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没有送达,程序不能立足;没有送达,程序无法运行.送达是程序与程序之间的桥梁;送达是程序法与实体法联接的纽带;送达是完成诉讼程序、实现实体法任务的渠道.送达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所获得的最重要角色定位即是程序保障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问题,或当事人与裁判者的关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问题。要建立适应现实社会生活条件所需求的新的民事诉讼体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以当事人诉讼权利为基石,实现从法院审判为中心到当事人诉讼为中心的转变。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构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主要应当从裁判者、当事者自身和程序技术规则化三个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代位权诉讼的特殊性,代位权诉讼中的程序设置不仅决定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诉讼参与人乃至诉讼以外的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如何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科学预置代位权诉讼程序,对于切实保障代位权诉讼中的各方利益至关重要。我国《合同法》有关代位权诉讼中的程序设置虽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简易程序对当事人的主体性原则、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法官中立原则、诉讼进行的公开原则、辩论原则等正当程序所要求的一般要件的坚持、对其适用范围的限制以及允许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化,表明简易程序是针对某一类型案件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省略了审理该类案件一些不必要的程序而保留了正当程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公正的要素,是有严密程序保障制度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反倾销公共利益立法中因没有对调查程序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带来不少困惑。WTO成员中的欧盟和加拿大关于如何落实反倾销公共利益原则的程序保障方面有其特色,尤其表现在扩大申请人的资格范围,规定听证程序,设立告知权规则,明确调查时限,规定说理规则等方面,这对完善中国反倾销公共利益程序保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项目融资是为一个特定投资项目所安排的融资,项目债券人在最初考虑借款给该项目时,以能够使用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未来收益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并使用该项目实体的资产作为债权的安全保障.文章将从项目融资理论和案例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举证期限制度对诉讼效率的追求是通过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行为设定时间限制的方式来实现的。若要使举证期限制度真正发挥实效,必须从提升举证期限设置的规范层级、明确举证期限设置的时间、厘清举证期限设置的方式和夯实举证期限设置的配套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5.
当事人的举证困难不仅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也损害了法院的权威.当事人举证困难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民事诉讼证据制度设计上仍存在着诸如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能不足、司法机关调查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技术运用未得到充分重视等弊端.针对上述问题,在民事诉讼中,可以通过增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用公权力辅助当事人调查取证和司法技术的运用三种途径对当事人的举证困难进行救济.具体包括充实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私人侦探所的合法化、重视法院检察院的调查举证、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经验法则和证明标准的降低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具有传统的刑事制裁方式所不具有的优点,是有效解决刑事案件,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讨论,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第二次修正案,在第五编特别程序第二章设置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和解程序终于有法可依了。在公安司法机关理解和贯彻执行该特别程序的规定时,应当特别注意依法进行和解。其中要审慎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是真正真诚悔过,当事人是否是真正自愿和解进行考察,坚决杜绝"花钱买刑"等与刑事和解相关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诉权保障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诉权保障宪法化、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现行当事人适格制度与现代司法理念显得格格不入。为此,有必要对作为问题症结的当事人适格予以扩张并赋予其法定效力。将诉的利益作为当事人适格的衡量标准,可以同时满足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中当事人适格扩张之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诉讼当事人能够如实陈述自己直接经历并通过记忆存储的案件事实信息,以此来证明相关待证事实,可见,其发挥着与第三方证人相类似的证明作用。但诉讼当事人在诉讼地位方面毕竞不同于第三方证人,因而有必要为其设置一套独立而特殊的作证程序,这一程序的基本模式为:当诉讼程序进行到调查核实证据阶段时,首先让当事人像第三方证人那样宣誓或者具结,保证以证人身份如实提供案件事实信息,同时接受包括诉讼各方质询在内的法庭证据调查。通过这一专为当事人作证设立的程序,保证其讧明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的程序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程序的正义得到张扬,人们注重从程序上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由于处于自然的小农经济基础和重视社会整体、忽视个人权利的思想基础,导致了重实体轻程序的局面。而程序的参与原则、公开原则和中立与平等原则有着独立的作用,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目前仍然存在对程序价值认识的不足,导致了程序法不发达,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的权利,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并进一步完善程序法。  相似文献   

20.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严重忽略了当事人程序权利的保障,导致小额诉讼程序对当事人的吸引力下降,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极低。小额诉讼程序在追求诉讼效率的同时,应遵循保障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尊重当事人对私权纠纷的处分自由、注重权利的操作性与救济性等基本原则;在此理念指引下,明确赋予当事人充分享有管辖异议权、程序异议权、合意选择权、委托代理权、最低限度参与庭审权和审级救济权等基本程序权利,并完善各项权利的具体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