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合同能源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市场化节能机制,然而在其市场化推广过程中,却面临着融资困境和巨大的融资风险.在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机制及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配额的交易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中降低碳减排成本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对排放配额进行计量却还是一个尚待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免费分配的配额如何进行会计计量的问题。研究表明,历史成本计量免费配额存在诸多缺陷,不是一种合理的计量选择。只要存在活跃的碳交易市场,就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在缺乏活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则宜采用与配额特征相匹配的实物期权估价模型(Real Option model)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针对我国现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节能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融资困难、缺乏对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的有效管理、节能收益预测不准确或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构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金、经营、政策、市场、收益5个一级指标,融资渠道、EPC项目管理能力、银行利率调整、能源价格变化、节能企业支付风险等22个二级指标。提出运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改进,通过确定组合权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融租赁的EMC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遭遇的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这种节能投资新机制,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金融租赁作为一种兼具融资与融物功能的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融资难题。因此,在深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金融租赁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金融租赁的EMC模式",并建立了其运作流程,以求能够解决我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政府引导基金框架引入EMC模式中,提出了创新型政府引导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基金融资模式,分析了该EMC融资模式的基本架构、运营模式及各主体特点等基本属性,最后对政府引导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基金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我国企业的实施状况,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市场、融资、运营以及效益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其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给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和模型。  相似文献   

7.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收益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我国企业的实施状况,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节能量风险、融资成本风险、客户支付风险等收益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防范策略,提出发行“绿色债券”的新理念,以期获得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实施碳减排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是企业实现碳减排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碳排放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因而企业将面临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巨额融资需求。然而,日益严格的气候法规和能源技术研发的难度却严重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大企业的碳融资风险。因此,文章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参与碳交易、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等角度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碳减排融资机制,以满足企业实现碳减排的资金需求,化解碳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9.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有研究主要从静态、宏观的视角讨论碳排放权的性质和法治化路径,对解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运行的具体问题策应性不足。碳排放权的权利变动包含初始分配、市场交易、核查清缴三个前后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实践阶段,使得碳排放权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属性并对应不同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规范层面,应当完善碳配额分配方案、碳交易主体与产品、温室气体监测-报告-核查规范体系。在纠纷解决上,应当赋予排放企业异议权,明确排放企业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主张权利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将在目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配额分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较大、与现有行政体制的协调等特殊问题。研究全国ETS的配额分配方式发现,其核心是合理分配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决策权,并从全国ETS的排放总量、各省ETS覆盖部分的排放总量、企业配额分配方法的确定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不同政策选择的优劣,提出一种全新的分配方式:以属地化分级管理制度为基础,中央政府负责确定统一分配方法和差异化区域调整系数,省级政府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调整系数,并在中央政府的监督下实施配额分配。这种方法既能向省级政府提供灵活的决策空间,又能从中央层面予以约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囚徒困境的影响,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零售商模糊库存模型优化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确定条件下碳交易机制对库存管理中排放控制和成本优化的影响,用梯形模糊数描述各参数和决策变量,建立碳交易机制下模糊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排放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决策下经济订货量的关系,讨论碳交易机制对模糊成本与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模型能有效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模糊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考虑碳交易机制前后和仅考虑碳排放最小时的经济订货量不相同,适宜进行碳交易;碳限额增大能有效降低成本,对经济订货量和排放无直接影响;碳价与排放负相关,而对成本的作用则取决于给定碳限额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交易可分为自愿交易和配额交易,对于不同类型的碳排放交易,立法应当做出不同的内容规定.我国目前关于自愿交易的规定还不能对自愿交易的买方提供充分的利益刺激,不利于自愿交易市场的培育,因而立法的重点应当是对自愿减排量的买方给予税收优惠和将买方购买的自愿减排量转换为配额交易中的碳排放配额以作为对买方的奖励.在配额交易方面,立法应当首先为碳排放行为设定行政许可,并允许排放配额合法转让,为配额交易扫清障碍;此外,还要对配额交易的适用范围、总量控制、配额的初始分配和监测、核证体系的建设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进程对中国碳交易立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可以借鉴欧盟渐进式的立法进路,并结合自身特点,通过试点模式,摸索建立大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可行性。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立法全面的智力支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综合分析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并保证各利益方的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管制,企业应该加大减排投资还是直接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以实现碳成本最低,碳减排收益最大化?这是每一个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决策问题。文章拟建立AB两家水泥企业的碳减排策略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此模型进行演化博弈分析,以发现影响企业低碳减排决策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泥企业是否选择在生产过程中加大减排投入取决于其单位碳减排成本与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程度和碳价之和的大小比较。因此,要实现低成本减排的目标,水泥企业应积极开展低碳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的研发,追踪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碳元素流,针对碳排放量较高的重点生产工艺进行碳减排改造。政府则需要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为企业参与碳交易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大对低碳产品的宣传,强化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水泥企业碳减排行动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融资方面存在历史欠账较多、治理资金匮乏分散以及使用不当等问题.结合目前国内水污染治理主要投融资模式“建设—经营—转让”(BOT)融资模式,提出政府应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投融资和运营机制,加强水环境保护投融资项目运营管理,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污水统筹治理;综合运用BOT模式的优点,又切合实际地探索其他可行性强、针对性强的流域水处理投融资机制,例如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等,采取多元化投融资手段进行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碳排放区域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已引起学者关注,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在人均碳排放原则与2020年各省的碳排放配额预测数据基础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碳排放量不均等的现实,国家应在区域间建立碳强度减排机制和碳减排项目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缩小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公平目的,还能更迅速有效地实现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7.
EPC项目高层管理团队有效沟通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实现EPC项目TMT有效沟通研究,对于我国开展EPC项目意义非凡。本文基于沟通满意度维度研究,提出了EPC项目TMT有效沟通的维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搭建了EPC项目TMT有效沟通模型框架,这为实现EPC项目TMT有效沟通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限制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权的共享协调使用,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政府碳排放限额下的供应链企业碳排放权共享协调问题,并与无协调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共享碳配额后,若供应商不再被政府惩罚,碳排放权共享能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此时,与无协调的情况相比,需求量增加,供给价格降低,且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收益都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评价视角,建立绿色建筑的多维信息模型,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明确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对项目碳排放削减的效果,并采用标杆管理法树立优秀标杆项目。以长沙市某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为例,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采取不同绿色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碳排放效果的影响;采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其他参评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及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削减量、个性优势权重,据此评选出各个绿色建筑参评项目的个体标杆和群体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