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贫困是当代中国的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民族贫困不仅是自然生态恶劣的产物 ,更是民族生活方式等人为要素失调的结果。民族地区要真正走出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重视自然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开发与投入 ,还要重视人文因素的优化 ,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生态移民反贫困的实证研究——以阿克苏柯坪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阿克苏柯坪县生态移民工程的目的、贫困原因,人口的增长、移民搬迁实施后取得的初步成绩,人口迁移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石山区,在全国总面积中,占有的比例不算大,但在一些省,区,地、县,却占有一定的比重。广西石山区面积共有43685.5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那里山多地少,人口稠密,而且多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他们生产条件比较差,加之解放后长期受到左的干扰,生产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因此,一些人谈到石山区往往就垂头丧气,悲观失望。一九八三年,胡耀邦同志视察云、贵、川、桂后正式提出:要开发大西南山区,广西  相似文献   

4.
环球反贫困一瞥欠发达国家找出发展障碍国际研究表明:近20年来,欠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竟然增加了4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10亿,由于食品匿乏导致每天有4万儿童死亡;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饿死,约1.2亿儿童严重营养不良;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海池 《民族论坛》2011,(7X):59-62
蒙古族聚居区反贫困攻略中生态移民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可以加快通辽市恢复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农牧民收入并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通辽生态移民攻略实施中面临众多问题。应积极探索生态移民攻略有效实施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与国际反贫困专家的对话本刊记者李小林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贫困问题为国际社会长期关注;中国始于80年代中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反贫困努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反贫困组织的帮助。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他们对“中...  相似文献   

8.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2019,10(6):23-31, 116-119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证了民族地区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贫困问题极为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治贫工作,清除贫困,是我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反贫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面临农业基础脆弱,生态环境失衡;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力资本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非正式制度约束严重等制约因素。在反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一方面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进程,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瞄准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使贫困人口成为反贫困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必须在实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依次形成为依生美、竞生美和共生美三大范式.依生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直接依赖和对神灵的祈求,也表现为民族间的依从关系;竞生则是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民族间的冲突,竞生美一般经历幻想、高扬、迷茫阶段;而共生美则是人类对竞生美的一种反思,是对最高形态的美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关于植物生态民俗,关于动物生态民俗,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中民族八省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2010年末,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为1034.0万人,比上年减少41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8.7%,下降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在反贫困方面存在着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以及农村信用社反贫困势单力薄等问题,而构建一个以政策性金融为基础、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制度可以有效地起到反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甘娜  陈红利 《中国藏学》2020,(1):145-149
发展红色旅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地处"老少边穷"深度贫困区的四川藏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全面发展红色旅游是其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文章探讨红色旅游与反贫困工作的关系,分析四川藏区红色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提出持续反贫困的对策与建议,加快实现藏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相似文献   

16.
同地域人与自然的意义符码与善的隐喻、转换展现出相应民族生态审美系统的象征空间,改变着人地相互适应模式,以克服狭隘的自我道德论证与自我需求的毁灭性趋向,克服文化部落主义、地域主义偏见,消除经济霸权、殖民文化、种族政治与对自然疯狂掠夺带来的文化冲突,在最佳对策机制中臻入依天乘时的中和玄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就业不足是广西山区壮族贫困的基本原因。造成就业不足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资本投入少 ,经济规模小 ,人口素质低 ,政府反贫困能力有限等。当前应把扩大就业机会作为山区壮族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如改革反贫困方式 ,实现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发掘当地资源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资金利用率 ,实行人口转移战略 ,实施科教扶贫等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民生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传承并发展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取得了反贫困实践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共生论角度,探讨了城市多元文化的共生态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并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以期有益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及城市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青藏高原生态环保立法与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在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中具有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逐年恶化。因而,必须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生态环保法,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予以保护。由于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是藏族,具有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总体精神的生态文化观,并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原则为集中体现。因而,在青藏高原生态环保立法中,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立法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为主要立法原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进行充分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