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甘地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8年1月30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在德里被刺身死。这时离1947年8月15目英国殖民政府移交政权印度得到独立以后不到半年。甘地为印度独立战斗一生,却在独立成功时被本国人而且同是印度教徒的刺客当众枪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谋杀事件,也不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的一时冲动的行为。试看当时报载和事后文献所记的值得注意的几点情况。  相似文献   

2.
甘地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一个特殊人物。他是二十世纪前半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这个历史地位是无人否认的;但是对于他的描述和评价却很有分歧。甚至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也有不同意见,例如在苏联就曾经有过前后大不相同的评论。印度人尊他为“圣雄”,这本是对修道人的尊称。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看他是人道主义和东方精神文明的化身,是和音  相似文献   

3.
甘地一生为争取印度独立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后一次是准备开展著名的“退出印度”运动。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这是他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面临紧急关头时提出来的。他宣布如果英国拒绝接受,将领导开展一场非暴力运动来实现这个目标。甘地的想法得到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和全印委员会的赞同,形成为著名的“八·八决议”。虽然,由于英国当局的大逮捕,剥夺了他实施自己计划的可能性,但这场运动还是以变化了的形式,如  相似文献   

4.
1988年1月30日是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遇刺四十周年。在印度近现代史上,尚难找出一位历史人物,其影响、作用和地位能与甘地相匹敌。甘地在印度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数十年。尽管当今世界对其人其事其思想的评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其爱国爱民爱和平、坚持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推崇。当前,国内外对甘地的研究早已越出历史评论范围,而是深入到甘地在哲学、伦理道德、宗教文化、社会福利、经济思想、世界政治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在西方和印度一些大学中还设有专门研究甘地的课程、讲座,授予研究甘地的学生以学位,出版研究甘地思想的刊物,一股“甘地热”正方兴未艾。本文拟就近20-30年来国内外出版的一些研究甘地的重要著述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甘地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这是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引导印度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宗教、社会政治等等的学说。他的思想不仅对印度人民,而且对争取民族独立的亚非人民以及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运动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5年12月28日是印度国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印度隆重地进行了纪念活动。国大党主席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恒河是印度的“精神之河”,而国大党可以称为印度的“政治之河”。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勾画了国大党一百年来在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中和独立后的印度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国大党的成立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的诞生标志  相似文献   

7.
甘地是当代印度人民的伟大革命领袖,杰出的社会改革者和宗教改革者。他把毕生奉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引导印度走向了独立,他给印度人民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极其丰富的。甘地热爱中国,一直关怀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对我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不但在印度民族运动中起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亚非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也有过相当的影响。本文拟对甘地哲学和社会思想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甘地与中国的关系作一概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2,(2):38-44,66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是 2 0世纪上半叶印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 ,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 ,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 ,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190 6年 ,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中首先提出这种学说 ,后来回到印度 ,在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它 ,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这种学说不仅对印度人…  相似文献   

9.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的设想方面存在着根本分歧。在独立斗争时期,他们不仅通过言论和著述经常表达和宣传自己的设想,而且通过通信和会谈交换各自的看法。20年代末,尼赫鲁与甘地通信,坦诚地陈述了他们之间的观点分歧。30年代初,尼赫鲁与甘地利用清晨散步的机会,交换各自对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问题的看法。40年代中,尼赫鲁与甘地先通信,继而直接交谈,讨论了各自对未来印度社会的设想,并打算将这个问题提交给国大党工作委员会,进行高度民族意义的公开辩论。尼赫鲁与甘地的分歧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0.
莫达汉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现代史上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人物。甘地的阶级性问题是评价甘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分析其阶级性时,必须把握住基本的东西,即揭示甘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活动的阶级内容,特别是甘地的活动和思想在客观上所起的影响和作用。从甘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活动反映的阶级内容看,甘地既不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是印度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是印度农民小生产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印度国大党的经济计划思想产生于它领导民族独立运动时期。印度取得独立、国大党执政后,它的计划思想又有某些发展,并且经历了六个五年计划的实践。计划对印度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现就国大党的计划思想及其实践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印度独立之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下实现了国大党一党统治的政治局面。从1947至1977年,国大党政府连续执政30年。在它的政治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修改宪法极为频繁。从1950年宪法生效到1977年英·甘地政府下台,前后  相似文献   

13.
尼赫鲁(1889—1964)是印度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与圣雄甘地被公认为印度现代史上两大最杰出的人物。作为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尼赫鲁参加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独立后又长期执政。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尼赫鲁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主义思想。本文试图就尼赫鲁民族主义思想为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琵艳卡·甘地高调踏入政坛,纯正血统、英俊气质,是否又将霸气续写另一段家族传奇。就像美国存在布什家族、日本存在安倍家族,印度也有一个在政坛长盛不衰的传奇家族——甘地家族。如今,这个家族又一新人踏入政坛——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近日任命自己的妹妹琵艳卡·甘地担任北方省重要党职干部。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冬,我国南亚学界聚会于南京,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发表不少见解。有的专家认为,这种斗争方式是符合印度国情的,甚至是印度当时争取民族独立的最佳手段。的确,在甘地生前,各国学者中也有不少人以为印度没有使用暴力便赢得了独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一非暴力主义的内涵我们可以接受民族解放存在着两条不同性质的道路——暴力革命和和平改良道路的观点,但是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决不等同于后一条道路。它作为指导民族解放的理论原则和意识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用武力反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时,在甘地的带领下,印度民众走上了另外一条反抗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完成独立。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当时印度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特色产物,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不仅仅是印度大众反抗英帝国主义的精神食粮,而是更广泛的社会哲学,是真理,它政治上要求自治,经济上要求平等,也是一种崇高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7.
研究印度垄断资本的著名学者、新德里公共行政管理学院教授S·K·戈亚尔对印度1937年到1976年的经济集中趋势作了详细的分析,他得出的结论之一是,“财团同执政党的关系是密切结合的,而这种结合显然对双方都有利”。孟买《经济时报》在介绍这个研究报告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统治印度的是大企业。”这些财团过去对领导独立运动的国大党提供过巨额经费,他们当中有些人还直接间接地参与过国大党的决策,影响过运动发展的方向。独  相似文献   

18.
高珮莙 《东西南北》2013,(12):12-13
印度执政国大党党内高层向《印度时报》表示,国大党将争取在2014大选年举行换届选举。这意味着,在印度政坛举足轻重的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和年逾八旬的总理曼莫汉·辛格,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淡出人们的视线,索尼娅的儿子拉胡尔·甘地将走向台前。  相似文献   

19.
甘地是近十年来我国印度史、民族解放运动史、世界现代史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主要“热点”之一。对甘地的研究包括其阶级属性、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主义、哲学社会思想及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凡此等等,不独关系到对印度民族解放领导权的看法和对印度独立的性质与意义的分析,而且对研究却度现代史至关重要,同时对探讨整个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亦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印度国大党在领导民族运动中,本身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独立时的国大党和刚成立时的国大党作个比较,就会看到有两方面的变化非常醒目:一是性质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的党变成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政党;一是体制的变化,由一个“民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