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1)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难以解释新的经济增长事实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到战后的各种经济学派,可以说都是“物质经济学”———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物质是稀缺的,遵循“稀缺原理”以及“生产函数”和“收益递减原理”。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这个理论指出,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增加(投入)的数量,而且,①投入的要素是相互依赖的,按规模成比例的增加;②任何一方单方面的增长都会使收益递减,这就是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按…  相似文献   

2.
报酬递增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的不相容 ,以及对报酬递增处理的难度 ,使这一理论除受少数几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马歇尔、杨格等关注外 ,长期以来被众多经济学家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忘却。现代各国经济增长所显示的差异性使得以报酬递减法则所支配的竞争均衡愈来愈缺乏说服力 ,相反与动态相关联的报酬递增则重新受到重视。现代报酬递增理论或者是寻找报酬递增与一般均衡的结合途径 ,或者是彻底放弃均衡框架 ,以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为基础探讨报酬递增 ,即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呈现出报酬递增规律超越报酬递减规律的态势。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加。假设高等教育投资呈现报酬递增的规律,建立回归方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工资福利经费的投入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而商品及服务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投入具有报酬递减的特征。说明今后高等教育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增加高等教育的软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作用机制及其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力资本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源于以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动态经济学。它已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或形式),即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决定论、一般的人力资本决定论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与劳动分工决定论。资本决定论增长理论的典型表达形式是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这一模型证明只要通过政府干预,就可以使经济获得长期稳定均衡增长,但它不能解释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带来资本利润下降与生产规模收益递增的矛盾。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技术进步决定论”增长理论证明技术进步可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但是它解释不了从…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于人口增长,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使农业投入呈现递增的趋势,而投入报酬出现递减的趋势。因而,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不好,经济效益太差,生态经济效益下降,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等问题相当突出。要解决好当代中国农业发展这些深层问题,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农业投入报酬递减规律,为发展农业生产力服务。  相似文献   

6.
张日波 《浙江社会科学》2015,(4):17-23,32,155
报酬递增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期一度中断。其中的缘由何在?学界存在工具不足论和脱离现实论两种解释。本文认为,报酬递增思想在经济学中是否能够立足,取决于它与什么样的竞争理论相匹配。通过动态地梳理经济思想史上报酬递增与竞争的关系,会发现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从斯密到马歇尔的相容时期,以及从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到复兴阶段的冲突时期。完全竞争的假设在促进经济学的形式化、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建立边际分配理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古典经济学的报酬递增理论与后来的完全竞争理论的冲突,是报酬递增思想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报酬递增思想的现代复兴,则是对竞争与报酬递增关系妥善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产业群形成机理的多视角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文 《文史哲》2005,(1):160-163
传统的关于产业群形成机理的经济学阐释是不充分的 ,可以借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社会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些新概念 ,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交易成本、报酬递增、价值体系、社会资本、路径依赖等多个经济学视角来加以解析和透视 ,这对全面准确理解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机理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演进经济学蓬勃发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之一。演进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也因此确立了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 1)有限理论 ;( 2 )选择过程 ;( 3 )报酬递增和路径依赖。演进经济学围绕这一分析框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其进展主要沿着二个方向进行 :一是研究企业行为理论和行业竞争理论 ;另一是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殷德生 《社会科学》2006,(11):50-57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理论上一直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传统贸易理论因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新贸易理论以报酬递增为一大支柱性假设,该假设必然涉及到市场结构难题,这是个极具技术与建模难度的问题。新贸易理论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学的发展正在促进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增长理论的新增长理论,旧的“收益递减模型”有可能被新的“收益递增模型”所取代。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边际生产力理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学术研究》2002,1(7):17-20
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 ,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 ,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的边际生产力。在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存在总额相符 ,即规模报酬不变时 ,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等于总产值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时 ,二者就不可能相等。本文着重分析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这种现象和边际生产力理论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但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受到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的限制.如何解决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资源互补论给出了很好的诠释.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使单位资源的产出率不断提高;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把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换成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述评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关于专业化分工和报酬递增研究思路的演变脉络,指出以专业化分工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于现实经济更具有解释力。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分析了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本文认为,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交易网络的扩展,各种交易费用迅速增加,为了减少交易费用,增加报酬递增,协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集群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反之,集群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最后,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萍  高楠 《天府新论》2009,(4):54-57
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没有或者很少依赖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只是凭借资本的投入而取得现在的成就,那么,中国现阶段应该处于"边际报酬递减之痛",与国民经济水平长期高速增长的现实矛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水平三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1%、53.8%、43.6%,技术进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范式比较,本文的关键部分在于把宏观(加总)成本分析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取代总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为此,我们尝试给出经济资源的演绎定义,在宏观经济成本和经济资源之间建立函数关系。以此函数关系为基础,本文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框架取代需求一供给分析作为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新的分析框架之下,规模及可变比例的收益递减假设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不同于以收益递增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推断,一个经济体系的新产业形成过程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经济稳健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后发国家能否成功赶超发展的基本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凭借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度取得了高增长,从一个落后的欧洲农奴国家迅速崛起为一个世界工业发达的超级大国。但是,这种片面注重高速度、忽视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增长方式固有的缺陷以及自我转换纠错功能的缺位使其无法保持持续高增长,并最终导致经济崩溃。考察苏联的赶超历程及成败得失,总结后发国家赶超规律,对于正在赶超中的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是当代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水平。此种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与生产要素的因果关联,却不能解释这些要素自身的质量及其形成,而且它忽视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要素。实际上,与生产要素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传统,才是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背后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生态自觉”,马克思早在130年前就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此中揭示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包含着有关“生态自觉”的一些基本思想,并对我们理解“生态自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传统的工业化过程中,人们始终可以看到两个相互伴随的怪影:经济增长和资源衰退。关于经济增长的前景,李嘉图认为,虽然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存在报酬递增,但是在所有的土地资源都被利用了以后,资本积累率下降,从而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农业中的报酬递减趋势将会压倒工业中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的讨论和现实出发,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运用中国30个省区1978-2001期间的年度数据,采用对面板数据进行随机系数模型分析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规模报酬变化的时间变动特征和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已经转向由规模报酬驱动的内生增长过程,呈现出不断自我加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应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开放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民 《学术界》2007,(1):7-19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内外失衡之中。造成这种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最近的经济增长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造成内需不足、出口增加,于是便有统计数字所显示的内外同时失衡的宏观经济现象。由于造成中国内外经济严重失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所以,中国所应当采取的战略显然应当是结构改革,而不是总量调控。结构改革的目标应当是走市场化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因为市场化改革可以引导企业更好地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走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则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增加内部需求,并且由于城市工业与乡村农业相比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国民的收入来增加国内的市场需求。假如中国可以通过这样的结构改革来增加内部需求,那么中国外部经济的高额顺差也就会随之缩小,中国经济从而也就越是有可能走上稳定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