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中国修辞学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交融已成国际修辞学,包括中国修辞学在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多学科交融之中发展中国的修辞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修辞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和拓宽与拓深问题尤其重要.就修辞学研究的基点而言,应以语言、语言运用为立足点,以表达为立足点.就修辞学研究的拓宽与拓深而言,应着力研究修辞行为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辞学在世纪之交特别要树立“学科发展”的观念,强化“学科进步”的意识.为此,应该确立修辞学研究的三大原则:“发展”的观念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历史原则;“问题”的意识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理论原则;“操作”的要求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转向与修辞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的转向是哲学、文学、美学等学科把研究视角转向修辞而不是修辞学。修辞学转向带来的是一种泛语言化、泛符号化的修辞观,对修辞学是一种冲击。在汉语修辞学的未来发展中,修辞学家既要警惕修辞学转向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要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学科被列为一级学科,一时成为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讨论该学科的发展问题。其实,不管它是否列为一级学科,中国史研究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始终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课题。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规范,学科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 关于我国古代有无修辞学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标准即尺度问题。所谓学说、体系,都有广狭二义。狭义即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是指学术专著,它有完整的结构、系统的范畴、严密的逻辑论证。就修辞学来说,象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中国修辞学》、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都属此列。广义的学说和体系,则是指对某一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独到的见解、比较系统的论述,但不一定以专著的形式出现。比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多数没有系统的理论专著,就是《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书,还是分散、零星的论文的汇集,同严格的分章节  相似文献   

6.
7.
世纪之交的中国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50~1994年的当代中国修辞学所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在1950~1964年期间,中国修辞学侧重于实用性研究并使修辞学空前普及。80年代初,在当代国外语言学的影响下,修辞学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是中国修辞学的辉煌时期。80年代末,由于忽视实用性的研究而热衷于远离修辞学中心的“空城”的研究,中国修辞学出现衰落。进入90年代,由于注重了修辞特征和风格的研究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国修辞学得以稳健地发展。21世纪的中国修辞学,必须克服“空城”的研究、空谈理论以及描述分析的片面性,必须侧重于应用。谈论当代语言学理论,应作为修辞学本身基础的理论指导,中国修辞学要研究诸如在写作、演讲、阅读以及在口语、文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中出现的所有修辞现象。中国修辞学将会稳健地发展并将实现新的飞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出路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研究出现了勃勃生机,各种修辞学研究的热点理论叠起,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但近几年来,修辞学研究从热闹步入平静,其发展势头劲头不足,呈现为老态状态.我们要使修辞学重新焕发青春,应该对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及其学科性质的研究进行历史性的返思.21世纪的修辞学应该拓展研究的思维空间、科学地探讨修辞学产生的整个过程和修辞义的转化过程和获得过程.这样,古老的修辞学才能讨回青春.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修辞学,是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建立的、以语言本位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修辞学创立于30年代,60年代呈现了第一次繁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的两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以来,人文学科领域“文化热”的兴起,西方当代语言理论的引进,当代各种学术思潮的“西学东渐”及交汇推动,使修辞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性质和意义,对修辞学的对象、范围、修辞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人文学科的多维观照中探寻泛科学的诠释,从而建构新的修…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中国修辞学的前途深感忧虑,这决不是杞人忧天,中国修辞学是跟在其其他学科后而做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还是与具他学科齐头并进,甚至当一个导夫先路的前锋?是以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方法、扎实的学风发挥其震聋发聩、引同协异的巨大作用,还是在学术喧腾时我封闭、在对外交流时自鸣清高、存取得成绩对自我陶醉?——中国修辞学需要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当代中国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三个问题。(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认为两者存在的联系有变革、融合、制约三个方面 ,近20年来 ,这三个方面主要在价值标准和价值理想上展开。(2)如何确立评价传统文化的标准 ,认为以区分民主性和封建性、“抽象继承法”来评价传统文化和以领域划分来看待中西文化的长短都不足取 ,应以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为评价标准。(3)如何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认为应当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文字这三个环节上作出制度上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文化的传人,主要是印度佛教的传人,它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大影响;第H次是从17世纪明朝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传人,开始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人的西方文明;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这三次外来文化的传人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以及传人的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在中国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只想就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过程来看看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在接触之后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2001,(4)
郭建加在《社会科学研究》2 0 0 1年第 2期撰文《试析中国社会学学科在理论发展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 ,目前中国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发展正处于第一阶段即将结束 ,第二阶段即将开始的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在对具体社会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并不是社会学界中的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正在发生转变这一问题 ,同时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中也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够自觉地完成这样一种转变 ,有些人也难适应和跟上这样一种转变 ;这个时期同时也对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求学者要对其他学科的进展非常熟悉 ,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处的困境和存在问题 ,并从参与现实文化创造、体现当代人文关怀 ;应着手古代文学研究结构体系的重新建构 ,以期形成一个独立、明晰的学科畛域和稳定、开放的结构体系 ;找出研究观念变革的着力点 ,形成科学、多种的研究手段与中西文化的交流汇通 ;张扬学术个性、重铸学术品格等四个方面为其困境寻找出路 ,以期通过应变求生存 ,在生存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完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发展与国际接轨若干问题的思考李金泽自改革开放以来,法制日渐成为我国政府和普通国民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在市场经济体制蓝图被勾勒出来后,相应的法律体系之发展和健全就成为摆在政府和国民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而艰巨的现实使命。与此相关的课题不少,本文将对如...  相似文献   

16.
<正> 解放前五十年,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是在西洋和日本修辞学的影响下建立的。清朝末年,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或出国,或在国内努力学习新学,传播新学。随着参照西文文法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现代文法专著《马氏文通》的诞生,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著作不久也相继问世。我们看到的最早的修辞学著作,是1905年出版的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和龙伯纯的《文字发凡·修辞》卷。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大致经过了草创时期、趋向成熟时期和进一步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结合修辞学的演进史实和发展现状,强调了修辞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存在并发展的事实,呼唤现代修辞学必须与时俱进,并着重指出修辞学理论必须适时扩张和自我完善、修辞方法体系应当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学科的前沿学术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对"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学科的根本性意义""中国究竟是有哲学,还是有中国思想"等问题的回答,有着密切的内有关联。破解与消解中国哲学学科的合法性危机,最终将归结到重建中国哲学自身的话语系统与学科范式等方面。同时,经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起到了部分地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参加了先后由范楚玉和董恺忱任主编的《中国农学史》的写作,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整理出来向诸位专家请教。一、中国古代有农学最近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社会有没有科学。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技术而无科学。具体到农业领域,这种观点的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可喜的现象,那就是从以往仅仅局限于若干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研究,进一步接触到资产阶级的实体,深入研究具体的资本家及其创办经营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研究资产阶级工商团体的活动,试图从社会经济的本原来探索、考察引起社会变革的动因和后果。一些受到普遍注意的问题,如二十世纪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程度及其特点,资产阶级内部阶层的划分,以及怎样认识向民族资产阶级的转化等问题,史学界先后作过一些颇有见解的探讨,但某些论断似不无商榷之处。这里,想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