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严已成为生命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新词汇.西方传统思想上对尊严的理解,因强调人与动物之间存在鸿沟、凸显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使“人的尊严”概念盛行.但在当代动物解放运动中,“人的尊严”受到了质疑,引发了关于动物是否也有尊严的伦理争议.支持者将尊严的载体扩及动物,一种主张动物尊严独立于人的尊严;另一种则主张动物可以分享人的尊严.有感受能力的动物具有完全的道德价值,应当像对待其他人类存在者那样同等地对待动物.虽然动物和人均具有感受能力,但两者属于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动物无法享有与人相同的道德地位和尊严.从否定物种差别的利益平等考虑原则来论证动物尊严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社会生物学“社会生物学是对所有各种社会行为的生物基础的系统研究。”这是美国昆虫学权威、社会生物学奠基人O.E.威尔逊给这门科学所下定义。按照这个定义,社会生物学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物种社会行为的综合科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只是这门综合科学的不同分支,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要按照社会生物学的原理经过改建,而被纳入这个综合领域。这一设想的基本前提是假定人的社会行为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即生物基础:第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注重了对人的研究,纵观世界历史,人们就会发现,在突破专制主义的缺口处,第一个提出研究的问题便是人,而人的本质又是核心。本文拟就人的本质问题作一探讨。一、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方面:人在社会中生活具有社会性而动物则没有;人有意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而动物则不能;等等。凡此种种都可以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但什么是本质的区别呢?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  相似文献   

4.
自从劳动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之后,产生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关系。那么这种矛盾关系对于其他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恩格斯曾把人类同其他动物作了一个全面的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以他所引起的改变来迫使自然界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这一本质特征就是人类的自然观,特别是打上人类印记的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观;而动物却淹没于自然界的“海洋”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特色,就是说我们不但注意研究天然的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过程,而且注意研究人类如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本文拟就对人工自然的产生、特点及其辩证发展过程,提出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生物学的争论具有特殊的意识形态的尖锐性.社会生物学是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流派之一,直接涉及社会进化和生物进化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个流派的宗旨在于研究包括人在内的机体的社会行为形式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进化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多样性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通行的定义,人是理性的两足动物,这所意示的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实际上都是理性的.那会是错误的,因为许多人在有些时候确实是非理性的.这一定义表示的只是人有能力成为理性的.然而,这一最小限度的界定具有重大的意义.譬如,它意表着我们(人类)能够从我们对于环境的经验中学会某种东西,并能够调整或者试着去调整我们的行为以适应这种经验带来的限制.这里有两种基本类型的环境,即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自然环境的制约源自我们与物理客体和力量的接触.从认知生物学的立场来看,世界上有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文化,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印第安文化是被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所瓦解的原生文化形态.大量的人类学资料表明,美国印第安文化敬畏生命的自然宗教传统造就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模式.各部族的神话传说、仪式庆典和狩猎生活习俗皆表达了印第安人崇尚动物灵性的神圣感受力和善待众生的生态道德信念.以美国印第安文化为例追溯已经消逝的生态文化传统,可为我们批判现代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消解人与动物关系的异化结构,实现人类与地球其他生命形态的协同繁荣提供有益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关于动物试验的伦理问题的讨论中 ,目前大抵有以下四种观点 :1.基督教神学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上帝造人时也造了动物 ,但后者不是上帝的化身而且没有灵魂。十戒中没有保护动物的禁令。教会之父奥古斯都和托马斯 .阿奎那认为上帝为人造了动物 ,所以人类可以使用和屠宰动物。但这受上帝禁令和神学自然法度的限制。对动物的无意义的残忍和宰杀是没道理的。2 .康德观点 根据康德的学说 ,只有对能确定自己理性目的的生物 (即人 )才配讲伦理 ,对动物无伦理可言。只有当对待动物的残忍行为使人类变得粗俗时 ,这类残忍行为才应受到伦理…  相似文献   

9.
论人及人类的组织性——兼论组织性的非思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人及人类的组织性——兼论组织性的非思辨性王文元一人类的组织与动物乃至一般物体的区别,在于人类将意识整合到组织行为中去了,使组织行为不仅有受外界支配的客观动因,亦有受自身理智与情感支配的主观动因。动物的组织性、一般物体的组织性都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其...  相似文献   

10.
保罗·海尔于1982年出版了一部重要的论著:《自然,人性与社会:马克思、达尔文。生物学与人文科学》,这部论著的分析很精辟,不仅论述了达尔文与马克思的联系,而且论述了社会科学与进化论的关系。在十九世纪末,正值现代生物学与社会科学发展成形的时期,出现了两位巨匠——达尔文和马克思,他们与其他伟人一起,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念,对人类的行为与社会性作了唯物主义与进化论的解释。除达尔文与马克思外,还有恩格斯、泰勒、摩  相似文献   

11.
"理性小农"抑或"道义经济":观点评述与新的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农民经济行为,形式主义者认为传统农业的农民与资本主义企业家一样也是只求利润的.而实体主义者则认为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民经济行为以维持生计为目标.黄宗智、郭于华等人则主张一种综合的分析,即认为两种特性都只是传统农民经济行为的一个侧面.本文则主张一种动态的、纵向的考察,认为生存危机下的小农只能以维持生计为目标,而不可能去追求利润.随着生存需要的满足,农民也表现出经济理性特征.当前中国农民正处于生存理性向经济理性转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行为则取决于另外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即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而在以上这三种需要当中,成就需要理论则对人的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红梅 《学术交流》2006,(3):121-124
目前,环境伦理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独特的理论,按照其道德关怀和调节的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动植物、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顺序来看,它可以分为:人类中心论、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其中,动物中心论主张关怀动物的苦乐感受,生物中心论则将其道德考虑扩及所有的生命,生态中心论则要求人类“像山那样思考”,虚己而统观自然。作为个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动物中心论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是否应该受到保护与该动物所属的物种无关,也与该动物所属物种的个体数量的多少无关。如果感受能力相等的话,它们受到的道德关怀就应该相等。整体主义的大地伦理理论正好相反,它以物种的濒危程度和对生态系统的贡献为标准。濒危物种的个体对该物种的存续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更大,因此更值得重视。动物解放主义和大地伦理学虽然同属于环境伦理学,但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八公被主人带回家,主人让它懂得了爱,它则用十年来坚守.比起八公,现实生活中的流浪动物也许更为不幸.从家宠到流浪,它们或因疾病被遗弃,或遭受残虐.幸运些的会找到一个新的家,更多的则是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讨论的行为特指选择性行为,它不同于本能性行为.人的选择性行为是由价值观念推动的,并对要求行为的情境发生反应,而价值观念则是一种心理态度,它受文化的影响形成并沉淀下来.另外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本文中所讲的人类行为,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与人类在群体生活中的活动有关,从更特殊的意义上讲,主要是与工作能力有关.在农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行为类型包括惯性  相似文献   

16.
大量事例表明,模仿是违法现象得以扩展甚至蔓 延的重要促成因素。为了正确估计和认识这种违法模 仿现象,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时此作一简要探讨。一 所谓违法模仿是指行为人按照其他违法者 的行为方式或者在其他违法者行为的启发和影 响下去实施违反法律的行为过程。在这里,“行 为人”即是违法模仿人,“其他违法者的行为”一般被称 为模仿对象或模仿源,行为人因模仿实施的违法行为 即是违法模仿行为。 违法模仿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违法模仿只发 生在故意违法的各种行为中,过失违法中不会发生模 仿现象。这是因为,违法模仿人对其模仿行为…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三小民族在各种文化形态上的创造,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态发生互动、双向以及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这种不断接触、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它们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在开放的本土意识下的碰撞与融合.它确立了属于三小民族自己的富于民族特点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则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文化价值理念,对三小民族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大影响,成为确保当代中华民族整体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本能"是个舶来的心理学概念,是人和动物不需要理性和训练、天然并确定的行为倾向.它与中国古人所讲的"性"比较相近,但不等于"性".本能的实质是利己的.当权利被理解为每个人出自本我而希望或已经处于某种有利状态时,权利就是本能的.  相似文献   

19.
余飞跃  郭国祥 《探求》2005,(Z1):103
一、人的本质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化是人的本质丰富内涵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 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劳动实践出发,研究了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相似文献   

20.
一、民族性与民族主义在荷兰,一方面学者们在为民族及民族主义等问题而痴迷,另一方面,荷兰本国的少数民族(包括华人)在政治上是十分被动的。所谓被动式政治行为,即反应式的政治被动行为,表现为对关系到本民族切身利益的事务十分热情,而对其他民族的事务则漠不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