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通权论”与“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内涵以及作用方式的异同,认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霸权和强权主义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存在相悖之处,进而分析这些理论中“通”的成分及其作用,并对“通权论”的内涵及作用方式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通权论”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传承与拓展的结论。最后,针对世界各国如何发展“通权”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地缘政治学说从19世纪末至本世纪40年代(二战前)盛极一时,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却被人们封存入册,因为地缘政治曾与德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纠缠在一起———在人们心目中,地缘政治是替侵略战争辩护的“伪科学”。地缘政治在我国学术界少有人研究,原因亦然。随着世界政治格局进入后冷战时期,尤其在东欧剧变、海湾战争、苏联解体、波黑战争、北约东扩等一连串国际大事件发生后,地缘政治由沉寂变得“火爆”起来,成为各国政府要员讲话和报刊杂志频频出现的时髦字眼,政治家、战略家以至社会公众对地缘政治的深切…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政治学说有很强的规范性,集中体现于形成了一系列限定君权的政治调节理论,诸如“以民为本”论、“汤武革命”论、“天下为公”论、“兼听博纳”论、“君臣一体”论和“道高于君”论等。各种政治调节理论都是从“立君为民”等民本思想的基本思路中派生出来的,它们与“以民为本”论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相互论证、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这些政治调节理论也属于民本思想体系,民本思想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代称。  相似文献   

4.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是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中叶 ,以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英国麦金德的“陆权论”、美国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等思想为基础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政治学理论。它主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与政治因素相结合的角度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理论一经问世 ,就得到西方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格局均发生巨变。俄罗斯为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调整其国家政策 ,地缘政治也就自然成为其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 ,北起俄罗斯 ,东邻中国 ,西接伊朗、隔…  相似文献   

6.
特纳的边疆学说改变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欧洲起源观,转而从美国西部边疆的拓殖中寻找美国特性的根源。特纳对边疆、地域和地区的研究建立了地理和历史关系的新范式。这种范式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观念不同,不应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中国的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关注“中心—外围”和“缓冲地带”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沿边地区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最常见的理论之--地缘政治理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先后出现了"海权论"、"陆权论",以及"空权论",并为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在大国崛起中扮演了承担设计国家战略的使命.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加剧了国家利益的争夺.而且拓展了国家安全的领域.尤其是制天权与制信息权既成为各大国关注与争夺的焦点,又是地缘政治理论今后研究的新领域.回顾并展望地缘政治理论的昨天的演变、今天的现状、明天的趋势,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掌握中国的空间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沈约首倡陶渊明诗作“甲子年号”说以来 ,以“忠愤”论陶相习成风 ,其说益坚。宋僧思悦“甲子偶记”说出 ,再经 2 0世纪梁启超、朱自清、李辰冬、李文初和魏正申等人有力的辨析 ,终于澄清了千余年历史的积冤。  相似文献   

9.
随着参与北极事务的国家不断增加,大北极地缘政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地缘政治学对自然地理因素的认识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权力的变化中得到了体现,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物质基础。批判地缘政治学对思想观念的认识也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的北极政策变化中得到了验证,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思想观念基础。后批判地缘政治学对“领土”与“空间”的认识为构建“领土”与“空间”两种叙事提供了依据,从而提供了“北极身份”和“全球身份”并行并相互强化的大北极地缘政治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朱伦先生在《民族共治论》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1年第 4期 )中提出了许多创见 ,给人以启迪 ,但文中关于西欧近代政治发展史的有关议论 ,多有可商量处。现择其要者讨论如下 :第一 ,朱先生说 :“人类社会的阶级政治 ,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由专制、自治到共和共治的发展历程”。不去说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史 ,且以朱先生关注的西欧为例 ,无论西欧的国别史还是世界通史中有关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部分 ,读者从中读到的是 :先有城市自治运动 ,后有君主专制主义。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大致在 1 1世纪。 1 3— 1 5世纪是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有哪些新趋向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面,由片面强调服从政治转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由“以论带史”转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由“破字当头”转到“立”拿当头。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所说的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周扬同志也指出:“无产阶级站在历史发展的最前线,它的主观利益和历史的发展的客观的行程是一致的。……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考察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矛盾与必要性,并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执政党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三个阶段,它们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个代表论”。通过这一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与意识形态转型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北部邻国蒙古,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其地处亚洲大陆中部,仅有两个邻国,中国、俄罗斯,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冷战结束后中蒙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发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往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蒙古国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入和“多支点”外交政策的出台,尤其是“第三邻国”的进人使各国在蒙古境内包括能源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北部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复杂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以来 ,儒家政治伦理作为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确立了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霸主地位。就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来说 ,以“天”为依据的政治观是其理论基础 ;“大一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中和政治论则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政治伦理发展观 ;“更化”的政治伦理改革措施使儒家的一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5.
杨中强 《阴山学刊》2007,20(1):119-122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16.
张涅 《东岳论丛》2000,21(2):110-114
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 ,自西周以来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只有体现经验理性的“天人之分”思想 ,而不存在所谓“人定胜天”的论说。以往论者认为荀子、王充、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是阐述“人定胜天”思想的代表人物 ,这其实是对他们有关论述的误读和歪曲。自本世纪初以来 ,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人定胜天”口号的走红 ,固有其特定的原因或某种意义上的现实作用 ,但这并不能就说明其就是正确的。事实上 ,“人定胜天”思想是神话思维和现代政治激情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也为害不浅。学术界人士所以误读 ,除了附庸政治的原因外 ,还在于没有辨清“天”、“胜”等概念的涵义。新中国建国以来的辞书 (包括最为权威的各种新老版本的《辞源》、《辞海》、《汉语大辞典》等 )关于这一辞条的引证均系误读曲解 ,就是明证。现在 ,这一错误仍未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长久的政治平衡在世界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发生了剧烈变动.本文将近代西北地区放在世界地缘政治变化的范围内,结合近代国内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因素,着重分析和探讨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30、40年代西北地缘政治变化和地位升降的表象与因为,为全面揭示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提供基本史实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车辚 《学术探索》2007,(1):114-118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起,云南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区,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钱穆先生针对中国近代以来主流学界的“专制政治论”展开了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诸多层面的反驳与论证,其中的政治学论述集中于作为政制史研究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及作为宪制时评集的《政学私言》,其基本目标在于建构一种有别于又可适当兼容西方民主政治的贤能政治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展现了钱穆对一种类似于剑桥学派之“历史情境主义”的方法论自觉,通过区分“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以及确立政制研究的“七步法”而典范体现于该著作关于汉、唐、宋、明、清的政制个案研究,得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非专制论”,并对中国新政治的建构提出若干建议。《政学私言》代表了1945年前后民国制宪过程中相对缺席之儒家立场,从传统政治论角度对五权宪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从宪制的多重制度层面提出契合于传统政治原理的意见和方案。钱穆的贤能政治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学及政治制度研究产生了某种典范影响,贝淡宁的“贤能政治论”以社会科学方法推进了钱穆政治学基本命题的当代展开。中国传统政治对当代政治乃至于全球治理的可能贡献,恰恰在于在一个“民主民粹化”的失序时代重建最低限度的“美德—贤能政治”。  相似文献   

20.
有唐一代西北地区地缘政治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黄巢被镇压以来,政治重心向东转移,西北地缘政治地位开始下降,而不是通常认为始于唐朝的灭亡.在五代十国时期,西北地区在屏障中原,维持中西贸易,联系西北诸族,保持册封体系以及提供大量战马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西北地区仍然具有较重要的地缘意义.本文还探讨了导致中国政治重心由西向东转移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