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又通过生产劳动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界。过去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失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尖锐矛盾,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当前迫切要求人们必须把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在认识上充分肯定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广制定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用道德手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表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类是自然界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指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道德在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维持协调、平衡中的重大作用。一、人与自然界的协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唯一的方法就是约束人的行为。停止对自然界的无节制的掠夺和破坏。这就客观上要求改变“地球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库”的观念,改变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人类只有对保护环境形成道德观念的一致性,并规范人的行为,人与自然协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把感性理解为感性活动或实践,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存在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的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与自然界的作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以感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前提的。然而,迄今为止自发的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一方面造成了人的社会性本质的丧失,另一方面导致了感性与社会性的分离,其结果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和主客二元对立观念的实践基础。只有改变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消灭自发的分工和私有制,重建感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共同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生态思想对今天生态哲学的产生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打开了哲学转向生态的大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看作一个系统,人类的自然观实现了向生态方向的转向。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态思想的历程是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发挥了转折性作用,使人类的思维转向生态并产生了今天的生态哲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倡导关心自然、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道德伦理,使道德伦理转向生态,追求世界的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统一,达到人、自然界、社会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它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形成的原因和结果,开启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通过三个方面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具有受动性;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手稿》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自身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人是自然界的奴隶,但同时又是自然界的主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应该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也能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毛泽东强调主体——人的作用,坚信人定胜天,主张"向自然开战",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则重视不够。毛泽东的人与自然观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对立,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既要改造自然,又要关爱自然;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破坏资源和环境。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为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来源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之在巨大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促进着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更新着人们的思维观念。然而,在对自然根本看法的自然观上,我们的一些教科书似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总让人感到观点陈旧。这些教科书从自然出发去说明自然,忽视了我们今天所而临的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只注意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和发展,忽视了这种运动和发展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由于它脱离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导致在实践上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改造和利用自然,只顾一时一地的利益,忽视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全面性和长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具有着不同视角: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出发,重点考察人类社会的特定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实践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恩格斯则从自然发展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描述物质自然界从无机界向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因而,自然是由近现代自然科学得以说明的统一的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然而,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根本性一致的实践基础上的.把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起来解读无益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古往今来的所有哲学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有所涉及。古代的、近代的哲学家在探索人、探索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力图在不同的基础上把主体的人和客体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统一起来,但都没有达到科学的真正统一的境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以唯物史观把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真正统一起来,建立起科学的入学理论。当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增强对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认识,更需要把重心从改造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转向生产力的开发上,转到人的主体生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构建了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的论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驾驭自然规律的程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而任意支配、改造自然界,否则必然会被自然界"报复";必须建立"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为此必须变革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旧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理论为基点深刻阐述了其生态思想: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劳动实践是人作用于自然界的中介,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加剧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异化,建立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解"的根本出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路径,为正确利用科学技术提供了有效规范,为加快推进我国"五位一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大地加强,人由自然的奴仆变成了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但自然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温顺奴仆,当它遭到人类破坏时,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报复甚至毁灭人类。人只有深刻认识自然及其规律,并以此为行动的依据,才能使自然服务于自己。人类社会与自然既对立又依存,必须与之和谐发展。这就是说,人必须按照“合理的方式”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种“合理方式”就是人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从功利、真理、伦理、审美四种尺度统一出发.这样,人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相似文献   

16.
自然:西方文化之源——博弈论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曾论及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相应于这三大关系就有三大博弈。在原初时分以三大博弈中的何者为主,在相当程度上"锁定"了一个文化的走向。希腊———西方文化的源头,即以人与自然的博弈为主。与自然界博弈的特点是重复、策略有限,以及演进,正是这样的博弈方式塑造了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沿着由简到繁的路径,由自然界而人际关系而人类自身,由实验室而工厂而人类社会,一路走来,成果斐然;同时也给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西方人自己带来严重后果,难以前行。西方文化必将以及正在深刻反省,并与从另一个角度同样正在反思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等彼此交流乃至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消除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指出,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人类必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阐述对于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深化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是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发展史上,马克思首次把自然环境与人、人类社会结合起来进行考察,通过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经验事实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形成了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学说,因而也奠定了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辩证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自然界优先地位的思想体现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生态农业观。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自从人类从自然界进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便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原始统一到后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愈益疏远,陷入了现代文明的悖论:人追求理想的家园,却破坏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面对危机和困境,人类必须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认识到人与自然通过互为对象的关系而内在的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低碳社会,创新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层面的凝结,是标志主体能力与客体属性相统一的范畴.人的价值,在其现实关系中,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也是最主要的)表现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自我确证的社会实践的规定.而这种规定的必然性根植于自然界的必然,是自然界必然性展开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在其时间发展史上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人作为自然界特殊的存在物,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更重要的是作为能动的社会存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