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分析,又可以分为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差异,并且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作用于不同的传导渠道实现的。所以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问题时,将分析的契合点集中在了体现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与传导渠道差异的区域经济金融结构的差异性上。在反映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区域差异性特征方面,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在要求,分析了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面对通货膨胀,央行一般会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其进一步恶化,例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政府和学理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在心理上的作用比在实际影响货币供给的作用上要大得多。社会公众对央行下一步即将采取的措施的预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际效益,如果央行采取的措施在社会公众的预期之内,那么货币政策的效应将会被公众进行"心理消化"而降低了效果。可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公众的接受或者预期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探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娲 《经营管理者》2014,(29):19-2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与否对货币政策效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利率作为连接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利率渠道的高效畅通将使货币政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利用2008—2012年相关经济月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简单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步入后危机时代,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平稳健康地度过金融危机。本文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篆应对,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发挥至极致.随着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美联储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利用空间狭小之时,也迅速开发和使用了一系列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将对美联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具备的内容、特点、作用、风险和未来前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面对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央行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货币政策。而随着货币信贷政策变化,社会融资政策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条件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和意义1.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针对2010年下半年以来逐步攀高CPI指数,央行自去年以来先后采取了4次加息,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2011年,央行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讲,加强了对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总量  相似文献   

7.
央行为应对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局面,在较长时间内将实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票据发行量、实行窗口指导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存储款货币环境、信贷、资金运转和收入等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银行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做好应对的准备。本文将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给银行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因,探讨政策影响下的银行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郝博 《经营管理者》2009,(15):40-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货币和信贷两种渠道。信贷渠道以外部融资额外费用作为分析的基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对信贷可得性、信贷配给以及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目前,银行信贷是国内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但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未来,信贷渠道的重要性将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从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渠道。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左右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政府可以影响社会的总需求,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本文将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理论做简要介绍,并讨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传递机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原则等方面分别对欧元区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欧元区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和传导方式,分析其优点与弊端,同时找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政策建议促进中国货币政策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玮 《经营管理者》2009,(14):62-62
三元悖论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只能三选二。以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而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但随着我国的入世,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步伐逐渐加快,并且资本管制的难度也在加大,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篇文章将从三元悖论入手,讨论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的矛盾和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然而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本文就货币政策的变动将对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对此种影响应该如何应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包含四个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中国混合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和对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本文创新点是考虑了更加贴近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混合型货币政策,并在DSGE模型中纳入股票市场,从家庭需求端出发研究了混合型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价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并采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估计。研究发现,在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技术进步能够提高总产出和改善货币流动性,还能够提升股价和消费水平,实现帕累托改进;混合型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提高总产出、通货膨胀、股价和消费;股市财富效应与持有股票的家庭的消费水平高度相关,股价上升时家庭会增加当期消费以提升家庭存续期间的总效用,反之亦然。最后,本文提出了将股市纳入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加快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型,发挥股市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和支撑实体经济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殷红  张龙  叶祥松 《管理科学》2020,23(11):87-102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模式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变化. 因此,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首先检验了美联储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非线性关系,随后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非线性冲击效应. 研究发现: 1) 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而美联储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贬值压力; 2) 在经济萧条时期,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经常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贬值压力,而美联储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经常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 最后预期美联储将会实施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建议中国央行同样实施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而减小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等的完善,积极的货币政策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理论,并且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了这些渠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国事要闻     
《决策与信息》2009,(2):76-77
央行力打组合拳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三位一体 近期召开的央行年度T作会议再次向市场传递出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作为最受市场关注的数据,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将增速17%。央行强调,要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7.
从2006年起,流动性过剩成为困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去年2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并将"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列为2007年货币政策取向七大措施之首。今年3月23日央行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去年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国2003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的相关历史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并以此得出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滞后性影响,最后根据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效应提出相关建议,应该提高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变动反应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并将资产价格未来变动趋势作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来,安倍晋三接棒日本历任首相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扩大规模以期对抗通货紧缩。中日经贸关系在我国的对外经贸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保证我国对日的经贸安全就必须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论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中日贸易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的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和世界经济环境作为解释变量,并将中日政治关系作为虚拟变量使模型更符合实际,来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自1994年以来,中日贸易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单纯的经济政策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中日贸易的主题仍会是在摩擦与合作中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进行市场化改革,经济结构在缓慢改变,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随之变动。然而已有的货币政策理论大多基于完全市场经济,而未考虑到转型经济体中的非市场因素,从而难以解释中国的情形。本文基于DSGE模型,从要素配置市场化及行业准入限制逐步放开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实际经济,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1)对于国企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小,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会逐步提高;(2)对于民企经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都将逐渐减小;(3)对于总体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少,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将在改革前期不断上升,在改革后期逐步下降;(4)在市场化改革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政策目标,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有所差异。因此,央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对各政策目标实施相应的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并加强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