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思想家和政治家高拱著有《诗文杂著》一书。该著除杂著部分外,诗词部分有“古乐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七言绝”九种格式,凡59首。其中,大致可以判定具体撰作Et期或历史事件者有28首。这些诗词反映了高拱从政两起两落的心态变化及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体。据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此为陈后主所作艳曲。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陈后主所作今已不传,流传下来最早的是隋炀帝的两首,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有二首为五言六句。他们都没有扩展成长篇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六朝余风,展拓为七言三十六旬的长篇七古歌行。晚唐  相似文献   

3.
五言诗发展到南朝的齐、梁、陈与北朝的魏、齐、周六朝(以下简称“南北六朝”)时,已呈现出全面的格律化倾向。篇制五言八句式的兴起,声律“粘式”的逐步形成,都是这种格律化倾向的主要标志。与此同时,依据五言八句式为篇制基础,五言诗的对偶位置也表现出趋于稳定的倾向,并逐渐凝定为一定的模式。据丁福保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统计,南北六朝的五言八句式诗共有993首。我对这近千首诗的对偶位置逐一进行了考察,现将其对偶的联数及其所处的位置综合类比。列一简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这部鉴赏辞典集中展示了我国古代爱情诗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和赏心悦目的美妙境界。它收入并鉴赏了从上古初民到晚清诗人有关爱情生活的一千多首诗歌,是一部展现古代人民爱情史、心灵史的宏伟画卷。从作者而言,有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流诗人(屈原、李杜、苏辛等),也有普通黎民百姓的无名歌手(《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等作者);从语言形式来说,有唐代的五、七言律绝,宋代“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长短句,四言的《诗经》,五言的六朝诗等;概括其内容,则有少男少女们对纯洁爱情的执着追求,有异地而居的恩爱夫妻的真诚的思念;有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律诗是诗体名,格律严密,故名。起沅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般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偶尔有六律。如在十句以上,则为排律。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每首八句。第一、三、五、七句不入韵,第二、四、六、八句入韵,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入韵者,这是变例。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第一、二,四、六、八句入韵,第三、五、七  相似文献   

6.
<正>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两句话。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1179页注[6]说:“这是说每人技分得的韵字赋诗。完成一首四韵八句的诗。一言,即一字,指分韵所得的字。”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265页注[80]说:“意谓与会的人,各分一言(字)为韵,以四韵八句成篇。赋,分。”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第763页注[6]中说:“古人集会赋诗,往往规定一个统一的韵,或者规定一些字分配给各人做韵脚。一言可能指规定的韵字。均赋,指每人都赋诗一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三位先生都忽略了分韵字赋诗的种种严格限制,把不  相似文献   

7.
一绝句的体裁来源于汉魏乐府民歌。明胡应麟说:“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句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陔下,梁陈以降,作者坌然。”关于五言绝句的起源,胡氏的说法不为无据。但是七言绝句的起源,则众说纷纭,胡氏谓七绝起源于《陔下》,但《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  相似文献   

8.
《翰林学士集》所录诗作皆标明职官,为考其编年和诗人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学界对该集题名职官、成诗年代等尚存争议.对其中争议较大的《四言曲池酺饮座铭并同作七首》、《五言七夕侍宴赋得归衣飞机一首应诏》、《五言侍宴延庆殿同赋别题得阿阁凤应诏并同上三首并御诗》、《五言奉和浅水源观平薛举旧迹应诏令同上五首并御诗》进行考辨可知:四组诗歌分别作于贞观二年九月、贞观四年七月、贞观十七年十一月、贞观二十年八月;《翰林学士集》的题名职官基本属实,不可轻易否定;许敬宗绝非《翰林学士集》编者.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二年岁末,新诗发源地《新青年》社的同人刘半农编选了一本《初期白话诗稿》,次年由北京星云堂书店影印出版。书中共辑印了中国新诗运动开创期八位先行者的二十六首诗稿手迹,而其中最可珍视的莫过于李大钊烈士的一首遗作了。 李大创同志的这首诗稿题为《山中即景》,诗很短,五言八句,书写在一张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红格竖式信笺上,被列为全书的首篇。半农先生对大钊烈士极为尊崇,他在《导言》中不无钦敬地写道:“李先生已在几年前做了牺牲,……诗稿就愈见珍贵了。”同时他还特别欣慰地指出:“李守常先生不大做诗,亦许生平就只做过《山中即景》一首,而这一首的原稿可保存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诗经·召南·行露》三章,首章三句,后两章各六句,这不符合风诗章句整齐的特点。在现存的一百六十篇风诗中,章句不整齐者中有九篇,我认为都是由错简、脱句、传抄失误造成的。因为风诗都入乐,分章是为了反复歌唱,各章的句数应该相等。据此,《行露》的首章原来应该为六句,可能缺第一句和第五、六句。疑缺之处,以“□”代之,试拟原诗章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胡会,晚唐作家,以诗名世,尤其是他的《詠史诗》,在通俗文学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其作品多已散佚,《新唐书·艺文志四》载他有《安定集》十卷,到了清世,仪仅《全唐诗》辑录其古、近体诗十三首,《詠史诗》一百五十首,《全唐文》辑录其文四篇,另有《詠史诗序》一篇失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他的作品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张说之文集》载有《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一首、《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苏摩遮》五首、《破阵乐词》二首、《舞马词》六首、《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合共六调十九首,都是齐言的六言、六言八句、七绝、七律、七言十长调等声诗歌词,多记录歌舞实况。除《乐世》一阕乃大曲摘遍,属小曲外,其他《苏摩遮》五遍,《舞马》六遍及三遍,《踏歌》《破阵乐》各二遍,有些还附有《臆岁乐》《圣代声平乐》《四海和平乐》等的和声结构,可以视作完整的大曲歌辞,配合乐舞演出,场面盛大,多达百人以上,且皆属盛唐著名的曲调。这批作品后人或认作词调,或不认作词调,倘依沈佺期《回波乐》、李白《清平调》等以声诗入词之例,那么张说的十九首作品自然可以认作词调,而张说可能更是唐代最早出现的第二位词人。张说词除记录唐代乐曲及歌辞实况外,描述歌舞场面,精彩生动,同时反映公侯生活、帝室风光、民殷物阜、四夷来服,诗家所谓盛唐气象,约略可见。  相似文献   

13.
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世《诗·商颂》五篇,其成诗时代颇多争议。今以甲骨文及同时期之金文词语与商颂做比较研究,证明《商颂》的主要内容可用甲骨文及同期金文表述,其为商诗当无可疑。文章并推测《商颂》的原始记录形式为三言句或以三言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曹丕虽不失为一位重要作家;但就诗歌创作而论,成就却并不突出。他的作为“七言之祖”的《燕歌行》,格调清拔,有“古今无两”之誉,不愧为名作。但这样的诗毕竟只是极少数。在他传世的以乐府歌行为主的四十多首诗(包括残篇)中,四言如《短歌行》、《善哉行》二首(“上山采薇”、“有美一人”)、《丹霞蔽日行》等,虽粗具有父“古直”之体,却少“悲凉之句”。五言如《折杨柳行》(“西山一  相似文献   

15.
《生民》是《诗经·大雅》中一篇著名的叙事诗,现在许多选本,如余冠英先生《诗经选》、陈子展先生《雅颂选译》、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都选入。诗的第四段有五句: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这五句的句法是颇有特点的,上述几种选本的注释都没有提到,可能被大家忽略了。我还查对了各种选本对这五句的标点,都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承认“标点符号是文字里面  相似文献   

16.
徐远水 《老友》2013,(10):49-49
齐梁时代,音韵学家发现了"四声",作诗开始讲究平仄。到了唐代,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这就是所谓的"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或"古风";唐以后的诗,尽管是五言、七言的四句或八句,如果不合格律,仍然只能称古体诗或杂诗。格律诗有这样一些特点:①每首四联八句。五字一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评析李阳春《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篇,是他辞去彭泽令不久的作品。诗中揭露、批判现实,又表现农民思想和情怀,还有新的人生旅途的豪情壮志。第一首可视为《归去来兮辞》的妹妹篇,是他断断续续为官生活的总结和反省,表达了对官场...  相似文献   

18.
《氓》是《诗经》中《卫风》的一篇佳作。《氓》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之句,据邮道元《水经注》“顿丘在淇水南,又屈退顿丘西”之说,我们认为《氓》诗是春秋时流传在河南淇县一带的一首民歌。历来人们对《氓》这首诗,大致认同为:这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通过诗中女主人公对自己错误爱情和不幸婚姻的诉说,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氓次绝的决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所受迫害的事实。可在一些词句的见解上不尽相同。现就我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谈谈个人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诚望同行赐教。春秋时期,诸侯兼…  相似文献   

19.
楚歌是《诗经》之后,五言诗产生之前,广泛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其体制特点是句中用“兮”字,句式参差灵活。由于句中“兮”字的使用,楚歌体制中包含着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发展的可能。从诗史来看,楚歌的主要意义即在于它对乐府三言、五言、七言等诗歌形式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白古风一卷,凡五十九首。这一组诗是后人辑录的,李白原来可能有“古风”这个名目,后人把同类型的作品加了进去,成为现在看到的规模。其实这类作品不只五十九首,王琦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四之《效古》二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感遇》四首,都和古风同类。《感兴》八首其四、其六、其七,分别是古风五十九首中其四十七、其二十七、其三十六之别稿;而五十九首其九,《河岳英灵集》题作《詠怀》;五十九首其八与其十六,缪本《李太白集》均题作《感寓》。这些诗属于同一类型是明显的。这类诗现存实有八十多首。葛立方《韵语阳秋》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可见宋时有的李诗本子,古风也不只五十九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