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人小说第一次把婢女作为一类人物来进行描写 ,婢女卑屈低贱的生活得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宫婢、私婢作为小说人物开始具有了个人的情感与追求 ,人物形象较为生动、饱满。但是 ,由于唐人仍以高高在上的主人的眼光去看待婢女 ,仍以男性中心的赏玩态度去描写婢女 ,因此唐人小说中的婢女表现了男权中心的理想愿望 ,个别情节显得有悖常理  相似文献   

2.
唐人小说接受诗歌,是就小说运用诗歌的现象而言。小说接受诗歌的功用主要是:保存大量诗歌、演绎诗歌本事、解决诗歌研究中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功用,既有利于增进对相关诗人、诗作的理解,也对拓展小说、诗歌研究领域,具有借鉴、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人的情恋小说,无论是人间普通男女的情恋故事,还是人与异类的情恋故事(即人神、人鬼、人妖情恋故事),其中多有寺庙意象,然历代研读唐人小说者几无有论及。细审之,唐人情恋小说中的寺庙意象,实与寺庙在唐人生活特别是士人生活中的特殊角色有关。寺庙意象是唐人情恋小说中独特的艺术构成,或者担负着暗示小说人物身份的作用,或者作为小说故事的主要空间场景,或者在小说故事的情节布设中承担联接功能,在叙事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寺庙意象的大量存在,也为唐人情恋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形成其别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赵彦卫言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论者多沿引袭用,但对其具体所指则又往往语焉不详或各执一词。其实,史才应是对唐人小说叙事建构艺术的概括,诗笔应是对唐人小说诗意化抒情特征的概括,而议论则是作者根据小说人物或情节而引发的关于伦理道德、社会人生等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5.
唐人创作论     
唐人创作论黄炳辉唐人对创作有许多论述。可惜在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很少谈到唐人创作论。严格地说,风格论也应该包括在创作论之中,由于唐人在这方面论述也很多,故另有专文讨论。创作论应讨论以下几个方面:创作动因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6.
汉赋,以其特殊的体制、华美的文采在文学史上备受争议,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在唐代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以王勃、李华、贾至、柳冕等人为代表,指责汉赋内容空洞,不符合风雅之传统,且语言过于淫丽;而以梁肃、权德舆、韩愈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则对汉赋恢宏的气势大加欣赏。  相似文献   

7.
及第诗指以进士及第为题材的诗歌。唐人及第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士子应试中第后的言志抒情之作,一类为出自他人之手的及第贺赠之作。其丰富的情感内涵、惯用的意象组合、独特的文化意蕴显示了及第诗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以唐诗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唐人笔下的洞庭意蕴。比较先唐的洞庭文献,唐人对洞庭形态和奇幻、洞庭仙乐和帝子凄怨、屈子和贾傅,进行了开拓与深化。通过唐诗,"洞庭"的忧愁凄怨意蕴才丰满确立,而这又是洞庭所熔铸的人文悲剧意蕴、地理物候特征、唐代社会文化综合造就。  相似文献   

9.
近体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体裁之一,是在汉语言独词单音节而又分四声平仄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一千多年来为诗人们所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写诗的人还在利用它来讴歌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抒发壮志和豪情,而且都获得了满意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在这方面做出了推陈出新的光辉典范.为了使有兴趣于这  相似文献   

10.
并尊李杜,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谁是并尊李杜第一人?不是韩愈,不是杨凭;以“李社”连文说,元稹堪称第一人;不拘泥于“李杜”连文,则任华是第一人。任华《杂言寄李白》、《杂言寄杜甫》都写于李杜在世之日,识见非凡。把任华传世之作做一番研究,他的身世、思想、诗歌特征以及他推尊李杜的时间,便可逐渐弄清楚。  相似文献   

11.
唐人小说以它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唐代最重要的俗文学样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众多的文学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背景,从人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宗教意识、审美观念四个方面来探讨唐代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那么,唐人思乡诗就是这百花园中凌冬开放、艳丽动人的一丛红梅。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思乡诗,正是这几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粹、最能“感动激发人意”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真探讨这类作品发展繁  相似文献   

13.
谈唐人小说的人物描写刘英魁唐传奇是我国古代用散文写成的艺术价值颇高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要比欧洲的散文小说早了七、八百年,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彩。尤其是在人物描写上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中国古代的《诗经》、《楚辞》、《汉赋》及《汉乐府》,虽然它们都...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桑中故事,塑造了一个美艳、聪慧、风流、机智的桑中美女形象。这首诗歌与它的主人公在经过从汉到隋的600余年的流传后,到唐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喜爱与推崇。人们对它的接受除了创作中的用典、借鉴、模拟以及研究这些与前代相同的方式外,还有了前代所没有的新的接受方式,表现为类书的收录、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的吸纳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接受。这些接受方式表现了唐人的浪漫气质、创造精神和独特的审美风尚,是《陌上桑》接受史上极有特色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一绝句的体裁来源于汉魏乐府民歌。明胡应麟说:“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句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陔下,梁陈以降,作者坌然。”关于五言绝句的起源,胡氏的说法不为无据。但是七言绝句的起源,则众说纷纭,胡氏谓七绝起源于《陔下》,但《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  相似文献   

16.
浅论唐人传奇的独创性杜含秀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唐人传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古典小说由雏形状态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和以往的小说相比,无论是它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产生了质的飞跃。它的题材、主题、人物、创作方法都对后...  相似文献   

17.
在一首只有二十多字的绝句中,要表达丰富的内容,抒发激越的感情,能真正做到“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唐人绝句中的不少佳作,确实达到了“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陶明濬:《诗说杂记》)  相似文献   

18.
一所谓含蓄,是指人物的感情深藏不露,作者不从正面去说明,而通过委婉曲折的手法去表现,使“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让读者自己去玩味思索。人们在交往时,有时不宜把自己的观点直接说出来,而需要把它隐藏在一颦一笑或默默无言之中。从艺术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诗歌体裁中 ,绝句对于表现空间最为擅长。唐人绝句常借助于空间描写来抒发情感 ,创造意境 ,使得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 ,取得了绘画所难以取得的艺术效果。这既和绝句诗人们成功地借鉴、运用诸如透视、水墨渲染等绘画艺术的技法有关 ,也和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发挥诗歌语言的启示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茅山为江南道教名山,唐人隐居、游历者众多,通过文献考证可对这些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考据发现,在此地隐居、游历者逐渐增多,即在初唐、盛唐时较少,到中唐以后人数增多,涉及不同身份、各个阶层的人物。这表明茅山与茅山道教在唐代社会的影响力在中、晚唐时期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