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学: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学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科学技术学不是要取代自然辩证法,而是自然辩证法的延伸和拓展。作为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一门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社会功能以及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目的是使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3.
从多维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使命、政策和范式转变,是科学技术学(S&TS)的重要任务。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S&TS)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4.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 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间的广义理论和狭义理解、分歧和共性,探讨了终将从广义上延拓成科学技术学一级学科,从狭义上形成二级学科群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坚定自然辩证法原理作为科学技术学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指南的必然性,建议扩大<自然辩证法研究>副标题的内涵,将目前冗长的副标题改变成简洁的"关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性杂志".  相似文献   

5.
随着 2 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当代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 ,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 ;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 ,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联系密切 ,应当重视对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它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范式的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性质等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是既成的历史事实。当年将自然辩证法改成科学技术哲学,并在后面加上括号,特意说明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时度势做出的决定。就学科体系而言,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和观点继承了马恩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科学哲学的重大区别就是它和自然辩证法的一体性。不容忽视的是,否认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不仅不符合历史和现实、有违整个科学技术哲学界的共识和情感,而且,有可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尴尬和负面后果。保持科技哲学的教学体系和研究系统两层楼结构下的多元化格局,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史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又拓展和充实了其研究内容。科学技术史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影响具有交互性,二者相互促进,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10年联合年会”在河海大学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使命、政策与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脱胎于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在学术走向世界、视野逐渐开阔的同时,也不免感染了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后现代相对主义瘟疫;科学技术哲学应当自觉地继承自然辩证法尊重科学、弘扬理性、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在哲学和文化层面上重新定位;必须高度警惕形形色色改头换面的现代蒙昧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从R&D看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发展、演化,并展望了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自然辩证法教材中缺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介绍,没有把相关的这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老化和僵化。文章拟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化两个层面,对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释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阐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S&TS)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10年联合年会——全球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使命、政策与范式转变”研讨会于4月9~11日在河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26篇。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自然界的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则日益增强.新的内容需要新的学科名称与之相适应.因此,"自然辩证法"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演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9~11日,全国科学技术学(STS)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联合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东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协办,河海大学承办。大会收到论文126篇,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53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界文革前的研究焦点是阐释和解读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同时对某些"异己"的科学流派思想予以非理性的批判。然而,"非正统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即理工科出身的自然辩证法爱好者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并灵活运用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中,使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始终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学术对话。自然辩证法具有马克思主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采取取消主义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改革开放后,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基本构架为辩证自然观、辩证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并且向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扩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蕴含着一体性:系统科学群加深了对辩证自然观和科学中辩证法的理解;科学哲学有利于深化对科学观中"科学本性"的辩证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使得科学方法论原理更为精致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代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科学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学之间的联系可追溯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之初。科学史学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的条件和手段。就对二者关系的本土化考察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相互影响愈益明显。时下科学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又引导自然辩证法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自然辩证法研究则对科学史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南京林业大学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科学技术哲学论坛”定于2009年4月11-13日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学科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5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伦理学的兴起是科学技术的历史必然,加强科技伦理学研究是时代的呼唤。作为科学技术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科技伦理学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间的关系,作为职业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科技化理学又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研究具体科技领域中的种种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