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小说语言作为一种叙事话语有两种基本的言说方式 :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言说方式的根本差别在于 ,叙述是事件的告知 ,描写则是场景的展示。小说的叙事性质决定了叙述是起主导作用的言说方式。在某些小说中 ,描写可以占有远远超出叙述的篇幅 ,但就其叙事功能来说总是辅助性的。描写从表面上看是叙述的中断 ,但事实上描写是叙述的中介、过渡 ,或者说就是叙述的一个异在的组成部分 ,其叙事功能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小说里造成一种图式化的画面感和身临其境的幻觉。  相似文献   

2.
红苇 《齐鲁学刊》2004,(1):33-36
胡风文艺理论的言说方式以其语法、句法以及选用词汇的特别而显示出独立的风格。它不仅区别于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文艺理论家的理论文风,而且亦与左翼阵营的群体叙事风格大不相同。胡风文艺理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方面在于他的文艺思想自身内部的矛盾性,一方面因为他的文艺理论政治倾向上的某种个性姿态。  相似文献   

3.
东北影视剧小品,语言诙谐幽默、讽刺滑稽,是我国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但是有些影视作品幽默过度、语言粗俗戏谑,运用一些歧视不礼貌等语言,俗语言文化严重影响了东北影视剧小品的广泛传播,俗语言文化现象应该引起业界和学者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4.
孔子善于简洁含蓄的譬喻,使受教者通过具体事物理解抽象的“性”与“天道”。孔子譬喻的担保机制既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在于人心的道德直觉能力。孔子的譬喻,代表了中国哲学家言说“性”与“天道”的一种典型方式,蕴含着中国方法,塑造了后世中国人的言说方式与思维模式,养成了传统中国人格。近代文化转型以来,孔子的哲学方法受到批判,一个直接后果表现为中国教育体系言说方式的整体转变。新时代需要培养一种和谐宽容与共赢精神为主的理想人格,西方理性主义与对立思维方法主导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在此背景下,为孔子的譬喻乃至中国方法辩护,是一项基础且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以24种"海派方型周报"为研究对象(仅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存有原件),揭示其具有市民化言说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通过边缘化的时政新闻、奇趣化的社会新闻、个人化的时评、游戏化的文学作品来实现这一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化传统里,所谓的“独裁者(Diktator)”首先是指那种拥有无上“话语霸权”、并以“训话”(Diktat)为主要言说方式的人。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孔子”的言说方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论语》中的“孔子”本质上不是一个“对话者”,而是一个“训话者”,“Diktat”是他最主要的言说方式,并且这种言说方式可以说是孔子思想“体系”内在的要求和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向古人学习言说的方式——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古人的言说方式关键不在于学得几个词语或提法,而在于学习古人的运思方式.中国古人所建构的世界是一种"美学秩序",而非"逻辑秩序",所运用的是"关联性思维",而非西方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这种运思方式在古代诗文理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古代文论对那种微妙难测的诗文风格、审美特征、诗文作品中包含的某种意绪、情状的有效把握与传达为我们今日的文学批评理论言说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王兆胜 《河北学刊》2006,26(1):126-136
林语堂酷爱和痴迷明清小品,将它视为精神和灵魂的源头,这是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所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 主要与周作人的倡行、小品文的特质、作家的性情及对当时文坛的不满有关。明清小品帮助林语堂确立了生活的艺术观,赋予了他幽默、性灵和闲适的审美趣味,强化了他对常识的尊重等。林语堂对明清小品的超越意向在于:具有更多的现代思想意识,更富于放逸、自由和优雅的气度。当然,过于崇信明清小品使得林语堂因袭大于创造,还由于躁动大于静穆,林语堂就不能像明清小品作家一样对物性和天地道心有更深刻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近期书写民生关怀的汉语诗歌,在当下历史情境中有不少意识形态内涵可供挖掘。但就诗歌自身的艺术机制而言,不是写作了什么值得重视,而是它的言说方式需要探究。民生关怀的价值在于它发展了一种“新”的言说主体,这种主体对经验的组织和发言,让人们看到了现代性多义、含混的一面,它发现和承担了经验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对写作空间的开放。  相似文献   

10.
辽宁浓厚的戏剧和曲艺文化为东北喜剧小品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铁岭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培育出了众多著名喜剧演员、编导,这为铁岭成为小品之乡提供了人才基础。二人转在吸收吉林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南派载歌载舞的特点,取得了成功。以拉场戏为原型的铁岭独具特色的喜剧小品在充分吸收了话剧、相声等艺术的营养后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1.
张琦 《江淮论坛》2003,(6):154-157
近期的一些戏剧呈现出观念化的趋势,与此相伴随的是故事与叙事在剧中地位的降低。本文以最新的一些戏剧为例,阐释观念化在其中的表现,并从今日戏剧的生存环境入手,分析这种观念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言说渠道的丰富刺激了人们的言说欲望;人为整合起来的“大我”分裂,言说主体复数化;戏剧要与影视竞争就必然强调与观众的现场交流,包括观念的呈现与撞击:网络提供的言说的快感也冲击了戏剧,使得剧坛越来越带上了论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重要影响。在《周易》中,圣人通过"观物取象"于整体直观中把握到事物本质之"象",通过创设卦爻符号之"象"将其表现出来,再用以象喻为主要言说方式的卦爻辞对卦爻符号进行解释,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表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象思维方式。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是以象思维方式展开的,其"取象"过程具有与《周易》象思维类似的具象性、直觉性、整体性特征,最终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象喻方式言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研究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学问题和言说方式,这同时也是一个如何看待、处理东西方美学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以为,不同的文化范式都源于对同一个普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中国文化的独特处在于它“概念的两极性”特征。独特的文化范式提供了中国美学的合法性依据,先于范式的普遍问题的存在则意味着东西方美学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随想录》以文学的方式参与新时期思想启蒙运动,其言说方式必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作者要借文学完成有效的公共性言说,必须在保证可说、可写、可传播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怀念胡风》一文充分体现了《随想录》的言说限度,但它也不时寻找着意义扩张的间隙。《随想录》构建的是知识者与政治之间适度的批判性联系。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言说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成人对儿童的训诫性言说;成人对儿童的想象性言说;游戏精神下儿童的自我言说.儿童文学言说方式的转变也给予当前我国儿童教育一定的启示:我们应平等看待儿童的世界,认识和尊重童年状态本身;另一方面,成人应以合适的方式指引儿童成长,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学理依据是文学的横向发展。文学横向发展的观念与后殖民理论的旅行杂糅观念异曲同工。旅行杂糅理论对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阐释文化身份建构的维度。身份建构不仅仅依靠自身传统的承递,还有他者的参照。通过理论旅行,外来文论话语与中国文论的学术规则相结合,外来文论逐步内在化于中国独特的言说方式之中,最终实现外来文论的中国化。但是各民族文化飘移杂糅的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消解西方文化霸权,而且还会继续陷入中国文化失语的陷阱。旅行杂糅理论给我们的出路只有一个:在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积极接纳外来文化的飘移和杂交,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阿袁小说以校园为背景,以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本质上具有知识分子的"去特征化"、"祛魅"及知识分子"流浪"等精神特征;其言说方式的"简单的重复"与风格化,既具有强化与周全的言说价值,也显示出了单调与深度的缺失,限制了作者与作品更大格局的提升,更遮蔽了对生命整体的巨大空缺的灵魂拷问.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审美化是对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的总结凝练。政治审美化之所以可能,一是在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言说,行动和公共领域;二是在于阿伦特的人生境遇和政治诉求: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和贯穿二者始终的判断;三是在于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共通感,扩展的思维方式和范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伦理学说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人类解放的实质性伦理学;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伦理学的方法,因而得以摆脱西方伦理学的形式论证方式。随着马克思逐渐沉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质性伦理学被进一步丰富,转变为经济——道德式伦理学。马克思将道德批判建立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上,即经济社会的道德批判,以物质经济与道德双重结构建立马克思所特有的伦理学。并且以无产阶级作为支点撬动物质现实,在否定资产阶级道德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经济——道德式伦理学的完成。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具体言说主要是以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呈现的,正面性言说仅是蓝图式概括,实际上以一种基于实践的想象方式呈现,最终也形成了马克思所特有的共产主义道德范畴,诸如时间、自由人联合体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语境中的文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之历史言说,因认知视界的二元划分、致思逻辑的一维指向而呈现出鲜明的"范式"特征;"政治"概念的狭隘化阐释、话语言说的情绪遮蔽、应然与实然的错位判断又使其"症候"明显。认识并清理这些症候,方能拓展文学与政治关系问题的理论言说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