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语言中没有理据。可译性及其限度在译界是一个长期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语言是可译的,分析语言符号任意性和可译性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在规律,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是语言学界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任意性是否存在,以及它与可论证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处理,本文从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个层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即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中存在一定任意性,同时,其任意性中也含有可论证成份。  相似文献   

3.
声音、节奏等具有伴随意义,有时是对语言本身意义的补充.在翻译时力求音义对应是实现等效翻译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英汉语音在结构、功能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使音义对应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性原则的缺陷来自于索绪尔错误的语言哲学观———整体论语言观并认为语言符号既是任意性更是有理剧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的理据性则是针对人在选择语言符号时的理性思维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及不同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句式、段落、篇章之间,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对任意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事实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皮尔斯的象似性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对符号的定义不同,侧重不同的语言层次,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任意性与相对可论证性在索绪尔语言学思想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它们的解读应该遵循语言研究中的时间原则,即从"历史存在"与"未来发展"的角度,既忠实地继承二者的本真状态,又合理地挖掘其变化张力.本着这一主张,任意性可以理解为一个广义性的概念,细分为十五种含义和三重作用;相对可论证性是任意性的反题的滥觞,与合成符号的内部形式紧密关联,并且孕育了语言理据性的思想萌芽.因此语言符号的性质可以用任意性和理据性来描述,即它处于由任意性和理据性这两条原则共同构成的区间里.  相似文献   

8.
任意性不但揭示出研究语言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且它是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语言是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原则,构成了语言内部的组织机制,语言功能就是通过这些原则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任意性原则如同语言内在机制的中枢,其他原则都依赖它才能起作用。对任意性的理解不能只集中在这个术语本身,而忽略它与整个语言学的关系和它的创造性。而来自象似性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构成符号的两个成分能指和所指的界定、二者的关系以及任意性的性质。皮尔斯对符号的复杂分类根据的正是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关系。象似性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非语言的本质,任意性涵盖了象似性,呈集合与子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至今意见未能统一,近年来又成了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其实,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二者有机地对立统一于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和范畴。  相似文献   

10.
借助《经典释文》及慧琳《一切经音义》等著作,探讨“差”字的音义之别:论证了“差”用在人名、官名,借作嗟叹的“嗟”,训为磨搓义,原数的一半义,用在联绵字“参差”“差池”中的读音;讨论了“差”变调构词情况,对它们的变调构词的词义发展源流作了分析;研究了字书对“差”字音义的不同反映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也附带得出诸字书收字收音方面的若干特点;探讨了“差”字几个读音的上古来源,从而初步清理出了“差”字从上古到中古的韵母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学中的言意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问题,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古代文论注重"言外之意"的文学传统,并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在哲学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言意之辩”,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分为两种观点:“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庄子主张“言不尽意”。认为“言”只是会“意”的工具;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对中国传统美学影响颇为深远,开启了传统美学对意境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音义关系的结合应该是固定的.字典的规模、性质不同,其注音就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音项、义项的多少,而不应是音义配合产生的差异.但是,在"校"的音义关系的处理上,几家大型语文辞书的处理却颇有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它触发了文论家对“言”和“意”的重视 ,以及对言意关系的探究。刘勰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肯定了以“言”尽“言外之意”的艺术可能性 ,将“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一言意关系的突破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索氏任意性概念,接着从语言起源、拟声词、感叹词和象形词、语词的形态、语词的词源特征等方面探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得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的结论,从而反驳那些试图通过语言符号"理据性"反对任意性概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重要的客观属性。从现代语言学发展到当代语言学的过程中,这一对客观属性被语言学家进行了理论升华,形成两种彼此关联的理论——任意论和理据论。因此从客观属性与主观理论二分的全新角度看,贯穿现当代语言研究始终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实质上是任意论与理据论之争,而正确地处理任意论与理据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语言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