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抑制及制度创新——基于供需视角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且相互作用的特征,严重制约了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通过产业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以及加快政府改革等途径,既要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收入,培育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又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还要建立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使农村金融真正地担当起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在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中,我国农村地区大约2/3的农户都存在借贷需求;而大约2/3的农户借贷需求是通过民间借贷满足的,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主渠道"名不符实;农户的借贷需求是希望还款期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和农村商业活动往往是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用途,这些借贷需求的主体往往是较富裕的农户.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对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至关重要,我国复杂的农村金融局面和相对宽松的准入政策给农村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农村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和监管法律的供给不足导致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制建设的非均衡现状,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改革应当充分考虑供求关系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打破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设置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监管机构,整合农村金融监管资源以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市场增进型"政府,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法律、财税、保障、收益补偿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户融资的理性决定了农户对贷款人的选择行为,也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农村金融制度的选择既要遵循内生规则本身的演化逻辑,又需要代表国家的政府等外部组织在内生规则演进基础上,通过组织、协调完成制度创新过程。针对农户融资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贷款人应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出现使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将农村资金互助社纳入正规金融的范畴,目的在于借此改善农村资金微循环现状。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互助"与"分享"下的制度安排,为当下农村经济社会环境中解决中小农户融资问题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扩张的要求,但资产的增加和客户构成的转移会最终导致其丧失互助性并转而为正规金融所吸纳,因此相关的限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贵州山区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呈现资源相对稀薄、农户金融资产单一、交易机会缺乏且效益偏低、业务频繁但单笔额度小、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原始互助色彩浓厚、基层机构运营艰难、单位经营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等现象.虽然英借贷市场处于边缘地位,但地缘因素等也为当地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特有条件.目前贵州山区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发展收入相关贷款和加强信用工程建设、建立开发金融制度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浙、滇和豫三省253个农户问卷,采用专家评估法和多元加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金融信贷服务规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均有助于加快农村的技术进步;而农村金融深化中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和农户个人的资金积累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减缓农业技术进步中的资金约束,不能过度依赖农户自身积累的增长,另外,需要重视当前农村金融深化中引发或者诱发的风险,降低农户信贷的信息不对称性。在继续增加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财政支持和努力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条件下,使用农村金融深化的手段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是为了弥补农业信贷市场的不完善、解决农业资金短缺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有自己在融资方面的优势,并且能够满足企业和农户双方的需求。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在我国一旦得以推广,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将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而订单农业的开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也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改善农村金融和给予农民特别支持,是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因信贷而进一步依赖和支持政府,而且也是"获得农民长期支持的一种有效手段".20世纪前半期,国民政府为其统治赢得更多合法性和扭转城乡之间资金的非对称性流动,实施了农村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入"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发展中的"拓荒成本"和外部性.但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主体",同时也造成了合作金融制度的"异化".所以,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政府作为不仅体现在要提高"供给引导型"制度变迁的效率,而且还要发挥"需求追随型"进入模式优势;更要注重做好激活、改善农民社会资本的存量,培育和创造农民社会增量,拓展他们发展机会和行动能力.避免跌入所谓的"制度供给陷阱".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迈因特,1978),即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同时并存的一种现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现状正是金融二元结构理论的现实反映.研究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现状并分析导致二元金融结构形成的原因,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农户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贷款可得性之关系的因素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从而为优化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满足农村地区资金需求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村镇银行的产生做出规范性分析有助于厘清发展的思路.村镇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立意基础是农村金融市场及其需求主体基本的金融权利需求,它延续和体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性,也源于农村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等功能性群体的演变.不能否定和怀疑村镇银行的制度意义和组织功能,也不能期望它解决中国农村金融的所有问题,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完善和组织发展技术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学术界》2008,(1):101-10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源流失严重、供需矛盾突出,这两大难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一直是决策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国际"普惠金融体系"的启动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都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新一轮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底2007年初,中央对农村金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2007年村镇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外资银行的纷纷进驻,也预示着农村金融市场将迎来新的活力,农村金融市场曙光已初现.  相似文献   

14.
正规贷款、种植规模与农场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使用2008年农村金融调查中获得的农户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正规贷款和农场绩效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数据显示,农户获得的正规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这符合我国当前金融政策的目标.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开发型金融政策在农业绩效方面的有效性.在控制了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内生性以后,本文发现:正规贷款对于规模较大的农场才能起到提高农场绩效的作用,对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正规贷款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下,中国农户信贷需求由于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失衡,农户寻求民间金融成为现实环境与制度环境下不得已的选择。浙江地区民间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下其金融深化程度与农户收入增长正相关,农户通过民间金融突破信贷约束,收入得以提高。农村的金融需求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构建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三农”贷款难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突出,农村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以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P模型是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分析方法,该模型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产业的形态和效率。运用该分析方法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属于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这种垄断不仅导致了农村金融产品产生供需矛盾,造成了贷款难的现象,损害了广大农户的利益,同时由于缺乏竞争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都相对偏低,无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8.
冯果  李安安 《江淮论坛》2013,(1):109-116
伴随着金融排斥到金融包容的嬗变以及金融管制法到金融服务法的转型,包容性监管理念应运而生。它通过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和柔性监管,为农村金融实现善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而通过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监管规则的变革与再造,回应了农村金融善治的制度诉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价格竞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它不仅剥夺了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自主权,而且扭曲了信贷市场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在制度上使得农村信贷供求主体陷入了"难贷款"和"贷款难"并存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0.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 ,中国农民相当程度地卷入了市场 ,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 ,出口市场萎缩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 ,农产品大幅跌价并且购买力下降 ,农村金融严重枯竭 ,复以自然灾害频繁而猛烈、人地关系紧张、地租和摊派等苛捐杂税增加等原因 ,农户收入巨幅减少 ,而支出不但不能减少 ,甚至还要增加 ,农户陷入普遍负债状态 ,高利贷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