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论离婚法草案》是马克思法学,尤其是婚姻法方面的重要论文。文章短小却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哲学和法学思想。其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当时普鲁士现行的婚姻法和普鲁士执政当局以基督教精神为依据起草的离婚法草案,深刻阐明了婚姻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关系,法律只是事物内部真实状态的记录。今天,重读马克思的《论离婚法草案》,对深刻理解婚姻和离婚的本质,正确看待婚姻和离婚的问题,促进我国《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即在1919年,李大钊同志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首次在我国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此后有一些人将《资本论》的某些篇章在我国翻译出版。至于《资本论》全书,则是在1939年秋经郭大力、王亚南两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将其翻译后由“读书生活书店”出版。《资本论》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使我国人民获得了全面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机会,同时,对我国经济科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资本论》不仅能在经济理论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兴起、建成的客观历史进程;同时还能指导我们在思想上、学风上和生活上进行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王好为编导的《离婚》和马军骧编导的《纳妾》均由老舍的小说《离婚》改编而来,该改编个案的特色及可借鉴之处有:一、人物外貌设计强调神似;二、抓住原著核心打造独特风格;三、剪裁情节意在笔先.小说的电影改编既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5.
论鲁迅的《离婚》艺术技巧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评论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离婚》“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如果单纯是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已经显得很“圆熟”和“深切”,这自然是由于鲁迅将自己所接受的外国作家的影响,不断加以融会贯通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一) 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关系到正确地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早期的著作,如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 相似文献
7.
张维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3)
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纪念他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他留给后世的伟大理论财富,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学习和研究他用毕生心血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的《提纲》与恩格斯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于1888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5年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实际上,《终结》与《提纲》在根本的思想观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形式上和有些具体内容的阐述上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9.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古代中国的三大发明,加上造纸,算是四大发明。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这些概念现在已经普及到少年儿童的读物,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言语,被全国人民引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程中,是有过贡献的,我们有信心,我们自己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以更充沛的 相似文献
10.
<正>窳《论宗教和艺术》,是马克思1841年末至1842年初夏为《末日的宣告》第二部分所写的一篇论文.该文多次修改,三易题目,一度几乎“写成一本书,”但又被“大大压缩了”.对自己同一篇文章的不断变动,反映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深巨变化.由于种种原因,这篇论著当时没有发表,手稿也遗失了.但由于该文不仅涉及到马克思同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歧,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青年马克思对艺术、宗教、拜物教等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马克思当时的读书摘要和与阿·卢格的通信以及这期间在《莱茵报》上发表的论文,对《论宗教和艺术》一文的思想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范方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38-143
在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谱系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被公认是马克思的文学-政治学引证最多、也最为喜爱的一位文学家.马克思论威廉·莎士比亚贯穿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全部过程,对于我们历史地追溯马克思文学-政治学的形成和奠定,以及客观地评价马克思文学-政治学的美学地位,都有着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重新树立马克思文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牛苏林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4)
针对19世纪40年代德国突出的犹太人问题和布鲁诺·鲍威尔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于1843年秋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马克思宗教观自觉向唯物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问题》通过对犹太教秘密的揭示,第一次用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指出了人类摆脱宗教桎梏的正确道路;该文还把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提到人权的高度,充分肯 相似文献
15.
论《资本论》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曲萌,孟根龙理论界论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多侧重其早期阶段,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阶段,或注意其晚年的探索,即对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的分析,而对其50到60年代的探索,有所忽略。本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所做的各种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此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论述了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内在理路,即如何超越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最终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厘清这条路径的内容,将对人们看清当代人类的精神文化问题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观点并转向唯物史观的建构。在改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家学说基础上,马克思将“普遍性”从国家下降至市民社会,进而得出市民社会不仅决定国家还能够决定宗教的命题。马克思异化批判的双重路径呈现了市民社会中“政治异化”与“经济异化”的双重维度,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逐渐摆脱黑格尔与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藩篱,并孕育了唯物史观萌芽,同时也为重新审视唯物史观的原初形态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运用到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将异化劳动作为手稿的中心概念,并采用了历史审视的新视野,集中提出了他的异化劳动观: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与"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超越前人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之后人性复归的社会,是人跟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又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但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扬弃劳动的异化.只有如此,人才能将自己从利己主义的片面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获得自己本质的一切内在的丰富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杜祥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8-20+25
马克思在探究解放的终极目标时批判了鲍威尔的政治解放思想,并且超越了这种在神学的视角下产生的政治解放思想。马克思抛开了宗教的神学影响,从现实世界出发,将政治解放与人的现实需求相关联,以现实的人为对象由此而产生了突破政治解放局限性,更高层次的解放也就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論权威》一文,是恩格斯于1872年为了反击巴枯宁主义者对“权威”的进攻而作的。第一国际后期,在蒲魯东主义被粉碎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又出現了一个凶恶的敌人——巴枯宁主义。巴枯宁主义者不仅极嚣张地在各国散布无政府主义思想,企图抵毁馬克思主义;而且用各种阴謀手段在第一国际內进行宗派、分裂活动,企图篡夺总委員会的領导。在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特別是海牙代表大会上他們连续遭到了失敗之后,分裂活动更加猖狂起来了。这时他們不仅宣布成立了自己的“国际”(在圣伊米成立了无政府主义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