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小城镇功能理论的探讨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小城镇外部功能问题,即偏重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般分析,忽视对城镇类别和自身功能的深层探讨。在实践中又过于强调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城镇个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我国人民全力以赴、必欲达到的目的。但是,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之流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如何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本文拟就人口规律的几个问题以及我国待业人口问题发表些浅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划分标准与城镇发展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城乡标准划分的意义 城镇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第二次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时出现了人类聚居的城市、它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恩格斯说过最初构筑的城堡虽然主要是出自防卫的需要,“然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马恩选集,第4卷,第159—160页)。城市和社会进步,以及城市和文明都是不可分割的。西方把城市和文明视为同义语是有道理的。城市的发生发展,在规模上有其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在性质和功能上,有其由单一到综合和由低到高的演变。然而城市最为本质的要素则是人口聚居和从事非农产业活动。因而,在参考世界各国某些约定俗成的城市划分法则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科学制定我国的城乡划分行准,是至关重要和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家对兰州大规模投资而来的移民和经济建设中自然增长的人口,在对兰州的兴起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由于自身数量的过快增加而带来了一系列人口经济问题。今后,人口的继续增长还会引起各种新的问题。本文拟对与兰州市人口发展有关的一些问题,作如下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区域均衡发展是各国努力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东部地区优先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东部和西部差异过大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20世纪末及时提出了区域发展战略西移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此战略下,中国经济各区域间应均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前,人口长期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和困难是有目共睹的,至今尚未消除。其中压力最大、最难解决的人口与住房问题尤为明显。人们对此曾预言:住房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将来也难以解决,它将做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诚然,在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之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城镇人口逐年增多,使住房问题越来越紧张,人均住房面积在很长时期内呈下降趋势。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应承认,由于多年来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计算了1988—2012年间北疆城镇区域的相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北疆城镇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呈现波段变化、总体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且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始终比较稳定,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9.
未来30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需要雄厚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需要一个相对完整、自主、庞大而丰裕度较高的产业体系予以支撑。深入认识人口增长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因素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有助于在人口负增长条件下更好地保持产业体系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丰裕度。为此,本文基于文献析出方法从理论上阐释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依据自身人口规模进行专业化与多样性选择的情况,并且存在两者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以地级市和城市群为观察样本,采用两步广义矩模型(GMM)、空间杜宾模型,并通过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在一定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其他条件下,区域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变动发展过程中人口规模的回旋效应和具体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人口规模对区域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发展的互动影响呈现倒“U”型;区域人口规模对区域产业多样性集聚和发展的互动影响呈现“U”型;在区域产业专业化、多样性集聚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和多样性效应得到充分释放,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聚的多样性效应更加明显。这充分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指一定的地域范围。中国常用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一是两个地带的划分,即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陆省区。沿海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区、市,其它属于内陆。二是三个地带的划分。它将上述内地进一步细分为中部和西部,东南沿海不变。在内地,西部是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与城镇农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城镇标准的改变和“市管县”、“镇带村”、“整县改市”等方案的实施,使我国城镇化产生和加强了两种特有的重要现象:一是农村城镇化,农村地区城镇迅速扩张,即所谓小城镇道路使农村城镇人口占县域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城镇农村化,即大量的农业人口或村委会人口被划入城镇“版图”,市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北京市人口学会主办,天津市人口计生委、河北省人口计生委、天津市人口学会、河北省人口学会协办的“2007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于2007年12月8日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官员、学者,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厅司及北京市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京津冀三省市及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北京市各区县领导和人口计生委主任等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人口分布变化与区域发展研究李若建大学文化人口的多少,时常被用于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事实上,大学文化人口也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中坚。例如,199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专业技术人员中,ZI.8%的人有大学文化(含大学...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人口与发展》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系列著作之一,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胜今教授和尹豪教授主编,近日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口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人口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人口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问题。本书以东北亚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人口与发展、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生育转变、死亡水平、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城市化、婚姻与家庭、人口老龄化、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  相似文献   

16.
从医患双方看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的汉、唐时期,有一条东起长安(今西安),向西横贯河西走廊、穿越戈壁葱岭,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地长达7000多公里的“陆桥”——丝绸之路。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古代西域与祖国内地联系的纽带,是沟通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家务劳动对城镇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与跨区域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特征的分析,认为长期以来京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充分享受了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吸纳的聚集效应,但是由于行政分割,生产要素的扩散作用却被弱化,没有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文章认为,构建京津冀城市圈区域与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核心任务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并提出"四步走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京津冀城市群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以"三个集中"谋求聚集经济效应;为广大乡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城市发展与区域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城市与其存在的区域关系而言,一方面城市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面积作为腹地,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为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又必需城市的带动。本文尝试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对中国分省和经济区非农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的非农人口数与相应区域的总人口、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及其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非农人口与区域总人口、区域经济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我们定义的城市综合服务对象变量与大城市非农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更好,这一良好的相关关系充分说明了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依赖关系,城市的发展需要区域的支撑,区域的发展必需城市的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