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美?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从我国美学界的情况来看,对什么是美,美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亦有种种提法。大多数学者、专家认为客观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美,美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又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仅有少数专家坚持美是主观的观点,为人们熟知的高尔泰就是其中之一。把美归结为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属性、精神产物,在西方哲学学界由来已久。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宣称美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种艺术,人类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杰出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中阐明教学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具有艺术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又有它自身的特质,即除了艺术美外,还应具有教学美,它将使美的百花园中又绽开一株新的花朵,对广大教师和现代教学研究者来说,它却是充满魅力的.那么什么是教学美?换句话说,教学美的本质是什么?尽管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仍是见仁见智,但我赞同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马克思早在《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  相似文献   

3.
《百姓生活》2008,(6):46-46
眩晕发作时,令人感到天旋地转,惊慌失措。从全世界来看,大概10个人中就有一人有眩晕,其中又以老人和女性居多。为什么会眩晕?能不能避免呢?什么是眩晕头晕(头昏)有很多种,眩晕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一旦发作,会令人产生周围的环境在移动的错觉,还伴有  相似文献   

4.
美是什么?在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争论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想凑凑热闹,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我认为:“美是一种技巧。任何事物,只要能够体现一定的技巧,那就是美的。”(拙著《辞采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技巧”。归纳《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技巧就是巧妙的技术(或技法或技艺或技能)。那么,“巧妙”又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巧妙就是“(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由此可以确认。技巧是一种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技术(或技法或技  相似文献   

5.
宋冰华 《北京纪事》2016,(12):29-33
北京电视台有一个非常著名而收视率一直不错的节目,名为"食全食美".这个栏目聘请很多嘉宾向观众介绍种类繁多的美食,其中以介绍老北京菜的嘉宾蔡阿姨,最受北京人的喜爱.蔡阿姨是如何走进了"食全食美"?又如何对老北京菜有这样丰富的经验?在蔡阿姨眼中,北京菜到底代表着什么?老北京的饮食文化特色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共同美”?目前人们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至少有以下三种不同看法?一是从人的审美感受出发来理解“共同美”。有人认为,所谓“共同美”,就是不同阶级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所产生的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以及由此得出的相  相似文献   

7.
诗文都属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究竟有没有音韵美?我们认为是有的。文学语言的音韵美,或称诗文声律,就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这不仅是汉文学语言的特点,而且是世界各种语言进入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现在有些人对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持否定的态度。最明显的是所谓“现代派”,他们把音韵说成是诗歌的“枷锁”。在文学领域中,诗的音乐性,较诸其它文学形式更突出,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否定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有些人承认诗需要讲求音韵美,散文(prose)(这里指广义的散文,与韵文verse相对而言)则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因而对于散文的语言美中包含的音乐美,就不去注意。在研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中国美学体系。首先,应问“什么是美学”?美学当以审美为旨归;美,植根于哲学价值论,主要表现于艺术,而艺术取材则在自然和社会。哲学分三大部:一是自然(nature),即宇宙;一是人(being),即社会;而另一则是价值(value),即以人为主,了解自然和社会,并给与评价。价值论包括真、善、美,而美为其大宗。孔丘说过“周公之才之美”,这是对人的禀赋品格而言;又说过“里仁为美”,这是对人处世接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教育界的元老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事实的确如此,美可以辅德、美可以促智、美可以健体,这是被无数次的教学实践所证实过的。 1 什么是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  相似文献   

10.
道理过剩     
“兄弟姐妹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争个什么?儿孙自然有儿孙的福气,担忧什么?爱占小便宜终究会吃亏,贪婪什么?纵然是再精美的食物才过舌头又会化作什么,馋什么?人死以后一文钱也带不走,吝啬什么?荣华富贵不过是眼前虚幻的空花,傲什么?冤冤相报何时才能罢休?又何必与人结下冤仇?世间的事就像下一盘棋,算计什么?聪明的反而被聪明所误,投机取巧干什么?虚假的语言会把人一生的福气都折尽,说谎干什么?谁  相似文献   

11.
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经验论的一个流派。哲学家对人的认识的起源有两派对立的不同的主张,一派认为人的认识是起源于理性的思维作用,绝不依赖感官知觉,这就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派;另一派认为感性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泉源,绝不是什么理性的活动,这就是哲学史上经验论派。经验论又分两派,一派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一派是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认识的泉源,并认为这种感性经验是从物质自然界的事物中产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一方面承认感性经验是认识的泉源,一方  相似文献   

12.
刘少才 《华人时刊》2012,(12):34-35
人间何处有仙境?山东蓬莱有一处"八仙入海口"的景区,每天都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光。"八仙过海"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很广,加之秦始皇想成仙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和海市蜃楼这一变化莫测的仙境,总是让人充满无尽的遐想:海上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仙山?海外是什么样子?笔者当海员飘洋过海20多年,到过50多个国家,再回过头来游八仙入海口,肯定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感悟。随众多游人过了"八仙入海口"这个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 Saussure 之后,世界上产生了许多现代语言学派。在欧州大陆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等;在英国有伦敦学派;在美国有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以及后来兴起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等。这些学派都对语言学开展了在崭新水平上的研究。因此,本世纪中叶以来,是语言理论经受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个变革如果就实用的语法、语音研究来看,究竟有那些成果?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实际影响与意义又如何?笔者觉得至少要看到下列几方面,不知对否,谨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美是什么?是人们始终围绕着美学进行探索的问题。美生成于自然,还是生成于主客体的关系,抑或是生成于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从美是客体的价值属性、美是人的自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主客体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美以实践为中介生成与发展的历时性变量等方面来综合考察美究竟是什么,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斯诺与莱维斯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战,使大多数人都感到迷惑。论战引起的激动情绪,使得争论的主要问题反而模糊不清。艺术派和科学派各自退到自己的阵营。现在,阿尔杜斯·赫胥黎挺身而出,建议双方和解。再没有任何人比赫胥黎更能看到这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了。他出身于那个对科学启蒙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家庭,本人又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具有诗人幻想和现实感、并以风格优美明晰著称的作家。赫胥黎先生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文学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文艺心理?文学语言是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东方朔时代:西汉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  相似文献   

17.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世界性难题.实践美学的狭窄性在于把美仅仅归结为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后实践美学把美学变成了人学,其狭窄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是和感觉相联系的,是人的一种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18.
论佛教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是怎样表现它的美学思想的?这个问题首先值得研究。美是生活。美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又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表现;美和美感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把美感看成是人类对世界的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美学所研究的正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最高活动形式——艺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9.
正林黛玉是忧郁的。林黛玉为什么忧郁?就像患有轻度忧郁症似的?忧郁既构成对她内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气质中有一种烟笼寒水的味道。让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这样唤起无数读者的怜爱与好奇心。她把忧郁变成一种美,这种忧郁的美,似乎比薛宝钗那种健康的美、史湘云那种阳光的美、王熙凤那种泼辣的美乃至晴雯那种大大咧咧的美、袭人那种温柔体贴的美,还要迷人,还要具有杀伤力。林黛玉是一位不仅自己爱哭,而且能让别人哭的美女。她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主义道德价值观是铸造共产党人的特殊材料之一.那么,什么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观呢?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们又如何坚持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观呢?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观?要弄清什么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观,须先弄清什么是价值和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