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扶助农村弱势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扶助农村弱势群体 ,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 ,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是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小康水平低 ,不全面 ,尤其是不平衡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一、黑龙江省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  收入水平的高低 ,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依据 ,是决定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根本因素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经济收入作为生产劳动的最终成果 ,反映了人们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 ,以及个人消费的能力 ,是划分社会结构的基本依据。弱势群体是一…  相似文献   

2.
李睿 《山西统计》2003,(9):8-8,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第一产业方面,要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一是把农产品的质量调“高”。要从抓品种和投入品…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关于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的原因,国内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探讨,如马卫国(2004)归纳为不思进取的意识、自然条件和非正常因素(不公正所产生的贫富差距),黄会杰(2004)、赵常兴(2005)等学者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农村弱势群体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探索积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先运 《统计研究》2004,21(2):50-3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农村贫困人口迅速大量减少。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把握的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水平而提出来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除了致力于提高水平外,必须在全面、均衡方面大做文章。从对目前小康水平的总体判断出发,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针对薄弱环节突出发展重点。一、从城乡发展状况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之所以这样,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本文拟结合临河市实际,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就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农民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保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了科学地反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社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如何适应需求,强化农村统计调查实力,更好地发挥农村统计调查的综合功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5年末常住人口为9248万,居全国第二位;山东也是一个农业大省,2005年农业增加值为1927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又是一个农民大省,2005年农村居民为5086万.占总人口的55%。由于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所以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特别繁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了科学评价我省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山东全省和17个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估。从监测的结果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0.1%,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走了一半;恩格尔系数降到39.8%,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住房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现存问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新机遇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进入城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程巧花  杜东旭 《山西统计》2003,(7):44-44,4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长治市13个县市区中有12个县市区以农业为主,318万人口有214万在农村,因此,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长治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长治市的农业发展无疑同全国各地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受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负面影响,又要面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严峻现实,同时还要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和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我国大地上城市人口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看占全国人口近百分之七十的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已经引起党中央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才能使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呢?笔者认为:一、农村体制创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应该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统计》2013,(9):13-15
阿坝经济发展60年,发展之路壮阔,改革之实斐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工业经济硕果累累,投资建设成果辉煌。未来,阿坝将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提前翻两番和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全面小康社会是城乡一体化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小康,其核心在全面,基础在经济,重点在农村,关键在社会,难点在生态。本文根据甘肃省情,仅从分配与社会保障的角度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取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的社会发展观。全面小康不只是经济问题,将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的系统调整,第三产业将会大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农村是关键,而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与农村工业发展紧密相联.本文研究了农村工业发展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结合浙江农村工业发展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如何解决好我县农民增收问题,对实现“五年上台阶”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难点和重点在农村。为全面分析和监测我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我们依国家统计局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对我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与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应遵循的原则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