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筷子与刀叉所代表的餐桌礼仪,不仅体现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而且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凝聚在这小小餐具上的文明,可以直观地透视出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的差异,迸发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内在的人文情怀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寻求本土的概念来建构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中国人际关系的本土概念是:人缘、人情和人伦。人缘是指命中注定的或前定的人际关系;人情是指包含血缘关系和伦理思想而延伸的人际交换行为;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规范和秩序。三者构成的三位一体成为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它们彼此的合一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天命观、家族制度和以儒家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的合一。这三者便构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模式。其中,人情是它的基本样式,决定中国人际关系是什么,人伦是其制度化,决定怎么样,人缘是模式的总体原本,从根本上解释人际关系的为什么。如果以西方的人际关系特质作参照,便能发现它们在前提公设、方法、特征和表现方式上均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涌入国门,它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文中从人际关系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总体特征,同时借助社会交换理论来诠释中国社会特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肯定社会交换理论在解释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 ,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特点。但是 ,这一概念是在一种类似于散文风格的文章中提出来的 ,基本上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 ;对其进行的分析 ,基本融化在一种叙事式的描述之中。在费先生提出“差序格局”概念之后 ,无论是他自己 ,还是社会学界的其他人 ,都缺乏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研究 ,更少有将这一分析与对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变迁的研究联系起来 (孙立平 ,1 996)。本文试图对“差序格局”这个蕴涵着极大解释潜力的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诠释 ,并结合当代…  相似文献   

7.
当今对文化“危机”的反省,并不只是某种文化所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 一、世界的文化危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危机”直接发源于工业技术文明与社会生活其它方面之间的矛盾对立之中。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人,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现实生活实际上是分属于两个日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变化和表现出来的特征使人们的人际交往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如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个人主义价值观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导致人际关系呈现出若隐若现的"下滑"趋势,致使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复杂,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矛盾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交往也带有功利化。加上西方文化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同程度的存在,更加助推了人际关系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当今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中国人”与西方主流文化之间的“爱情”,是李安式成功的实质,也是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沟通无限     
西方人把人际关系称为“人脉”,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通向他人的路。在通向他人的路途中发现并构筑自我存在的坚实支点。在与他人的沟通中跨越那座被威廉·詹姆斯所反复警诫的“痛苦的门槛”。  相似文献   

11.
卓馨莉 《职业时空》2008,4(8):30-30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 “刑事政策超越于刑法”,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一命题所蕴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刑事政策,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德文Kriminalpolitik;法文la politique criminelle;英文criminal policy).我国使用“刑事政策”是拿来主义的结果,直接把日语中的“刑事政策”变为已有.这样使用有其合理性,一是两者的字形一致,二是两者在使用中的含义也接近,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工作时间与余暇目前,人们对“消遗”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未能统一认识。而人们现在所能理解的消遣概念界线还不能为所有研究人员所接受。至少,研究人员已经感到:不深入到这一概念的本质中去,要确定一条能够满足形式上的需要界线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到了非要详论这几个方面问题的时候了。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社会阶层及其依附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余暇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要把对余暇概念的解析与对工作时间概念的研究结合起来。无疑,每个人都会合理安排自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末期到17世纪初期,世界戏剧史上迎来了两位风格迥异的戏剧大师——来自东方的汤显祖与来自西方的威廉·莎士比亚,在他们二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十分轻易地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各自文化的优秀之处。虽然在创作风格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是不能否认这两部作品留给世界戏剧史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探讨这两部作品在情感表达手段上的迥异之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部作品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不同文化,这对于研究当今世界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与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文化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碰撞或者冲突。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含义,文化差异在日常交流中的表现,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化的发展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发展质量”概念,并从质与量的规定性、科学性和价值性、协调性与持续性、相对性与动态性、效能性与调适性的相互关系中具体揭示了这一概念的特性。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同西方的把手段当成目的、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划清界线,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持续与协调的发展道路。在操作层面,我国应努力研究探索如何凭借相对少的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源,而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王照野 《现代交际》2010,(11):94-94
中西方文化及其美术的特征差异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话题之一。由于国内比较哲学、比较诗学的兴起,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很多观点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诞生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西方审美、文化的误读,也会使我们对自身的判断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8.
在说到人际交往这样的话题的时候,为什么要联系“情商”这样的概念呢?因为真正愉悦人心有益进步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需要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基础的。而怎样全面提高人的修养素质,这就与“情商”有关。情绪稳定,意志坚强,性格柔韧,乐观豁达的人,  相似文献   

19.
知识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本文针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提出“知识城市”追求城市发展的共性,同时还应为城市发展提供特色与差异的个性·9而文化产业在这一进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将从产业结构、城市形象、市民生活等方面对“知识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品格塑造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的艺术含义并不相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范围和阐释。中西方关于"艺术"的最早含义其实存在一定的共识,尽管过程中发展的概念多有不同,但是在其不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逐渐趋于概念的统一。不同的艺术含义,不同艺术本质的认知造成了历史上艺术管理活动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