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20世纪的英语诗坛上,对爱尔兰诗人叶芝象征主义的界定颇有争议。他的象征主义有其独特之处,诗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歌创作既具现实性又具现代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先锋的精神追求相契合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2.
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是后期象征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有意识的运用艺术技巧将诗歌美学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象征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对叶芝诗歌生成模式的考辨、论析探视出他诗歌写作的内部视域与外部的现实世界隐匿着一种复杂的关系,展现出叶芝独特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诗人叶芝在现代中国三十年(1919—1949)间的翻译和形象变迁,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即接受者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语境对外来文学和作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改造和重塑。叶芝从1919年被介绍到中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三十年间经历了从爱国者到现代派诗人的形象变迁,其诗歌和诗论则历经了从参与新诗创作到参与新诗理论构建的过程。中国文学尤其新诗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叶芝的翻译和在中国的形象变迁产生了过滤与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4.
象征主义文学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开始,极力追求作品的音乐性,用音乐的不确定性来表现作者的某种情绪.从音乐性是象征主义诗人共同的追求与渴望、象征主义诗人赋予"音乐性"新的内容、构成象征主义诗歌音乐性基本要素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象征主义文学(诗歌)的音乐性,以及如何辩证地认识象征主义文学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5.
在叶芝的诗歌中,对称是一种典型的结构,也是他思考世界和诠释人的复杂性的独特形式。叶芝在诗中扮演牧羊人、老人、青年等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让他们作为自我的镜像,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诗歌中,构成别具意味的对称关系来呈现对相同的主题进行多角度探讨后的理解。由抒情主体的对称延展到诗歌主题的对称,叶芝最终指向的是人所面对的困境,其诗歌理念也正是通过这一写作方式得到了实践,并从浪漫主义深化到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文学创作在晚年达到了鼎盛时期。此间他创作了以拜占庭为主题的诗歌《驶向拜占庭》与《拜占庭》,表达了他对纯粹精神和艺术的永恒世界的向往之情。本文通过对这二首诗的对比与分析,探讨诗人在诗歌主题、象征符号以及哲学思想上的延续与变化。可以看出,诗人在这二首以拜占庭为主题的诗中对死亡与永生的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二者关系的哲学思考越来越趋于成熟和深刻。  相似文献   

7.
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被看作是古典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界线。这个流派的基本特征是用象征来暗示作品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尤其是作者内心的真实。象征主义者从平庸的事物中摄取题材,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忽视、否定文艺的社会效应,重视诗的音乐效果和形式完美。他们认为一切事物相互感应,各种感官互通,常从感官相互交错、主客观互融中获取奇异的诗意。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的名著《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们对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区别的认识还没到位。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真实性不同。具体来说,应用写作讲求真实而以理服人,文学写作不求真实而以情感人;应用写作的主体主要是机关单位,文学写作的主体主要是作者个人;应用写作主要用抽象思维,文学写作主要用形象思维;应用写作讲究时效,文学写作不求时效;应用写作主张消极修辞,文学...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学初潮中的象征主义并不仅仅是西方象征主义舶进后的翻版,“宽泛的象征主义”的近代文学传统,外来各路象征主义的多向度逼入,“五四”时代突出的批判要求和表现要求,是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坛初步兴起的历史的、世界的和时代的三重依据,也是决定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特性的三方面基本因素。新诗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特别是直白化、散文化,又构成了象征主义诗学建设的现实要求。对穆木天、王独清的“纯诗”理论价值的忽略是现代文学研究界历史的失误,应将其放在与闻一多、徐志摩的新诗格律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价值审定  相似文献   

10.
陈秋红 《东方论坛》2007,10(5):57-62
我国最早触及象征主义的是陈独秀,但他并没有使用象征主义一词,而只是提到了某些象征主主义戏剧家。象征主义最初总是被译为表象主义,直到1919年象征主义才有了正式的译名。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的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渗透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的象征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11.
注重对诗人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检验诗歌的效用与功能.诗人生平及思想的发展轨迹会对作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叶芝在其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魔幻诗学和智性诗学是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叶芝的魔幻智性诗篇体现了在魔幻这一整体构架下诗歌引导读者发现和享受解读诗歌智性美时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悦的诗歌效用.  相似文献   

12.
从沈从文"亦文亦教"的文学写作教育经历中分析了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成就。从中可知,沈从文是在我国文学写作教育倍受冷落的情形下走进高校写作教育领域。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利用高校教书和编辑文艺副刊的机会对广大青年进行文学写作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他不仅为我国新文学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还为我国写作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在写作教育中探索出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当今写作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每位读者都试图解读福克纳其人其书。本文力图提供一把可开启福克纳文学大门的钥匙 ,即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无论在体裁还是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大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应该在教法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理论奠基人,其象征主义具有宗教哲学色彩和世界观的品格。他以毕生的创作践行着自己的象征主义主张,其叙事风格彰显出一种新精神追求,从而与当时的“社会小说”和“市民小说”形成对话、论争的格局。《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即是其主张的重要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蓄势是一种写作艺术。诗歌、散文写作运用蓄势,能增强抒发情感的力度和感人的强度;小说、戏剧写作运用蓄势,能使故事情节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蓄势技法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积蓄,力求力量之足;第二部分是喷发或急转,力求气势之壮或出人意料。运用蓄势技法要注意以意用法,要寻找好引发口,还要注意抒情者的感情状态。  相似文献   

17.
蓄势是一种写作艺术。诗歌、散文写作运用蓄势,能增强抒发情感的力度和感人的强度;小说、戏剧写作运用蓄势,能使故事情节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蓄势技法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积蓄,力求力量之足;第二部分是喷发或急转,力求气势之壮或出人意料。运用蓄势技法要注意以意用法,要寻找好引发口,还要注意抒情者的感情状态。  相似文献   

18.
霍夫曼斯塔尔是奥地利象征主义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德语文学中的天才人物。他的主要成就在戏剧和诗歌方面。他的象征主义戏剧论的主要观点在于:一、世纪末感伤和听天由命的情绪宣泄,二、寓意、拟人的象征表现手法,三、"纯艺术"的诗意表现。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核心在喻体,喻体的优劣是比喻成败的关键。喻体为“直观的感觉”,具有形象性;喻体可以广泛选择,具有多样性;喻体能够纵向铺张,具有延展性;喻体与本体关系暧昧,具有含蓄性。比喻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喻体的诸多特性,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格,增强比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如果说比喻是文学的生命,那么喻体便是比喻之源,文学之光。  相似文献   

20.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融合,其作品最初被作为解构旧文学思想的工具,虽然遭到主流文学中部分文人的攻讦,但终究还是被作为象征主义代表纳入新文学体秩序之中.李金发的变异象征主义本是蕴涵着反现代化的现代性,然而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文化和外部局势主导下,最终也不得不以牺牲自己所追求的艺术生命而依附于革命化和现代化,从而销匿于新的文学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