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崇年 《老友》2014,(5):24-24
正唐明珠是四川一名退休职工,目前与女儿、女婿一起居住在江苏苏州。每年7月,他都要不远千里坐火车赶回老家,为的是进行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像唐明珠这样,退休后离开老家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还有很多。由于居住在非本人养老金发放地区,这些老人要想领取养  相似文献   

2.
居家养老     
《社区》2014,(6):28-29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独居老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近邻”——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知道辖区独居老人的情况吗?作为邻居,你知道旁边有独居老人居住吗?作为子女,你把家中老人的情况告诉过邻居、社区或物业公司吗?据笔者调查发现,以上种种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1)
年轻人陪父母住进养老院在福建省福安市出现一件新鲜事,某养老院里,不但有单身老人、老年夫妇,还有子女带着孩子陪着老人居住的。原来在该市打工创业的年轻人实在无法放心家里高龄的父母,尽可能把他们带在身边一起生活,但是自己  相似文献   

4.
近来,研究代际关系,在代际居住形式上获如下统计数据:老人(含有配偶)单独住的占47.3%,随儿子住的占29.8%,随女儿住的占2.8%,子女随老人住的占17.3%,老人带孙子辈住的占2.8%。这组数据显示:三代人同住的家庭仍是我国城乡老人居住的主要形式。这种居住形式虽然事先大多经过老人同意,可是对于自己原先的选择竟有约占45%已不满意。在独居的老人中,有占34%的人或因年龄偏大、或因住房有余,希望与子女同住;一些女性老人,宁愿带个孙子孙女,以消除独居的寂寞和孤独。与独居老人相反的是,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有占38%的希望与子女分开单住。真是城里的想冲出去,城外的想冲进来。  相似文献   

5.
利用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 60 岁及以上育有子女且没有与子女同住的 3 712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向代际支持对空巢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 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双向代际支持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医疗费用水平下,代际支持对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影响有差异。向上经济支持的正向影响效应随医疗费用增加而增加;向下照料支持的负向影响效应随医疗费用增加而增加;代际情感支持的正向影响效应在中位医疗费用水平下影响更大。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增强子女对空巢老人健康情况的关注, 从而有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城市里,多数父母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而普通住宅由于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心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能够住进一个设施完备、服务周全的银色住宅,成了很多城市老人向往的事。市场呼唤“银色住宅”银色住宅,有的称“银发住宅”、“老年住宅”、“长寿住宅”、“乐龄住宅”或“关怀住宅”,是供老年人居住的专用住宅。银色住宅不仅需要在楼层、医院、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身体特点,更要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在北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对老年人的照顾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居住安排(老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来进行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家庭居住方式发生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老年人从家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本研究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了解到不同居住安排下老年人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及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身心健康的状况等,希望为政府的养老决策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也希望社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和现实选择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婚姻状况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差异的群体性区别。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仍主要以与子女同居为主,同时独居老年人的数量也有较大规模;男性老人更容易出现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的差异;子女数的增加能够增加这种差异的出现;无配偶老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差异。对此,从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老年人自身养老意识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戴先任 《社区》2014,(16):5-5
在北京的两个街道已经开始部分用上“社会化养老服务运营监管平台”,解决居家养老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家庭,子女还可以远程“遥控”帮助开门、关灯、监控老人的安全情况。“智能养老”系统可将老人生活规律及子女联络方式进行记录,比如老人在卫生间待了很长时间,这些异常信息就会发送出去,子女可请社区人员或志愿者上门了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老年人自身状况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对影响我国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女性老年人不倾向与子女同住,儿子越多与子女同住的机率越小,女儿越多将增加老人选择居住的对象。代际互动变量比老年人状况变量对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力更强,揭示出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以子女需求为中心的特点。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堪忧,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但女儿养老这一新趋势和新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功椿 《老友》2013,(11):58-58
没有子女天天相伴。老年人的生活是寂寞的。而宠物的陪伴.可以帮老人们降低焦虑,振奋精神。在美国.经常能见到老人与宠物如影随形,一些社团还会给老人和宠物“搭桥”.让小动物陪伴和“护理”老人。  相似文献   

12.
马明刚 《社区》2015,(25):20-20
“你别说,供电所小刘师傅出的这个点子还真好.大家省了电,在一起还找到了乐趣。”近日,居住在湖北省谷城县老年公寓的杨峰林等几位大叔,在他家的空调室内,打牌、下棋、聊天各取所爱,老人们对湖北省谷城县供电公司北河供电所徙电工刘飞给出的“拼凉”节电妙招赞赏有加。炎热的天气让人们难以忍受,居住在谷城县老年公寓的100多位老人,一天到晚待在自家空调室内,不想离开半步。  相似文献   

13.
新婚姻法将原先的“子女探视权”改为“子女探望权”。“探望”的提法更具交流、沟通意义和人情味。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与子女交流,子女也有与不同居住的父或母交往、沟通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人独自居住家庭。预计2010年城市老年家庭中的空巢率将达到80%,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5,(4):66
编辑同志:3年前,72岁的母亲因病治疗出院后,我们6个子女就老人赡养及老人财产处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由我将老人接回家中一起生活,并负全责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赡养老人、直到为老人养老送终。老人的两居室房产归我所有。2014年3月,母亲因心脏病复发再次住院后,医方建议老人做心脏支架手术,需安3个支架,并告知整个手术费用约10至16万元。我与其他5个弟弟妹妹商量,提出手术费由母亲支付一半,其余大家分担。可弟弟妹妹认为当初约定明确,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重点关注农村子女流动对农村空巢老人自评健康和慢性病状况的影响机制,比较经济支持和就近居住两种代际支持方式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农村子女流向城市会显著恶化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并增加老人的慢性病患病概率。在对子女代际支持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经济支持效应可以改善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但对改善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微乎其微,忽视效应不利于空巢老人自评健康,但可以缓解部分慢性病的患病状况。以子女流动距离为门槛探究何种流动距离对空巢老人自评健康最有利,结果表明,当流动子女与空巢老人同县/区但不同村/社区时,空巢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最佳。上述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照料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迁,强化居家失能老人的非正式支持是社会政策的重要使命。利用2008年和2011年两期CLHLS数据的分析表明,子女经济支持对失能老人的居家照料及其费用具有重要影响。截面Logit模型显示,增加子女经济支持,老年人接受子女照料和社会照料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揭示了子女经济支持从无到有,会使子女照料的可能性提高5.36%;子女经济支持每增加1万元,配偶照料的可能性将提高4.29%。Tobit模型表明,子女经济支持每增加1万元,照料费用增加125元;子女经济支持从无到有,照料费用提高58元。因此,子女经济支持对照料支持并未呈现“挤出”效应,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子代对亲代的双重赡养责任。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中,需要关注代际支持,实现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个人收入所得税免征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从个人基本生活费用、老人赡养费用、子女养育费用方面去确定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免征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高,家庭子女的减,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长,而其中老人处于空巢的时间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空巢老人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以被调查的样本(老人个体)为基础进行计算,目前中国独居老人人数占同年龄段老人总数的7.1%;同时,越是年龄大,独居的比例就越大,60~69岁独居老人是同年龄段老人的4.8%,70~79岁的比重是9.7%,80岁及以上的比重是12.4%。在城市中,老人独居的比重为6.6%,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在60~69岁和70~79岁这两个年龄段,也低于全国平均数,分别为4.5%和8.8%;但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独居的比重却超过全国平均数1.8个百分点,达到14.2%。表1“空巢家庭”所占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一、空巢家庭老人的现状厘析“空巢老人”群体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与一般老年群体相比年龄偏高,健康状况偏...  相似文献   

20.
文字趣话     
孝“老”省去“匕”与“子”上下组合而成“孝”。孝,古文字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一位小孩全心搀(chān)扶着一位头发稀疏、体衰力弱、扶杖而行的老人。此图告诫(jiè)人们:子女要善待老人,奉(fèn)养父母,晚辈须敬重尊长,扶助长者。位处下辈的子女如此关爱上辈老人便是“孝”。文字趣话!四川@王彦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