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兵 《老友》2013,(12):42-42
自从弟弟结婚,与爸妈分开“另立门户”后。我们姐弟三家总是为爸妈担忧。大家工作忙,杂事多,后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制度:三家轮流,保证每个周末有一家去看爸妈;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另外两家通报;逢年过节.大家一定要去父母家。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庭和睦,姐弟的感情也非常好。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要求我们姐弟尊敬师长、宽容谦让、勇于承担责任……记忆中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当然也常常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也的确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执着     
父亲在土地上操劳了一辈子,我说,爸,歇歇吧,何必这样卖劲呢,一年种的粮食除了成本还剩多少呢?父亲是个急性子。听到我说的话大发雷霆:“你小子知道个啥,要不是家里这几亩土地,你三姐弟能长这么大?再说,不种地那叫什么农民啊?”在我眼中,父亲一直是那样的固执。  相似文献   

4.
宁克华 《可乐》2008,(4):5-6
直奔山顶,会错过好多风景。2007年11月6日,吉利集团全球征集新车标结果揭晓,金奖得主是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岳贤德。他在拿到200万元奖金前,与好兄弟一起,靠捡废品维持生活。室友发现秘密岳贤德的父母是农民。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母省吃俭用,供姐弟三人上学。  相似文献   

5.
我们姐弟三人长身体的时候,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可我们并不缺口福,因为有母亲这位"伟大"的厨师。零食全是母亲就地取材,是标着"妈妈制"的品牌。刚刚摘下来的黄瓜,青翠欲滴,一朵黄花骄傲地立在尖尖的黄瓜头顶。我们放学跑回家,满头是汗,看见黄瓜,便如三只馋猫,扑上去每人抓起一根,将小黄花掐下一丢,直接  相似文献   

6.
夏爱华 《社区》2014,(28):53-53
母亲住在郊区,去母亲家一次,需坐长途车。因为这个,也因为工作忙,成家后,我们姐弟四人各忙各的,去看母亲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重阳节那天,我回去看母素。4个小时的旅途,让我觉得很是疲惫。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到母亲的小院前。  相似文献   

7.
仁和 《百姓生活》2014,(4):36-37
城乡血癌“姐弟”患难与共相约乡下养羊自救 2010年12月28日上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姚飞正偎在病床上看书,一位农村妇女在丈夫的陪伴下走进病房,被安排在姚飞旁边的病床上。  相似文献   

8.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前些年轰动一时 ,其最根本的观点是 :《红楼梦》隐写了“一部历史” ,实质上是“一部史书”。霍氏姐弟赖以立论的 ,主要有四大概念———“野史”、“史公”、“《春秋》微词”和“史家曲笔” ,但是他们根本漠视这些概念的文学意蕴 ,对其做了错误的理解。因此 ,《红楼解梦》建立在这些错误理解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前些年轰动一时,其最根本的观点是:<红楼梦>隐写了"一部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史书".霍氏姐弟赖以立论的,主要有四大概念--"野史"、"史公"、"<春秋>微词"和"史家曲笔",但是他们根本漠视这些概念的文学意蕴,对其做了错误的理解.因此,<红楼解梦>建立在这些错误理解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爱心接力     
在肇庆市端州城区,由510人组成的69支帮教队伍,遍布东西南北社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倾注爱心,其中,一大群社区居委阿姨特别引人注目。在城西十字社区就传诵着她们的一个感人故事。陈爱霞、陈家乐、陈家庆三姐弟的父亲1994年病故,母亲又不知去向,丢下了没有城镇户口的三个孤  相似文献   

11.
1.投奔若安 投奔若安的途中,看着窗外田野的碧绿,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虽然电话里,她对父亲说,让弟弟来吧。可是,除了名义上,她和我有什么姐弟之情呢?这20年中,我见过她的次数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2.
梁婵  李梦辉 《社区》2003,(20):14-18
1973年,毛艳姣出生在湖南涟源的一个农村,家中姐弟5个,她是老大。1989年,毛艳姣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涟源一中。由于家庭困难,她不得不辍学打工供弟妹读书。1989年8月,毛艳姣带着两件换洗衣服和一袋子东借西凑的高中教科书,跟着老乡来到广东东莞东华电子厂做了一名绕线工。在那里,她每天工作9小时,每月工资150元,这是当时她家最稳定的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3.
姚忆江 《社区》2008,(29):30-32
对于老宅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源于童年的生活和记忆。 祖上在武昌城边传下一座清代老宅,父亲和他的6个姐弟在老宅里长大,那里也有我幸福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最爱卧听风吹雨,闲看檐下雨成帘。老屋里的天井、堂屋、木雕门、粉墙黛瓦、  相似文献   

14.
我的童年很不幸。5岁时,我爸被一场暴病夺去了生命,一年后,母亲嫁到离我们家一百多公里的邻县。妈妈所嫁的这个男人不肯要我们姐弟,妈只好心一横,把我们姐弟托付给公公。 在我8岁那年,公公用卖柴的钱凑齐我的学费,把我送进学校。在班上,数我年龄最大,可长得最矮最  相似文献   

15.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16.
徐相兰 《社区》2010,(23):56-57
读书伴我成长,知识改变命运。对此,我有太多的切身体会。 我出生于苏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祖辈终日与土地为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满了困难和艰辛。记忆中我的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姐弟:“要好好念书呀,要勤奋呀,家里很苦,书读好了才能有出息。”等等。  相似文献   

17.
易立竞 《今日南国》2010,(15):30-31
冯小刚的新片《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一对7岁的龙风胎在大地震时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母亲李元妮面临艰难的抉择:两个只能救一个。她选择了得过一场大病的弟弟。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姐姐劫后余生,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相似文献   

18.
正我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庭和睦,姐弟的感情也非常好。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要求我们姐弟尊敬师长、宽容谦让、勇于承担责任……记忆中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当然也常常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也的确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生活是一面镜子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是学生干部,中学阶段更是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职务从班长、团支书开始越做越大,直到校团委委员、学生会主席。这期间,我的成长之路顺风顺水。求学初期,我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  相似文献   

19.
黄健 《社区》2007,(11)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腼腆的孩子,遇到生人就脸红,也没有伙伴跟我一起玩。家里来了客人,祖母常常指着我们堂姐弟几个这样介绍:“这是冬梅,懂事,像个小大人;这是阿辉,脑  相似文献   

20.
在太原市迎泽大街财贸大楼宿舍院内,有一个家喻户晓、人见人夸的孝子,他叫张宝玉。张宝玉是山西省水工机械厂的工人,今年49岁,因照顾长年生病的父母,至今没有结婚,还是孤身一人。父亲于1998年去世,现在他和80岁高龄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张宝玉共有姐弟4人,父亲在世时,是山西省商业厅职工食堂的一名炊事员,母亲是家庭妇女。宝玉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原先姐弟4人经济收入都一般,现在张宝玉待业下岗,父亲去世后母亲每月的抚恤金仅125元,生活相当困难。在一个天气炎热的下午,我前去采访这个家庭。一进门就看见一位瘦弱的老妇人坐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