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德平 《中华魂》2021,(3):F0003-F0003
李洪海,天津市武清人,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洪海自幼酷爱书法和篆刻,每日临习碑帖,奠定了厚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师从启功先生,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清秀、精美洒脱的书风。其作品曾在《中国画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多次发表。应邀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创作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2.
人文、书法与建筑,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它们却是相通的。不说书法与建筑文化隶属于人文范畴,单就书法与建筑来说,谁又能说好的建筑不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抑或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座平面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这天,是江苏省邳州市陈楼果园不寻常的日子——汤晓燕从日本回来了。 汤晓燕是邳州市陈楼果园的一名农家姑娘,今年19岁。童年,她在父亲的引导下,苦心临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名家的碑帖。历经十余春秋,一日不辍,书艺日益长进。之后,晓燕又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苏适先生为师,潜心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以至酷爱成痴。辛勤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晓燕的作品先后入选《当代书画家作品精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她被接收为徐州市书协、江苏省书协会员,当代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 1996年11月8日,应日本书道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是国学经典的组成部分,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书法艺术家马骏华的书法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他的创作题材,字体特点、艺术风格,探讨马骏华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创新和传承的关系,并为相关研究者书法艺术创作提供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侯双亭1938年11月生于河北涉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第一任驻会负责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自幼喜欢书法,以碑帖为师。楷书临颜、柳,行书取于"二王",草书学王铎、怀素、张旭、米芾、黄庭坚等诸家碑帖,善行草。书法作品气势宏大,起伏跌宕,含有王铎气概。艺术上追求清新豪放、洒脱自然,传统之中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重大书法展及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曾获"祖国万岁"天下华人书法大奖赛金奖,1987年代表北京书法家协会赴澳门参加北京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1996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墨宝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作品集》等,传略收入《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百家》等几十部作品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寺庙、碑林等文化艺术单位收藏和篆刻。  相似文献   

6.
“传道、授业、解惑”是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每一个师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都理应学会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不少大学生对书法学习这个问题存在一些误区,所以,他们的汉字书写水平很不令人满意。摆脱手头那些平庸浅陋的钢笔字帖,认真临习经典书法作品,这是师范专业大学生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云岩 《社区》2014,(32):20-20
书法作品在章法上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总能看到作品中有形断而意连的留自,也正是因为这些留白,才使得整幅书法作品虚实相生、灵巧飞动、神韵天成。如果说书法作品中的留白是书法章法布局中的一种技巧或安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懂得“留自”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书法传统是一个由“技”、“法”与“道”三个层次构成的,以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体验、审美与情感抒发为内在动力,书法艺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外在驱动力的不断流失与替补的动态螺旋状发展系统.书法传统伴随着传承而产生的信息流失与解读的信息差异决定了今人对书法传统全面准确把握的缺陷性与不可能性.书法传统对于当代书法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基于特定目标的书法创新主要通过书法作品层、技法层和道这三个层次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书法气韵论     
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强调书法作品气韵连贯;韵指的是旋律、韵味,象外之趣.气韵合一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一件书法作品的气韵,可以说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不但在绍兴书法史上,而且在整个唐代以至于中国书法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临习虞世南的传世碑帖,却很少从理论上对这位书法大师进行系统研讨。本文试图对虞世南书法作一粗浅研究,以求正于方家。(一)生平与师承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生于陈代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享年八十又一。虞世南历经陈、隋、唐三朝,资历深厚,唐室兴立,才得重用,与太宗李世民友善,交谊甚笃。官至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弘文馆学士,赐爵永兴县公,故世称其为…  相似文献   

11.
论书法与人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创造性劳动的产品。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人创其书,书如其人。此之“人”,意谓“书法家”,此之书,意谓“书法作品”。关乎此,我国古人早有很精辟的见解。西汉时期的杨雄曾提出过“书为心画”①之说,虽然他说的书不是指书法而是指文章...  相似文献   

12.
4次被邀请到台湾进行书法交流和开讲座,累计有5000多幅书法作品悬挂于台湾有关学校、寺庙、公馆的醒目位置,还有不少书法作品被勒为石刻。他,江苏青年书法家王湘平,是如何结下海峡两岸翰墨缘的?又是怎样征服台湾书坛的?请看——  相似文献   

13.
书法作品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书法者必须充分把握笔法、墨法、结构、章法、神韵等关键要素,这是书法创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每个使用汉字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书法,把汉字书写得清楚、正确、美观,从而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炼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观赏者,能够使观赏者象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一样,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  相似文献   

15.
曹隽平的《抱朴求真》共四册,内容涉及书法作品、书法理论、艺术批评、收藏考据和采访交游等。其书法艺术作品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森严法度中呈现高雅,流畅秀逸中蕴含静气,表现了一种宁静、恬淡、细致、平和的静态之美。其书法理论宏观叙事与微观论证相结合,点面照应处理史料,让读者既能全面把握中国书法发展传承的宏观概貌,又能深入体察不同书家在书法史上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申成章老人这两年总有喜讯传来: 1999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国际老年人年中华老人诗书画大赛上,他的一幅隶书《江雪》获得了佳作奖。发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老人还因此上了天安门,游了长城。 2000年4月,文化部又举办了龙年文化书法艺术节。在艺术节上,申成章的一幅草书《龙》在众多的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艺术节组委会授予铜奖。 此时,申成章在全国书法界已小有名气,很多人对他的书法作品颇为称道。2000年5、6月间,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画院、欧洲华人团结会等国内外社团联合组织  相似文献   

17.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及其自注、<论书随笔>、<论书札记>中论述了书法的"形质"和"神彩",他对笔法、墨法、笔画、结字、章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富有启发性,其中关于楷书结构中的"黄金律"是他的重大发现;在探讨入帖与出帖,书者性格、品德、年龄、心态与书法作品之关系时,他结合自己的学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他崇尚天真自然之趣,赏爱碑帖中的优美文辞,认为书法审美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  相似文献   

18.
北碑和南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体系,自“永嘉之乱”后分庭抗礼一千六百余年,而今分头递进的空间日趋狭小,融合势在必行。本文尝试在书法史的背景下,对碑帖的分疆进行宏观地梳理,进而从书法的社会性及其发展规律入手,揭示碑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书法临摹的意义,指出临摹碑帖为学习书法艺术的规律,亦是书法创新的坚实基础。又总结了临摹碑帖的科学方法:首先是选择优质碑帖,通过读帖观察分析,获得感性认识,奠定临摹基础;其次是变换格临模式,初涉学书领地;第三是遵循临摹程序;第四是抓住汉字偏旁规律特点,从偏旁入手综合训练,知一反三,提高学书效率  相似文献   

20.
陆明 《老友》2013,(7):49-49
汉字书法可分为5种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这5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成功不成功,主要也是看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这几方面的要素是否掌握运用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