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一 《新天地》2016,(8):4-5
“老人就得有老人的样”!生活中时常听到人们以这样的口吻谈论老年人。那么,老人样到底该是什么样?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在欧洲旅游期间,我有幸参观了瑞士的一个家族养老院。这个养老院位于一个叫茵特拉根的小镇上,里面住着四位老人,他们都是根脉相连的亲戚。这个养老院被当地人称为"家族养老院"。其实,瑞士的养老制度非常完善,老人到一定年龄后可以申请住进养老院,在那里安度晚年。但有的老人为了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便想出这个更  相似文献   

3.
徐琦 《社区》2002,(21):17-18
什么样的社区是好的社区?不同的人有非常不同的观点。一个社区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好的,对于那个人却未必,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是这不能阻碍我们努力弄清究竟什么是好的社区。美国社区研究前卫专家,《城市中的社区》的作者兰瑞·莱恩总结了好社区必须包括的必要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关老年人跌倒后无人救助的话题不断。有的扶起老人却被冤枉成肇事者;还有的谈老人如何在倒地后无人扶惨死街头。这些话题引发了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指南》等一系列技术指南。但它更催生人们的理性思考——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其实是对道德、法律、公共场合的安全系数等不同层面的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左腿瘫痪。她失去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与日俱增,她拒绝所有人靠近。只有一个人例外,邻居家那位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在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却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相似文献   

6.
《江海纵横》2008,(4):33-33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因为小儿麻痹症,只能卧病在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甚至拒绝所有的人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君主是怎样产生的?是从来就有的?还是逐渐形成的?是“天命所归”?还是民众推戴?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君主?他有什么样的权力和义务?君主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最敏感,也是辩论最激烈的问题。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先秦时期是如此,在封建制巩固和衰微的后世也是如此。因为,对待君权的不同态度,直接关系到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阶级斗争在这个聚光点上总是非常耀眼地反射出来。清理中国  相似文献   

8.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9.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0.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1.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2.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3.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4.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5.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6.
敬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老人则是话题中永不褪色的字眼.人生如同司空见惯的太阳,日复一日地遵循这东升西落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薛东 《新天地》2016,(12):8-9
老人样是什么样 福建省东山县94岁的林建德,用他29年时间坚持不懈的普法善举,完美地诠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老人样:有情怀的老人样. 1985年,退休后的林建德与当地老中医一起开办了一家老人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在与老年人的接触中,林建德很快发现,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子女不孝、遭到弃养、遗产纠纷是他们最大的"病根",而最直接的"病灶"来源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林建德认为,医治老年人心病的治本良方就是普及法律知识.为此,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法律函授学校,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两年后,林建德担任当地公园街老人协会会长,从此开始了29年的普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我们俩     
剧情播放一个孤寡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来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她的到来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有了戏剧色彩,可老人需要秩序,在老人面前,眼前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常犯规的人,老人有很多禁忌,让她每一步皆有障碍。时间一天天过去,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两种需要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理智健全的人来说,不是有无信仰的问题,而是选择什么样信仰的问题。人在信仰中存在,而非占有信仰。  相似文献   

20.
二十六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龄呢?我在自己二十五岁的最后一天审视自己,希望能在二十六岁的第一天看到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知道这个想法有多可笑,因为那样的一天真的来到,或许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 自己一个人坐在窗前想,六岁的我是什么样呢?每天玩得热血沸腾,一根柳条就是一匹战马。 挨到十六的我是什么样呢?将公共汽车视作城堡,与伙伴们蜂拥而上,倔起性儿来如一头牛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