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11月23日,一起跨国电信诈骗案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彭发荣等9名被告人参加台湾籍人员组织的针对中国大陆公民的电信诈骗,在印尼当地冒充中国公检法人员,半年内骗取40多名大陆受害者250余万元,其中被骗最多的一笔为51万余元,受害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既有退休干部、个体老板,也有医生甚至银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的诈骗行为日益猖獗,给大陆受害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两岸法律制度的差异,两岸在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方面存在诸多困境.面对日益猖獗的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两岸应搁置政治争议,加强法学交流,共同创建共打模式,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3.
盛人云 《社区》2014,(3):4-4
日前,藏身深圳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一出租屋的诈骗团伙被一网打尽,抓获18名犯罪嫌疑人。据了解,两年来该团伙诈骗金额高达数百万。(《信息时报》2015年12月21日)  相似文献   

4.
"安保之星""执法之星""破案标兵""业务标兵""便衣打现能手""青年突击手""执法平台应用能手"……斩获多项殊荣的颜金金今年34岁,参加公安工作13年,是大兴分局刑侦支队反电信诈骗小组探长.2013年,他带队打掉特大跨省Q Q冒充熟人诈骗团伙案,总结出侦破电信诈骗类案件的"三快、三勤、两准"技战法,被公安部评选为经典案例.在2015"两大安保"工作中,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8人、网上逃犯6人,及时冻结涉案账户70余个,为群众有效留住被骗资金370余万元,追回现金90余万元.  相似文献   

5.
以徐玉玉事件为例,通过介绍电信诈骗形成的条件,总结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滋生的原因,然后着重分析了目前执法机关在侦查电信诈骗犯罪中的难点,最后基于前述的分析,对于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电信诈骗和惩治犯罪分子提出了四点建议,期望从根本上解决打击电信诈骗的困难,减少电信诈骗,扼制电信诈骗,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电信诈骗的类型层出不穷,其骗术的迷惑性也千差万别.相对于传统诈骗方式,电信诈骗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行诈骗.为防止电信诈骗发生,我们应当从完善手机SIM卡实名制法规制度、制定有关电信运营商的监管职责法规制度、建立重要电信设备监管法规制度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信诈骗被害人作为深受电信诈骗犯罪毒害的一类群体,其规模庞大、共性突出。基于犯罪学理论分析电信诈骗被害人被害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在实践层面,提出预防对策,对打击电信诈骗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从犯罪学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总结归纳基于理论框架下的电信诈骗被害人被害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缺乏有效监督、尝试网络风险行为、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低等是电信诈骗被害人受害的主要原因,应从减少上网时间、增加社会支持、减少网络越轨行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电信诈骗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在打击此类跨境犯罪方面存在取证、追赃、抓捕等诸多困难,需要与东盟国家进行警务合作。基于双边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中国—东盟已开展了警务情报信息共享、联合抓捕犯罪嫌疑人、移交遣返嫌犯、派驻警务联络官等警务合作方式,但仍存在合作依据的法律资源供给不足、警务情报信息共享机制尚未正式建立、执法合作机制尚待完善等相关问题。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需要进一步夯实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警务合作的法律基础,完善警务情报信息共享机制,探索设立统一警务合作机构。  相似文献   

9.
电信诈骗犯罪是我国当前高发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模式,包括诈骗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高度有组织化、作案手段科技化等特点。立法和监管方面的缺失是电信诈骗产生的原因,应完善立法,监管防控,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国际区际合作,以便有力打击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在打击此类跨境犯罪方面存在取证、追赃、抓捕等诸多困难,需要与东盟国家进行警务合作。基于双边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中国—东盟已开展了警务情报信息共享、联合抓捕犯罪嫌疑人、移交遣返嫌犯、派驻警务联络官等警务合作方式,但仍存在合作依据的法律资源供给不足、警务情报信息共享机制尚未正式建立、执法合作机制尚待完善等相关问题。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需要进一步夯实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警务合作的法律基础,完善警务情报信息共享机制,探索设立统一警务合作机构。  相似文献   

11.
电信诈骗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报刊杂志、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各种传媒逐渐进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犯罪分子便以各种传媒为载体,充分利用电信业、银行业的服务项目和监管漏洞,远距离、跨区域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内的电信诈骗案发案数量猛增,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严重。当前发生在重庆市内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职业化和诈骗流程标准化、模板化等特点,给公安机关侦破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带来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破解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题,必须从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侦查队伍入手,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与银行业和电信业的深度合作,同时开展电信诈骗预警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身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伪基站”设备是一种高科技仪器,主要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可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此类设备运行中,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而无法连接到公用电信网络,严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犯罪嫌疑人通常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在路上缓慢行驶,或者将车停放在特定区域,从事短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传统社会秩序的缓慢变迁为电信诈骗的滋生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电信诈骗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毒瘤.目前,防范电信诈骗的立法体系有待完善,行政监管不到位,侦查机关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特别是各部门之间协同机制效果不足.应当以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引,强化技术与法律的双重保障作用,并通过建立由个人、电信和金融企业、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媒体五方组成的电信诈骗防范协同机制,以期实现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14.
传统刑法共同犯罪理论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出现诸多异化。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的认定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具备“明知”或可以推定“明知”,依照限制从属性说观点,“明知”的内容不要求到具体认识到他人实施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程度,只要认识到正犯实施了违法行为即可。除事先存在共谋外,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应仅成立于正犯实行既遂前,至于犯罪既遂的认定应当区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采取诈骗模式的不同而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实际取得了财物。在平行式和分工式两种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模式中,帮助犯承担责任的范围存在差别,应辨别情形认定帮助犯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于平台经营者实施的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的中立帮助行为应予以限制性处罚。  相似文献   

15.
静一 《新天地》2016,(5):30-31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新型诈骗呈上升态势。那么,针对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到底有哪些?老年人又该如何识破骗局,有效防范诈骗,保住自己的养老钱甚至救命钱呢?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2,(12)
4678名应征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被诈骗金额高”达62万余元。 征婚材料寄往《家庭》、《知音》、《女友》等多家全国知名杂志,一则征婚广告改名字、换张照片反复不停地刊登,而被骗者大部分是现役军人。 该案涉及被骗人数之多、诈骗金额之巨,在国内实属罕见。婚介诈骗犯罪嫌疑人孟长宇4月25日已被海口警方抓获,并于4月29日被批准逮捅。  相似文献   

17.
梁路峰 《老友》2008,(2):52-53
2007年7月4日,遂川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经历六个昼夜的艰苦追踪,成功抓获一名三进宫职业诈骗犯罪嫌疑人叶加优,破获系列诈骗案二十余起。被骗的老年人在拍手称快的同时,深有体会地说,被骗以后必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以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诈骗犯罪的特征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目前,跨国跨境犯罪、精准式诈骗、公司化程度高的情况日益突出.这给侦查工作带来全面打击难、证据提取和固定难、侦查协作难及赃款认定和追缴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破解以上侦查难题,遏制电信诈骗犯罪,宜采取以下措施:堵塞银行业和电信行业的制度漏洞;深化司法部门与银行和电信部门的合作;统筹境内司法协作;加强跨境司法协作;提高民众防范意识;加强打击上游犯罪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高、危害性大且犯罪类型多。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电信网络诈骗具有犯罪行为虚拟性、诈骗行为离散性和行为结果延迟性的特点。因而在司法适用中,尤其要注意根据加功情况来确定取款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实际作用情况来确定"话务员"和特殊帮助人的主从犯地位;对于钱款已经转入犯罪人实际控制账户的情形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对于团伙成员的犯罪数额要采用"综合责任说"的观点来认定。  相似文献   

20.
芥茉 《中华魂》2017,(1):41-42
尽管电信诈骗并非始于今日,但从山东准大学生被骗猝死,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巨款1760万元,电信诈骗的话题依然成为舆论焦点。说实在的,这些年来,但凡有手机或家庭电话的,很少没有收到、接到过诈骗信息的。别人不说,笔者就曾几次收到指名道姓的"XX银行存款返奖"、"打开老同学照片影集"、"中奖通知"、"看看你做了什么事情"之类的诈骗信息,还有两次接到上来就叫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