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2007,(7)
我和刘志信是邻居,他自1992年退休后就开始收藏奇石,我经常见他捣鼓石头,也不免受到熏陶。一天他邀请我去他的地下室看看,我一进屋,立刻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奇石所吸引。室内排列着几个石架,石架上摆满了奇石,每块奇石都有一个配合无间的石座。老刘站在架子前面,就好像部队首长在检阅士兵,他轻轻抚摸自己的藏品,脸上又浮现出父亲对儿女一样的关爱。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美为主的栖霞石,既有太湖石的玲珑又有灵壁石的声音,既有淄博文石的纹理又有玉石般的滋润,栖霞石在明朝的《素园石谱》中就有记载。蒋氏奇石馆以栖霞石太湖石为主,兼有灵壁石、淄博文石、大化石等几十个石种。从小酷爱艺术的蒋金土先生,工作之余擅长绘画和制作盆景,由制作水石盆景发展到收藏奇石,并创建奇石馆。 蒋氏奇石馆位于南京夫子庙秦淮人家宾馆西边,馆内有一镇馆之宝——“天下第一奇盆”,此盆长为2.35米.宽为1.15米,深0.35米,高0.58米,型似元宝,足可容纳二个人“共枕同盆”,参观者无不为之称奇。奇石馆内大、中、小奇石应有尽有,有像型石、造型石、玲珑石、景观石、卵石,还有各种天然石盆、石桌、石  相似文献   

3.
高志义为青海省武警总队离休干部、青海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青海“江河源奇石馆” 馆长、青海“源石斋”斋主、《三江源奇石集》主编。爱石藏石多年,离休后更加热爱石文化,多次跋涉江河源头和昆仑山麓寻觅、搜寻江河源奇石与各类奇石,所藏江河源奇石与柴达木风砾石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青海首屈一指,国内也不多见。 高老的“源石斋” 和“江河源奇石馆”藏石先後经《中华当代艺术家名品大典》、《观赏石宝典》、《中国当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一九九八年青海年鉴》、《黄河奇石》、《中国赏石大典》、首都《地球》杂志、《中国…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3,(6)
回归石1997年5月中旬,奇石收藏家陆洪先生在辽西陵源城南的木兰山山腰处偶然发现了一块显有"七一"字迹的奇石。之后,在山腰的另一侧,他又寻到了一块显有"回归"字迹的奇石。两石在木兰山上一南一北相伴而存。"七一"石约20cm 见方,通体浑圆晶亮,正面为"七一"两个  相似文献   

5.
侯桂林今年68岁,原是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1994年离休后,致力于奇石收藏和石文化研究,珍藏奇石300余件,其藏品《神龟无量寿》(灵璧磬石)获国际奇石博览会一等奖;硅化木《鸣凤》、彩陶石《悟空贪恋花果山》分别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奇石大展二、三等奖。现为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走进侯桂林的家,就如同徜徉于奇石的世界。看得出,主人对奇石这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宝的无限钟爱和痴迷。当我问及为什么喜爱这些石头时,侯桂林老人指着墙上的一幅名人字画《石寿》,笑着说,爱石者长寿。他…  相似文献   

6.
奇石是自然之杰作、天地之造化。它凝聚了山水之灵气,汲取了日月之精华,被人誉为是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因此,奇石很自然地成为人们把玩鉴赏、陶冶情操的瑰宝。在我国,奇石收藏和鉴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他们爱石、迷石、藏石、咏石、画石、书石,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佳话,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且丰厚的奇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藏石、集石成癖。 宋代书法家米芾,把奇石呼之为“兄弟”、“石丈”,见之要三拜九叩。相传,有年他去涟水做官,涟水多奇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峥嵘磷峋,真是千姿百态,米芾十分喜爱这里的石头,到任第一天就闹了个  相似文献   

8.
奇石,作为传统的收藏大品,向来为人们所倚重。奇石也称雅石,古人将奇石、紫砂壶、兰花并称为文人三雅。所谓奇石,大多由几千万年前甚至几亿年前的石头或树林因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演变而成,它记载地球和宇宙的自然信息,因而显得尤为珍贵,并具有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如“硅化木”,那是树木遗体石化后的产物,也叫“石树”,距今大约1.5亿年的侏罗纪,因其恒  相似文献   

9.
周苏莉 《社区》2010,(20):50-50
一些真正的收藏者,他们喜爱收藏奇石、邮票、旧书等物品,有的还参加过疆内外的奇石展、邮票展.而这些藏友大都被朋友称为“石痴”、“邮痴”等。记得一位集邮爱好者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不管收藏何种物品.只要你沉了进去,肯定会“为藏痴狂”。  相似文献   

10.
秀明 《新天地》2016,(10):40-41
爱石——让老友重逢 今年夏天,我与20余年未见的好友周辅龙重逢.当年我们一起在工厂当锻工,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后来我俩先后调动离厂,没有互留通讯地址,失去了联系.今年我回青海探亲,有人告诉我要找周辅龙并不困难,因为他已经从一个下岗工人变成了青海藏石名家,只要找到一家奇石市场,稍微一打听就行.  相似文献   

11.
王星琦 《金陵瞭望》2009,(15):42-43
雨花石似有鲜活的生命,实在的灵魂。下面是一枚瑰丽奇崛的雨花石,得名“金陵春梦”,一经面世,就“震惊”石界,是天赐金陵之神石。可谓千金易得,奇石难求,有幸请南京师范大学王星琦教授讲述此石提名之趣:  相似文献   

12.
老友尹兴晨人称“石痴”,因为退休后爱上收藏奇石,抱着采尽山东石种的愿望,跑遍了沂蒙山区北部的山山岭岭、峡谷河滩。老尹一天不进山寻石,心里就烦躁,饭吃不下,觉睡不安。一听说某地发现新石种,他立马加鞭赶到,千方百  相似文献   

13.
《华人时刊》2008,(10):94-95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在南京观赏石文化史上,贾谊、王维、苏轼、孔尚任、曹寅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收藏奇石的爱好,留下许多赏石佳篇。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脑,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如今随都市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欲望日渐浓厚,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其中用观赏石美化居家来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也是当今人们的一种选择。目前,出售观赏奇石的市场正星罗棋布地兴起,琳琅满目的奇石、怪石确实有奇异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爱石者。如何挑选观赏石呢?一、看石质。一件赏石精品,可供长期收藏欣赏之用,挑选时要仔细观察石的硬度、密质、质感、…  相似文献   

15.
藏家 邓茹斌     
《今日南国》2006,(15):70-70
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城市化提速的今天,应大力发展贵州的石文化.要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发展赏石文化,以带动奇石采集、加工、配座、运输和销售,带动奇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充分利用富甲天下的石资源,广泛采用石材、石料作为装饰和建筑材料,大力发展石材产业和石雕石刻、石质工艺品,并培养石材开采、加工和石化工、石建筑方面的人才,打造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石建筑文化,以助推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7.
    
陈永林 《社区》2004,(21):57-57
陈萌接到总经理的电话,要她去一趟办公室,她就猜到总经理又有重要任务交给她这个公关部长了。果然,陈萌一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便开门见山地说:“限你两个月把‘宇宙公司’的刘诚给我挖过来。”总经理用的是命令的口气。“是。”陈萌满口应允下来,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陈萌的手下人很快查到了刘诚的档案:刘诚,男,1960年生于江西九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爱好广泛,最大的爱好是收藏各种奇石……陈萌喊:“停。他爱好石头?行,那你速去收购奇石,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弄来。”两天后,陈萌就得到…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广元,有一种天下绝无仅有的白花奇石。白花石是一种细密柔润的石料,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淡绿色的石层,因称白花石。由精工巧匠雕刻的白花石刻,与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刻。2008年6月,广元白花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20.
散文两题     
罗舜求 《老友》2008,(5):21-21
奇石的魅力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中国几千年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奇石以独有的自然天成性、历史悠久性、收藏唯一性、造型、画面包罗万象等特殊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奇石爱好者。文人墨客把奇石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