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后来被用于军事生活,现在的安塞腰鼓成为人们节日庆典或空闲时间由群众自发组织的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体育价值、社会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可以开发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祭祀风俗与民间信仰,是宗教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中亚文化的碰撞交融地带,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典籍记载了早期固原祭祀与民俗文化的经历和表现形式,包括秦汉风俗文化对历代的影响;国家层面上的祭祀载体是朝那湫渊祠和六盘山;地方宗教文化的变迁,体现在龙王信仰与民间宗教信仰的传承;当代意义上的东岳山、须弥山宗教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文化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略谈宗教对藏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藏史文献资料入手,探讨了宗教对藏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发展的影响,认为在西藏史前社会时期,人们求助于自然恩施、祭祀天地的仪式形成了具有宗教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体育活动的内容被描绘在寺院壁画上,成为宗教活动表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彝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积淀着彝族古风遗俗;它起源于劳动生产和宗教祭祀,有其特定的传承与演化规律,是民族意识的个性化表现,构成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及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5.
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具有一般宗教意识与祭祀活动的舞蹈,与人民群众和民间歌舞是什么关系?宗教祭祀舞蹈兴盛衰微与民间歌舞繁荣发展的历史,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一、人民群众是宗教祭祀舞蹈的“母体”宗教祭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随人类生产劳动与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使用民族共同语言(包括动态形象的舞蹈语汇),  相似文献   

6.
藏族傩文化滥觞于远古,后又受多元宗教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浓厚的雪域色彩。藏族傩文化异常丰富瑰丽,渗透和反映在藏族人生存空间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祭祀仪式上的傩艺表演,把远古文化和宗教精神融为一体,并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舍巴”类舞蹈作为人类的健身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土家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中,“舍巴”以其特有的身体运动,将土家族的宗教、历史、生产、生活等文化信息予以了充分的展示;还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为载体,把土家族的社会文化价值,如体育、经济、社会等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数字与宗教文化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先民的思维中 ,数字构成了一个蕴含着意义、象征、价值和观念的文化系统 ,这个系统的生成及运用 ,均与宗教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原始的祭祀、占卜与历算等宗教活动促进了数字的抽象化进程 ,但同时 ,也使数字成为了神秘的宗教符号 ,其与多种宗教文化形态构成了观念上的对应。特别是数字的奇偶形式 ,其于古老的阴阳观念作用下 ,在上古祭祀文化中具有系统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稻作起源的神话以及农耕礼仪中的相似点着手,通过比较日本人和佤族的宗教祭祀和神灵观念两个层面及其所显现的共同文化要素,可以发现:以栽培杂粮和薯类等的刀耕火种文化为基层文化的日本文化不仅与佤族共同拥有稻魂信仰、祖灵信仰,而且同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宗教思想意识及充满丰富感性的民族性格也是非常相似的.  相似文献   

10.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析宗教对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宗教对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不同的宗教观点、宗教变革和宗教间的相互渗透对体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宗教冲突背离了体育的宗旨,对体育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宗教仍将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对体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但最终会随社会进步而消失.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信仰有价值共契也有本质差异,由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宗教信仰借鉴的合理性以及超越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宗教信仰,实现教育目标终极性与层次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外部的社会观照与内部的人生观照的结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目标宗教化与实现手段科学化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超越宗教神灵论的世界观代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超越彼岸世界的幻想代之以现实的观照,超越宗教的神秘体验代之以理性实践。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对宗教的借鉴与超越,将会获取更多经验和文化资源,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宗教是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宗教的形式来为社会确立共同的政治信仰。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形式,而是借助宗教感情来维护政治上的团结。美国的公民宗教为我们提供了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利用宗教的政治功能来服务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范例”。公民宗教对改善我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宗教界进行以爱国主义和公民教育为主题的政治信仰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日本的教育民主化改革是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是去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将日本改造成为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占领日本后,美国不仅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还对日本的体育、宗教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随着冷战的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国与苏联在远东积极争取的目标,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美国开始在日本的教育界展开了反共行动,并利用宗教作为对日本进行反共宣传攻势的重要工具。通过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过程的追述,认为在对日本的改革中美国采取了以专制的形式培育民主的政策,干涉了日本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  相似文献   

15.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战后英国宗教教育的发展和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英国学校的宗教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从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到教学的内容以及评估都发生了改变,通过描述英国学校战后宗教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知现代宗教教育体系在英国演变的具体形式。从而反映出英国学校宗教教育的面貌及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轮功的教训告诉我们,邪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有神论.高等学校拒绝强学生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在学生中普遍地确立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信教的比例从绝对数来看已经不是少数,宗教与大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宗教暧昧现象日益普遍。高校应坚持宗教与教育分离、宗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石门坎是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宣教的第一个据点。以此为基点,基督教延伸到滇东北、滇北、黔西北和川南的苗族地区,使该地区成为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根据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石门坎苗族教育曾取得巨大成就,如今,基督教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苗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效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须把握和坚持其特点与基本原则,否则很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