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五月,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出土了两面铜镜(见封四)。铜镜的纽、纽座、纹饰、铭文、直径以及铸造风格完全一致。 铜镜直径为九公分,圆形,国纽,素国纽座。镜背分内外两区:内区由海马葡萄纹组成;外区铸有一圈汉字铭文,为“青盖作镜自有纪,辟去不羊宜古市,长保二亲利孙子,为支高官寿命久”,共计二十八个字。内外两区之间用高线圈相隔,铜镜边缘均有刻款和押记,分别为“泰州主薄 ”和 “金成记 ”。 这种铜镜,“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流行在唐代”,宋《博古图录》称它为海马葡萄镜(也有称为禽兽葡萄镜的)。这类铜镜的钮外常分内外两区,内外区中纹饰…  相似文献   

2.
金代双鱼镜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出土了二十余面金代双鱼纹铜镜。这些铜镜的形状,均为圆形、圆纽、素圆纽座(也有无纽座的)。镜背纹饰分内外区,内区均是双鱼戏水图案,外区多为缠枝云卷纹,内外区之间以单线圈相隔。铜镜直径很不统一,从八公分到四十三公分不等,较常见的是十五公分左右。一九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上京会宁府故城(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及其附近,先后出土了逾百面铜镜,其中绝大部分为金代遗物。一九六四年出土的大双鱼纹镜(图一),直径四十三厘米,重二十四斤八两,为国内所罕见。镜子主纹为栩栩如生的两条鲤鱼追逐嬉戏,底纹为激起的浪花与层层波纹,又与镜子周边的蔓草纹相映衬,构成完整画面,真切生动,朴素大方,工艺精湛,成为金代铜镜的杰出作品。一九六九年出土的童子缠枝纹镜(图二),描绘一幅四玩童攀登缠枝花,香飘四溢,引蝶竞飞的生动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镜面边缘有“上京警巡院”刻记。  相似文献   

4.
绥棱县绥棱农场在近年发现一件金代 大铜镜。镜面呈淡银白色,平整光洁,直 径36、过宽1.5、厚1厘米。背面带一穿孔 的半圆球钮,无钮座,钮高1.8厘米。镜 重6.5公斤。镜边内铸有浅浮雕的人物故 事和双鲤鱼纹饰(见封四)。 金代的铜镜艺术在师承唐宋传统的基 础上,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金代铜 镜大都以写生图画作主题花纹,其中又以 双鲤鱼和人物故事较富有特色。出土的这 件铜镜则是将人物故事和双鲤鱼这两种纹 饰构图在一起作装饰题材的。画面的下半 部是重重水波,两条鲤鱼相对地穿还在微 波荡漾的水浪中,鱼的头前身旁浮有萍草, 把一对鲤鱼…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下游,恒滚河(今阿姆贡河)口对面的特林村北,有明代修建的永宁寺遗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特林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称作奴儿干,在元代文献中已经多次出现。《元一统志》和《明一统志》都说奴儿干城,“元废,城址犹存”,为“辽金之旧”。在元代之前的金代,特林既属其管辖之内,那么有没有当时的文化遗存呢?如果有的话,那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呢?本文,试图从金代文献中,为特林已发现和将来可能发现的金代佛教文化。考寻若干线索。一 1675年至1676年,曾作为俄国使节而到中国的斯帕法里,在其所著《中国记》(喀山,1910年版)一书中写道:“20年前,我国哥萨克曾在阿穆尔河沿岸及其河口处,同中国人打过仗。据他们所述,从阿穆尔河上行  相似文献   

6.
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音乐。在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青铜舞女雕像,她的舞姿正表现了某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一个男舞者石雕像,专家们认为这是舞圣湿婆的最早形象。在乐器方面,有一个脖子上挂着鼓的红陶塑像,还有两枚刻有鼓的图案的印章,还在壁画上发现了原始形态的维那和响板。此外,还有哨子、笛子等实物出土。吠陀时代,印度音乐有了明显的发展。《梨俱吠陀》是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诗歌集,其中有些诗歌是印度上古居民的民歌。《梨俱吠陀》中还提到了一种娱乐性的集会叫“萨马那”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珍贵遗产,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教育学专著《学记》的探讨方面,前辈学者已经为我们做了大量铺路和引路的工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顾树森先生的《<学记>今译》,傅任敢先生的《<学记>译述》、沈灌群先生的《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中第二章第五节《先进启蒙者“学记”作者底教育观》等专门论著。他们的工作不仅使我们能够在对《学记》的理解上少走弯路,而且在对《学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高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三年八月在哈尔滨东南郊挖掘出一座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纪企代古墓,墓内有随葬品三十多种。这座古墓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早期。金代是居住在中国东北松花江畔的部落女真族统辖的朝代。金代早期墓葬发现很少。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发掘这座古墓时,完整的砖槨内,一具木棺已腐朽,墓主尸骨残缺不全。随葬品中有金环、金链、银壶、马鞍、象牙佩鱼(一种古代饰物)、陶罐和铁吊锅等。  相似文献   

9.
唐宋铜镜     
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技术更加精粹。唐宋铜镜在南方多有发现,而在北方却很少见到。笔者近年来在五常县和哈尔滨市发现两枚唐代铜镜和两枚宋代铜镜,简介如下:唐代渤海国波纹镜(图一)。直径115毫米,厚3.5毫米,重145克。铜镜背面有牡丹花和波涛纹饰,古朴大方。  相似文献   

10.
最近,范君将其多年收藏的《秦汉印统》中有关秦方士徐福的铜印横资料,寄给连云港徐福研究会,为徐福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该《印统》除收有“徐福”篆体印模外,还收有“徐福铜印鼻钮”之说明(见吴树滋《秦汉印统》卷之二)。这枚“徐福”印章为小篆字体,其白文印面带有界格,体现  相似文献   

11.
金代象棋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内金代遗址中,出土和发现了铜象棋子。已见的金代棋子有大小二种,大的直径三点一公分,小的一点五五公分,恰是大的一半,比古代铜钱略厚。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棋子正面有楷书的汉字,背面又雕刻有图象。如绥滨县金代遗址中出土的“将”棋子,背面就有突起的武将形象。但见他身着战袍,威风凛凛,犹如在调兵遣将,颇有大将风度。阿城县金上京出土的“马”字棋,背面则雕有“马”的形象。还有的两面皆为楷书汉字或均为图象。如  相似文献   

12.
继《佛本生经》之后,《五卷书》是印度古代最为著名的寓言故事集。全书由数十个寓言故事组成,分为五卷,因此得名。其中的一些寓言、童话、故事,自古以来游历欧亚,流传全球,所以,《五卷书》被人誉为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五卷书》开头的楔子中,提到作者是毗搜纽舍哩曼,但不可信。书中的寓言故事,实际采自民间,创造者首先是  相似文献   

13.
未被认识的远方国家——日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日本的章节为数不多。“日本”这个名称,最初是出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其中有两处关于6:1或8:1的金银比价“在中国和日本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初”的叙述。这是马克思为研究古代金银比价问题从法国历史学家杜罗·德·拉·马尔的著作《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中引用的。两年后,这一引文在正式  相似文献   

14.
<正> 金朝海陵王大兴土木,扩建中都,并正式定鼎于此,使其成为北部中国的统治中心。这在北京地区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金代史料的缺乏,从而导致对金中都历史的研究长期未能深入,且有许多空白及漏误之处,需要补正。本文仅对其中一个问题,即中都城施仁门的确切方位,加以订正,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对于金代中都的城门,当代学者在有关北京历史的著作中多加论述,并绘有图例。其中有侯仁之、金涛合著的《北京史话》,由侯仁之等有关专家合作编绘的《北京历史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代女真族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前人已有专文论述,本文仅就金代非女真族后妃的一般情况、发展变化及其对金代社会的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 《金史·后妃·世戚》列传中,对金代帝王、公主的婚嫁制度有明确的记载:“国朝故事,皆徒单、唐括、蒲察、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伦”、“裴满”等“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后不娶庶族,甥舅之家,有周姬、齐姜之义”。即所谓女真完颜部与前述九部女真贵族之家的“十姓世婚”。但是,有金一代,非女真族女子载入金史“后、妃”史册的却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说的“古代”,仅指先秦两汉时期;所谓“归纳逻辑思想”,主要指对归纳过程和方法所提出的各种理论原则。一 中国古代逻辑家创造了光辉的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现在要问,中国古代逻辑中有没有归纳逻辑思想呢?目前逻辑史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一)从“止”说起 《墨经》上讲了一种反驳的方法,叫“止”。 止,因以别道(《经上》)。彼举然者,以为此其然也,则举不然者问之,若圣 人有非而不非(《经说上》)。 止,类以行之,说在同(《经下》)。彼以此其然也,说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 然也,疑是其…  相似文献   

17.
赵炜 《社科纵横》2007,22(2):118-119
单士厘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并留下著述的知识女性。她撰写了中国最早的女子国外游记《癸卯旅行记》、《归潜记》,其诗集《受兹室诗稿》亦有记叙国外旅游的诗篇。单士厘的国外旅游开中国近代妇女旅游之先河,不愧为中国近代妇女旅游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对柳宗元的杰作《封建论》中“秦之事迹”一节,目前有不同的解释。《黑龙江大 学学报》第一期上的《读〈封建论〉的疑问试解》(以下简称《试解》)认为只有“酷 刑苦役而万人侧目”才是论秦政之失,头几句都是讲秦政之得,对此我有几点疑问,提 出来与《解》作者商榷,并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秦之事迹”一节是“详细论述”郡县制呢,还是讲秦政之失呢?这得从上 下文的逻辑关系加以判断。 中唐时期,那些拥护藩镇割据势力的复古派,吹捧所谓商周之治,把分封制下的一 个个独立王国,美化为“私其土,子其人……施化易也”的理想国;另一方面则攻击郡…  相似文献   

19.
古代民族的饮食及居住习惯的形成,是个复杂的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近代饮食、居住风俗的源流,预测未来人类饮食、居住的趋向是很有益处的。 一、饮食风俗 人类不同时期的饮食习惯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黑龙江地区的金代女真人及其先民的饮食发展历史正是如此. 1.肃慎、挹娄的饮食习惯 《后汉书·挹娄传》载:肃慎、挹娄“有五谷、麻布,……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三国志·挹娄传》又载:肃慎、挹娄地 “有五谷、牛、马、麻布。……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  相似文献   

20.
1982年9月,笔者在黑龙江省日杂废旧公司顾乡仓库,从民间回收的黄杂铜中。发现了宋元祐罗汉镜。这枚古铜镜,长期流散在民间,已经变成乌色。直径72毫米,厚3.8毫米,重107.63克。铜镜背面有“宋元祐癸酉孟秋既望鮑公浩庄严敬造大阿罗汉一十八身”和“依禅、月昼、像以、七宝”三十二字篆书铭文。《中国通史》记载:宋“神宗死,十岁的幼子赵煦(音旭)继皇帝位(哲宗)。英宗的高后称太皇太后(曹后已死于1079年),处理军国大事,建年号元祐。”宋元祐罗汉镜上的篆书铭文“宋元祜癸酉孟秋既望”,是指公元1093年夏历七月十六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