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要阐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促进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南和广西两区域工业企业进行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访谈,以及对两省近几年各种经济数据的量化分析和综合考量,利用工业化进程的各种指标对两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估。然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寻找造成两地区工业化发展差异产生的制度原因,突出表现为产权与经济运行机制的区别。最终通过对湖南和广西工业化发展做出客观判断,为党和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制度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促进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农村工业化处于制度非均衡状态,表现为制度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借助一个制度供求模型对此进行分析,结论表明,为矫正这种制度非均衡,实现制度有效供给,各级政府扮演了不同角色。由上述分析得出了调适农村工业化制度非均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粟庆品 《学术论坛》2012,35(5):123-126
广西农村公共事业明显滞后,其原因主要是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主体不到位与错位、农村集体经济缺失、市场化进程缓慢,而深层次原因是城乡二元制度。加快以公共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的城乡制度改革与创新,是加快广西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6年~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各城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比较可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新型工业化总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科技含量、人力资源利用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指标上与国内发达经济区域存在较大差距.且尚未表现出明显缩小趋势甚至差距不断扩大,而工业经济效益、资源使用与环境保护等指标则处于中等水平.制度因素差距持续减少.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培养积累人力资本.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工业经历了集体副业-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四种形式的组织制度的历史变迁,在曲折中成长壮大。总结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对于更好地把握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制度决定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长期以来,许多关注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学者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现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工业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更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中国的农村工业化是如何启动和推进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 《兰州学刊》2006,(1):161-164
随着中国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焦点。本文在梳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路径依赖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即只有依靠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逐渐消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广西玉林市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钟江近几年来,广西玉林市在城乡综合改革试验中,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该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列人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的重要项目,努力探索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施以城镇化为主导,立足于城乡要素流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体制和制度障碍;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城乡双向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亚非 《学术论坛》2008,31(3):129-134
广西能源开发利用对工业化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点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包括,广西能源的短缺对工业化的加速推进造成了较大的能源供给压力;广西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促使工业化面临着多重的两难选择和障碍;广西能源利用效益的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将对今后广西工业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地城市化战略的实质是农村工业化,而农村工业化却最终导致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化解农村环境危机要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的城市化战略,把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战略转变为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城市化战略,即在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就业地入户”的户籍制度和以户籍人口增长为基础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切实保障公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依靠市场的力量决定各类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广西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广西要推进城镇化建设,应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大力促进中小城镇发展;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联动推进,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理解地区工业化差异的一种思路●李晓龙姜安印本文把东西部农村工业化中表现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中的差异性问题,浓缩为两个以基本事实为主的个案比较。由于受案例的片面性所限,本文的比较仍是一种局部意义上的比较,或者说是对农村工业化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转轨经济的框架内,从工业化战略转型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化路径变迁.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路径由重工业优先战略内生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相伴生,表现为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依赖;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和发展战略转向新型工业化,既奠定了城市化的体制基础,也强制解构了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相依存的制度安排,诱致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进而实现了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16.
农村资产的占有关系与农村基层政治治理格局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历经了多次变革,在当前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宏观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面临新的制度碰撞与制度变迁.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框架,试图通过靛级股份合作经济制度的个案分析,研究其创新内容和相应的政治意义,并认为对于这一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的有力指导,并辅之以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面临困境,农民收入与消费萎缩,精神贫困状况普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功能退化、社会事业滞后,农村资金加速流出、金融支农力度减弱,导致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加剧。要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围绕“农转工”这个核心,以“绿色工业化”模式为主导,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步伐,同时以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动态体系作为资金支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快,广西基本建立起一套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但仍不健全,在救助覆盖面和内容及制度衔接配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救助标准以及资金保障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完善救助内容,推进制度间衔接配套,改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立科学的救助标准,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社会互助机制,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历史性原因在于城市偏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接性原因在于农作制度改革的“单项突进”;现实性原因在于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双重缺失;根本性原因在于城乡利益集团力量对比悬殊。新农村建设重在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长效机制,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界限,建立多元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制度;同时建立农村基层民主化决策机制,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一、广西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成因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仅具有与世界各国相同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有着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它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农民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广西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具体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这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先决条件.2.农村劳动力增长过快,农业资源相对短缺.60年代初期,广西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大量新增人口,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以后,相继加入劳动力的队伍.1978年至1996年,广西农村劳动力净增674万人,而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却由3.22亩下降到2.06亩.这一因素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3.产业结构落后.广西第一产业劳动力在整个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高达70.1%,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18.8%.这是造成广西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又一重要成因.4.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把原有的和不断增加的农村劳动力基本限制在农村,使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