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英雄悲剧既与西方悲剧在人物、结构、冲突、审美等方面最为接近,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同时,它还带有鲜明的元代的时代和社会特征。元代英雄悲剧的产生,从发生机制上讲,有题材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两方面原因。以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英雄烈士为悲剧主人公;以一悲到底为结构模式;着重表现紧张激烈的外部冲突;以崇高悲壮为基本的悲剧风格,是英雄悲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奥尼尔戏剧是关于奉行个体主义的人的悲剧。古希腊悲剧中,悲剧英雄与人以外的力量进行抗争,而由此引发的失败和痛苦使悲剧英雄和观众意识到人自身的不足。恰是这一对人类不足的认识构成古希腊悲剧的高贵,即悲剧感。奥尼尔悲剧中,神与社会的力量被弱化至虚无,他专注于描述悲剧人物的失败和痛苦本身,使其因自恋而自怜。剧作家和悲剧人物所秉持的个体主义至上思想抑制了古希腊戏剧意义上的悲剧感的产生。在个体主义赋予的自由意志下,奥尼尔悲剧人物却依然为人的自我身份而困惑,并表现出与宗教、社会或他人的隔离与疏远。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的社会历史、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造就了一批浪漫理想主义者,他们自视为英雄,传统的继承者与维护者,家族罪恶的赎罪者与正义的捍卫者。文章拟从这一角度分析福克纳笔下的昆丁、艾克、贺拉斯这三个悲剧性理想主义人物形象,从人物塑造方面对南方社会悲剧进行剖析,以求对悲剧给出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4.
在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乔峰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英雄”,是“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朋的身影”。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相似,是命运悲剧。为复杀父之仇既毁灭了他又成全了他,英雄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哲学家,尼采反哲学。然而在《悲剧的诞生》这一高扬艺术贬抑哲人的书中,尼采却又对俄狄浦斯这个极具哲学气质的悲剧人物表现出特别的欣赏和留恋。俄狄浦斯对智慧的爱帮助他登上王者的宝座,同时又把他推向悲剧的深渊,他的悲剧就是哲学家的悲剧。这既说明颠覆悲剧的哲学家不可能真正置身于悲剧之外,又暗示哲学家通过他对智慧的爱成就了新的悲剧。哲学家不能遏止自己的求真意志,这一意志同样会把他引向永恒轮回。尼采的悖谬在于,他鼓吹的"非哲学的"生存仍将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得到实现;他像悲剧英雄一样兼具酒神和日神双重性格。藉对俄狄浦斯的认同,尼采把自己投身为他所心仪的希腊悲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英雄的词世界——论稼轩词的特质与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载入词史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他是唐宋词史上罕有匹敌的。文韬武略和文业武功兼备的英雄词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唯一的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英雄——当然是悲剧英雄。词世界里这位悲剧英雄,全面深刻地展示出在南宋那个黑暗、懦弱、屈辱、人妖颠倒、贤佞错位的时代,“一世之雄”(宋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的悲剧命运,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7.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把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贯穿起来,展示了我国三千年的兴衰历史。作品中的人物身份不一,性格各异,但总的看,《史记》中的人物都具有一种英雄气质和悲剧性质。“《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有理想、有目标,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或者至少曾经对当时社会有某种震动,对后世产生过某种影响。”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人物,具有崇高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
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刻画出一位不同于古典悲剧中的现代悲剧英雄。表面上 ,凯布特自私残忍 ,一生都在逼迫家人和自己一起在农庄上辛苦耕耘 ,但他内心深处是在反抗物质利益至上的清教思想 ,他鄙视那些丧失理想 ,一心只想获得财富的人。在与世俗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斗争中 ,他注定以失败的命运而告终 ,但这恰好显现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的<哭存孝>为我国早期悲剧画廊提供了一批富有色彩的人物造型,特别是李存孝和李克用这两位处于末路的悲剧英雄,更具独到价值.通过对<哭存孝>的悲剧情势、悲剧形象和悲剧类型的分析,认为<哭存孝>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英雄悲剧,指出作品在表现形态上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之处,但所传递的时代剧场信息可贵,其开创之功是不可抹煞的,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世都是有益的昭示.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的<哭存孝>为我国早期悲剧画廊提供了一批富有色彩的人物造型,特别是李存孝和李克用这两位处于末路的悲剧英雄,更具独到价值.通过对<哭存孝>的悲剧情势、悲剧形象和悲剧类型的分析,认为<哭存孝>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英雄悲剧,指出作品在表现形态上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之处,但所传递的时代剧场信息可贵,其开创之功是不可抹煞的,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世都是有益的昭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透过对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悲剧观念的考察,结合对中国古代具有悲剧觉知的文学大家司马迁的悲剧观念的抽绎,从情性特质与奋斗意义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外文学中悲剧英雄的基本特征,从而对“悲剧”这一精神风貌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堂吉诃德》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叙述态度明显改变,从嘲弄到同情;角色功能逐渐变化,从喜剧人物到悲剧英雄;人类存在的英雄形式被纳入疯狂的行为中,小说甚至透露出某种荒诞意味。作品以幻想的喜剧形式反讽地表现了英雄受难的悲剧,以荒唐的滑稽摹仿检验人类高尚的道义与信仰在世俗中经受考验与误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反抗命运和人物的追求适得其反两点来看,老船夫与俄狄浦斯的悲剧行动非常相似,这说明《边城》具备了悲剧的基本要素,《边城》的“悲剧说”是有根据的。《俄狄浦斯王》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紧凑、激烈,《边城》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则委婉平缓,曲尽其意;《边城》不如《俄狄浦斯王》那样能引起巨大的恐惧、强烈的怜悯,产生的是轻微的恐惧、悠长的怜悯;俄狄浦斯属于“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老船夫则属于“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俄狄浦斯王》和《边城》是善的悲剧,亦是命运的悲剧,“宿命”意识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俄狄浦斯王》悲剧处理,浓墨重彩,悲伤惨烈,《边城》的悲剧采用的是低调陈述法,似有似无;《边城》与《俄狄浦斯王》都表现了对命运的矛盾态度--既相信命运和命运的威力,又强调人的坚强毅力和积极的行动。两个作品又一次证明古今东西方作家对命运与人为的矛盾思考不断在延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简别自亚理斯多德以来的悲剧人物观。不同于亚氏的悲剧人物“好人”观和黑格尔的英雄时代文艺观,本文从自然界对人类的外在压力方面分析了英雄人物作为悲剧主角的必然性。并比较了黑格尔的世界理念冲突说(本文称之为悲剧理论中的神人相应思想)和中国的天人合一理论中的川页天、法自然思想,指出了两种观念存在着领域上、目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按照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物”,①然而,在中外戏剧史上,各种各样的“坏人”、“恶人”、“行为有过失的人”成为悲剧主人公的现象屡见不鲜,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人物麦克白就是一个弑君暴虐的奸臣,奥赛罗也是由于偏狭盲目的嫉妒激情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实际上,悲剧并不只体现在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受难”或“英雄毁灭”的崇高感上,人们内心善与恶、  相似文献   

16.
普罗米修斯和索科洛夫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阶级和民族不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时代也相距甚远,但作为悲剧人物,他们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痛苦,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超常的抗争欲望和坚毅的斗争精神,即酒神精神。这一切使他们的悲剧性格显得格外迷人。本文就试图把普罗米修斯与索科洛夫这两个古代、现代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进行比较,以尝试探讨美学范畴的悲剧性和悲剧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中,尽管“义”贯穿小说始终,但由于“义”的理想化和现实性之间的尖锐冲突,忠义难挽颓波,这就使三国的历史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大悲剧,一个道德的大悲剧。本文着重在于通过对理想人物(即悲剧主角)的性格分析,展现“义”是如何在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身上得到矛盾统一的,从而能对“义”——这一对数百年的民族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道德内容作出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一小福子是带着老舍对真善美的探索和追寻的美学理想走进《骆驼祥子》的人物画廊的。她是作家理想中的一个悲剧形象。小福子形象的创造充分显示了老舍以严肃、沉郁、悲怆为主要特征的悲剧美学风格,并与整个作品一起标志着他前期悲剧美学思想的臻至成熟。悲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老舍认为悲剧“主要的是表现人物(并不是坏人)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描写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在他看来,悲剧主要是表现人的命运,即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而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这是酿成悲剧的根源。他的悲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置于这种矛盾冲突之中,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善良品格和欲求,并使之与环境交搏而最终归于失败的悲剧命运。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  相似文献   

19.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是一个由野心造就的悲剧人物,对权力的欲望驱使他由一个勇敢的士兵和国家英雄变成一个血腥的杀手,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之结局。野心的驱使是麦克白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对权力的过分追逐使麦克白迷失了本性,激发了麦克白的贪婪和欲望,虚荣和愚蠢,激发了麦克白的野心与嫉妒,充分发挥了他人...  相似文献   

20.
苔丝是哈代全方位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主人公。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大胆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美丽善良的失身少女苔丝所具有的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作品反映苔丝的悲剧除各种其他因素外,同时也是性格与社会现实矛盾的悲剧,是理想人格的悲剧。苔丝内心世界的朴实性、纯洁性、善良性,她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性,她在道德上囿于传统的保守性,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苔丝的性格系统,从而使苔丝悲剧形象鲜活、感人,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