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代中国、日本、埃及和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深深地打着改革的烙印。从改革的契机对于现代化的启动 ;改革的深入对于现代化的发展 ;改革的领导对于现代化的成效 ;改革的阻力对于现代化的延误等几个方面来看 ,四国都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四国近代史上改革与现代化的关系向我们展示了比较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性与艰巨性 ,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民初,西方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而且对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急剧变化的政治风云和较为复杂的阶级关系,政党政治思潮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张娟 《南都学坛》2009,29(1):110-116
构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而且直接关涉到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透过百年历史迷雾,寻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主线,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即是一部以政制变革为主线的历史。对于近代中国来说,面对中西器技较量背后的政制落差,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取向的现代政治制度。围绕此目标,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控政制变革主导权的政治集团先后发起了三次构建现代政治制度的努力,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反思和总结近代中国政制变革历程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当代中国政制建设与政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近代中国各种变革的理论范式有两种:"反三座大山的革命范式"和"现代化理论范式"。笔者以为,还可以有第三种研究范式,即转型社会理论范式。在转型社会理论范式中,近代三次变革与当今改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构性。近代三次变革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南辕北辙、权力资源匮乏、无理又无节的症垢恰好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应该极力避免而又极易堕入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9-2001年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历程,证明了经济与政治的不均衡发展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现代化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现代化具有天然的不均衡性,国家必须实现政治发展,以政治上的均衡手段,即通过提供更加完整、更加充盈、公正的均衡性公共物品,消除或减轻经济现代化 的不均衡后果,引导经济现代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近代以来探求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而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现行政治体制、公民政治素质等都是影响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政治改革,促进政治发展,推进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近代德国迅速崛起而其现代化过程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发达国家的独特性——崛起在"现代化与传统"之间。在经济方面,近代德国以铁路和重工业建设为契机,迅速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展示出强劲的现代性;在政治方面,近代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政治体制相对滞后,附带着明显的传统性。近代德国现代化的独特性无疑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探析方晓,更生社会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重要的前提条件.研究、学习、把握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对于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加速发展,不仅有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作为近代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分界点,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妄图以此挽救清政府危亡统治的近代社会变革运动;两次运动的历史背景、改革动机、改革内容、领导集团的态度等众多的不同导致了近代中日改革的殊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 ,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 ,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 ,对于我们处理好新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化理论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邓小平把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中国的现代化,提出了三个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关系:现代化发展根本点是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现代化发展动力是全面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现代化发展目标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现代化理论,从1840 ~1895 年、1895 ~1911 年、1912 ~1949 年三个时期,以物质、制度和文化依次演进为主要线索,对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作一宏观考察,粗略描述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的变迁,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最终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近代随着西方股份制经济进入中国,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对于股份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近代股票经济思想进行分析,有助于以史为鉴指导中国现代股票的健康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民主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与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近代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发生急剧变化的需要,反之也必然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政治的民主化,城市文化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城市教育的普及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也有助于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城市社会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和政论家蒋廷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率先大力倡导现代化。他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一个完整体系。他认为,国家统一、政权集中是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在重视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经济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经验;他希望中国知识分子要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新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现代化,指的就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而导致的近代社会诸领域中的巨大变迁。它表现在经济领域中是指近代工业化的实现,表现在政治领域中是指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而表现在文化领域中则是指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历史上,这一现代化进程,首先是发生于17—19世纪的西欧和北关诸国,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英、法、美、加拿大等国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而且直接关涉到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来说,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取向的现代政制。在1949年以前的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控政制变革主导权的政治集团先后发起了三次构建现代政治制度的努力,但都元一例外地失败。总结其中的教训启示,不仅可以深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当代中国政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的交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近代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近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育者、刺激者和普及者;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近代报刊具有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特殊性质、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在青岛“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讨论会上的发言吕明灼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极其重要的课题。在近代中国,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从鸦片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