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的带动下,学术空气渐至浓厚,各种“标准”的讨论多起来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王文生同志《真善美——文艺批评的标准》(见《文艺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通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2):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以来,人们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实践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制定了批判费尔巴哈的一些基本论点的纲要。马克思恩格斯据此写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来恩格斯在1888年又据此写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恩格斯提到这部《提纲》时说它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纲》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掌握和改造世界的重点从单纯的认识转移到实践和行动方面去。这些年来《提纲》在我国似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之一或许是译文还不够正确,不够明白易懂。因此,我们在这里对译文提出一些意见,谨供校改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对费尔巴哈的清算出发,批判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蕴含了他几乎全部思想的萌芽。作为重要的理论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钥匙,这内在的也要求我们对马克思的理想来源和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尤其是理解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理论问题,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理论的重要理论基底。 相似文献
6.
7.
栾声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6):7-8
1845年春,马克思于布鲁塞尔撰写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尽管篇幅极短,但它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上乃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性质。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对黑格尔思想的清算,那么,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提纲》则主要是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清算。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而费尔巴哈则是唯物主义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因此,这为马克思确立自己的哲学视野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史前提,为自己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栾声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5):7-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上,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马克思在《提纲》中,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关系为前提,把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中进行考量,提出了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同时也指出实现哲学变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有自己的诞生地,这个诞生地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个代表时代的哲学的诞生地,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这个诞生地哲学思想的来源;二是这个哲学思想尔后发展的趋向。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复杂事变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充满着对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认识。深入研究《提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相似文献
11.
冷铨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3)
一文艺批评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总结文艺创作的经验教训,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以及帮助读者或观众提高阅读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从而促进整个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实践中,曾经形成过一定的批评体系,也提出过一定的批评标准,但是随着几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的发展,文艺批评标准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 相似文献
12.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主体理论被放在极重要的地位。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个是对主体理论的理解。在这方面又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是,主体是观察问题的一个方面,提出“实践唯物主义要求从主体方面,也从客体形式上去理解现实”。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只从主体方面理解现实,就会同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另一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这种观点认为,在马克思以前全部旧哲学中,哲学基本问题不包括思维对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而这一方面,正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正是恩格斯,把突出强调主体性思想的提纲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说:“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才是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1859年在《致斐廸南·拉萨尔》一文中说过:“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恩格斯认为这是德国戏剧的奋斗目标,是戏剧的“正路”,显然也是一切文艺作品的“正路”。此外,在这篇文章和另一篇文章中又曾提到从“美学和历史的观 相似文献
15.
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进行文艺批评的依据。鲁迅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状况是十分复杂的。除了我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文艺以外,还有封建阶级的遗老遗少的卫道文艺,专为帝国主义效劳的买办文艺,国民党直接支持下的流尸文艺,另外还有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第三种人”的文艺,等等。在这样背景复杂、流派 相似文献
16.
辽宁文艺批评的发展离不开文艺批评队伍的建设,文艺批评队伍的建设又重在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本文从辽宁文艺批评队伍的实际出发,提出队伍内涵建设应注重精神构建、理论素养提升,并加强对其采用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的研究,从而有效地实现辽宁文艺批评队伍的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应以“梯队型”队伍建设为目标,后备人才培养为依托,整合省内批评资源,最终形成长效、有机的文艺批评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2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文艺心理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以“心理学与马列主义文艺学”为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学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赞扬《提纲》作者的理论勇气,充分肯定《提纲》所探讨的问题对于马列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从各方面予以认真的商讨。我们特将陆教授的《提纲》和部分与会者的发言给以刊载,并期望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田海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3)
本文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旧哲学的批判和新哲学建构的基本原则中得到启示,认为主体性问题的发生,渊源于近代哲学不自觉的理论思维前提,如何对这一前提做批判决定了人们以何种思维方式思考主体性问题。由康德,黑格尔开辟的理性批判是以实体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主体性问题,因而必然导致神秘化。应该从马克思确立的实践思维方式来解被唯心主义神秘化了的主体性之谜,并将主体性原则的理论内涵放到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原则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19.
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150周年蔡维屏150年前,马克思写出了作为其新世界观的简明宣言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随后,他又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系统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是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事变,它标志着马克... 相似文献
20.
对屈原为何而作《天问》,历代都有争论。《天问》是屈原的一篇重要作品,是研究屈原思想的重要史料。因而,弄清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一、关于《天问》的主题要辩明屈原为何作《天问》,须先辩明《天问》的主题。王逸首先提出“舒愤说”。他说《天问》是屈原放逐后,看见楚国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辞章句·天问叙》)。王逸是东汉人,他的《楚辞章句》是较早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