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简介     
《关于科学方法论性质的争论:问题和趋势》 VICENIK J. Spory o charakter, metoc-ologie vied: Problemi a terdencie. Br. Pra vda, 1988. 451s. 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维采尼克(Й.Виеик)揭示了当代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之一是从对科学的静态和科学知识的结构的研究发展为对科学史和科学知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者试图诊述马列主义哲学在研究认识的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相互关系方面的最重要的成就,揭示其对科学知识发展的特殊性,并主要运用数学和社会知识方面的资料。这就必须研究和解决一些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和逻辑问题。这些问题与确定理论体系结构的一般哲学原理与具体科学原理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密切相关。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我们能够揭示理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从分析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着手,揭示了科学是科学家不断发现、不断革命的过程,从而建立起“猜想与反驳”方法论。波普尔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方法论内含的科学创造精神和科学批判精神对于现代科学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社会工程研究,指出它是科学知识与制度政策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将社会科学知识为主的相关科学知识综合集成并创造性地转换为制度政策的一项复杂性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工程研究,深入探讨科学知识转换为制度政策的方法论与规律性,可加速科学知识向制度政策的转换,实现社会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爱丁堡学派反对传统科学哲学对科学知识的理性主义理解,提出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社会建构论。爱丁堡学派试图把"社会建构论"普遍化、绝对化的做法是值得批判的:一是它对科学知识不加区分,致使其没有充分考虑科学知识社会建构的程度问题;二是它不注重考察不同学科领域科学知识的特征,而认为"社会建构论"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三是它的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并不能为普遍化的社会建构论提供强有力的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构建系统科学哲学论纲:系统科学哲学之本体论研究包括系统科学的"语词系统"、系统的存在状态及其特征和系统科学的元研究;系统科学哲学之认识论研究包括系统如何可能、系统科学知识如何可能和系统科学的认识如何可能;系统科学哲学之方法论研究包括系统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科学方法的性质及其原则、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元研究和系统科学知识是如何获取的。三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构成系统科学哲学研究论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做了简要的评析,认为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论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基于这两个特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应遵循“先解构,后建构”的思路进行。这种思路对于目前很难深入的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次,在分析当前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的概念,并且从作为社会交往活动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多元化、技术创新与社会的整合关系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的内容作了简单的说明。最后,对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通过对科学自身的反思,形成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诸如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与真理、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索的途径和操作程序等等。人们对它们的研究系统化或体系化后,就成了自然科学的辨证法。另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对科学作进一步的抽象上升和概括总结,揭示出自然界的存在、结构和变化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具有一系列特点。第一,需要从哲学角度加以研究的科学知识的范围越来越广:看来没有一门学科不受到方法论的分析。此外,目前研究的不仅是科学的知识,实际上还研究科学的一切方面——它的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10.
信息经济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部分传统科学知识领域的现状都可以用“危机”两字来概括。利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论和原则,已经不能真正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各领域出现的大量的新现象、相互矛盾的事实与质变,这便是今天科学危机的显著特点。只有创立新的方法论观点和科研原则,才能解决日新月异的生活向科学提出的各刊,新课题,而经济科学则首当其冲。今天,不对经济学方法论问题进行全新的深  相似文献   

11.
认识活动中的必然性因素,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知识的可能性。本文简述了自休谟、康德等古典哲学家直至罗素、艾耶尔、奎因、克里普克等现代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及其进展。哲学家们的特点是越来越把这一问题局限于逻辑形式中,而发生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认为必然性因素存在于主客体的联系中介,因而他从这一联系中介中去探索主体认知结构的发生,从动态中把握必然性问题。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主客体的联系环节——实践活动中去认识必然性问题,得出了全面、深刻而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主义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和科学主义的消解,主要采取三种路径:一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二是实验室研究和文本分析;三是对科学争论的社会性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社会语境下重新审视科学和科学主义,认为形成科学的诸多要素都包含社会性因素,如信念、研究传统、实验室、科学争论等。由此,它彻底消解了科学的客观性基础,进而把科学看作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种对科学的相对化的解释,成为当前理解科学和科学主义的一种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观点由于激进地宣称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而引致了先验的社会决定论与具体的经验证实性之间的方法论尴尬。内部认识的"混乱"、"支离破碎的纲领"及经验研究的不足可视为当前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困境的鲜明体现。但社会学家迈克尔·林奇(Michael Lynch)的解决方案是倡导一种后分析的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纲领,他坚持对科学实践的经验描述,按照"方法的唯一适用性要求"研究每一案例,从而提供了一种对常人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自身所适用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将人类社会起源理论作为揭示人类历史本原辩证法的人类产生和形成的完整理论来深入研究,对现代科学具有头等重要意义。从物质运动的生物形式向社会组织形式转变的问题,象任何其他复杂的一般理论问题一样,需要在统一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上,概括和综合该研究领域中的不同科学的成就,才能加以解决。 无疑,在人类社会起源问题的研究上要取得重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哲学方法论基础的研究水平。而且这个问题不应看作是极专门  相似文献   

15.
实证主义科学观坚持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与自然界之间的纯逻辑对话,并赋予了科学知识"客观性"、"真理性"等特征。而布鲁尔提出的包括因果性、无偏颇性、对称性和自反性在内的强纲领的四个信条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纯认知领域的产物,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强纲领理论并不反科学,其本质是倡导用"科学"的精神审视科学本身,引领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微观研究范式,并为STS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本质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冲突是科学研究中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人类的社会公众、群体及个人利益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知识背后的社会利益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矛盾,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要求与人类认识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因而,对可能给科学认识带来偏见的利益作必要的调整或监督是控制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代科学方法论使传统哲学变成科学,只有科学方法论才能诠释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它 也是解决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三方面现代意义的说明,使我们懂得近代以认识论为主的哲学转 变到现代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的哲学的渊源,从而揭示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未来哲学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哲学研究必须依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一系列有关文学比较研究的问题都作过相当详尽的探讨。对比较主义的各种资产阶级流派的方法论进行了严肃的科学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比较研究理论上的许多本质问题。然而,我们毕竟还有不少争而未决的问题,诸如文学的比较研究的概念、比较研究的主要类型、它们的区分和联系、它  相似文献   

19.
二十多年来,编辑学界在编辑学方法论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文章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述评,认为编辑学的方法论研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编辑学是揭示人类文化活动之一———编辑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是以真正掌握人类这一活动及其规律为前提的;编辑学研究需要抽象逻辑思辨方法;承认编辑学是一门科学,是承认编辑学存在的前提;编辑学的建立和早日成熟还有赖于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浅论机遇     
在当今的中国学术界,人们对于“机遇”问题的研究主要地局限于科学方法论的领域内。应该承认,把机遇作为一个科学方法问题加以探讨,这对于推进科学认识活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有它的方法论意义。但对机遇问题仅仅作这方面的探索而忽视其他方耐的研讨,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把机遇问题放在社会生活中加以研究。首先,机遇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社会生活在内容上是极其丰富的,在形式上又是多样复杂的,抽取其中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充分揭示其全部内涵和外延。科学认识活动只不过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它虽然从一定层次和特定角度上反映和表现着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和发展,但它不足以也不能替代整个社会生活及其不断演变。我们绝不能认为认识和把握了科学认识活动也就理解了整个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本身来看,它并非是单调刻板的。其中,既有历史必然性的存在,它表现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时又存在着无数的偶然因素,它表现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盲目性,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使社会的存在显示出某种摇摆不定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