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东方因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而步入变革时代,不仅国家的角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法律也因不断受到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而不得不作相应的变革与发展。这就使得国家的角色扮演同法律发展处于新的矛盾体中,并对当时及此后的法律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此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把握自变革时代到来之后东方法律的发展轨迹,判析现状的历史成因及如何展望未来等均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是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有关东方步入变革时代后,国家同法律发展间的互动性特征进行认真解读的基础上所作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优劣与否不能仅从法律自身去认识,而丛须深入其背后的国家中去探讨,传统东方国家因具有与西方相殊的独特性而对法律的影响更大.这主要体现在行政运行机制、法律创制、习惯法、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教育体制、国家与社会的矛盾运动、土地国家所有制等方面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柳岳武 《东南学术》2006,(6):145-153
西方有学者认为西方对东方的冲击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16-18世纪是基督文明的冲击阶段,19世纪是科学技术的冲击阶段.前一个冲击因东方文明的抵抗而失败,后一次进攻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虽能表达出东西方遭遇的历程,但却明显带有西方中心论的色彩.其恶劣的后果是这一评价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使他们不能客观、历史地认识中国的过去,以至陷入对传统的过分批判之中.本文在回顾西方对中华帝国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西方对大清帝国认识的变化以及批判步步加深的原因,并试图引发人们对大清帝国历史的再思考,重新认识自己的过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他们的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西方理论是东方理论的源头.因此,只有搞清楚什么是西方理论,才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东方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理论和西方理论一样,在本质上都是社会革命与发展道路的理论.它们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理论揭示的是"同时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而东方理论所揭示的则是落后国家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理论.二者的交汇点是发展道路,即东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各国所处的环境不同,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如英、美、法等国家首先在内发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模式。同时这些先发展的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对于落后国家进行干预,使得日本、俄国、印度等落后国家成为他们扩展和冲击的对象,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外发型模式的特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内发型法律模式,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近代也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最终其法律模式具有鲜明的混合型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有着较为丰富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思想。他们的东方社会与法律观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并且是其经济观点的有力论证 ,进而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法国、德国的思想界关于东方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思想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 ,他们对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孟德斯鸠的东方专制主义学说模式的影响。① 而孟德斯鸠关于东方的分析又同英国人在东方 (主要是印度 )的殖民活动彼此印证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被视为西方人促进东方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其二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第一次试图把“东方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来分析。② 他们在考察财富的形成与分配的社会经济条件时 ,通常把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制度作为与欧洲经济制度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现象来进行比较研究。因此 ,他们关于东方专制主义以及对整个东方问题的思考 ,都被置于一种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在这里 ,我们着重叙述A·斯密、R·琼斯和J·S·穆勒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4,3(11):5-10
20世纪东方发展的第一个规律,是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发展。东方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或者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前进了几十年,或者直到目前仍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前进,或者打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旗帜前进。第二个规律是在对西方强烈的抗争和反击中实现发展。东方社会主义力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区对西方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反击,对西方的冷战进行了长期的针锋相对的抗争。东方穆斯林国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进行了多年的、多手段的抗争和反击。第三个规律是东方国家主动地融入全球化以图发展。前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东方其他国家,均能够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图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大体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不断走向成熟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主要涉及东方革命和东方社会主义建设两大方面,包含“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获得成功”、“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实现社会主义,但这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等重要内容.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精髓和核心要义,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观点和新看法,回答了马克思恩格斯受制于历史条件没有或未及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在东方世界对现代化道路向往追求之时,西方则对现代文明开始质疑反思.应对此一矛盾,东方国家既不能追随西方文明之旧路,专注于现代化;也不能拒绝现代文明,回归东方传统.而是应探索不同于西方、切合东方国家自然需要的现代化道路.其中关键是构建东方现代文明核心价值理念,即拿东方传统的"自然生命"理念与西方盛行的"自觉生命"理念相结合,以"自然"为本原,以"自觉"为主导,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命理念.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亚洲新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日渐崛起并引起人们关注。亚洲,在西方人的视野中,属于世界地理范畴中的东方。从地理分布上看,“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东方以后,又把中国、日本、朝鲜、印度乃至整个阿拉伯国家包括非洲在内,都通称为东方,以此区别于他们的西方世界。”[1]因此,很多学者又把亚洲新电影通称为东方电影。由于东方族群长期受到西方强权政治和殖民统治的奴役,东方的文化也因此而受到“西方中心论”文化的摧残和遮蔽。亚洲新电影普遍有着表达本土文化的自觉。在这个意义上,亚洲电影就不仅仅是一个属于地理范畴的名词,更是一…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近代史上的产业革命可区分为“西方型”与“东方型”两大类.英国是西方产业革命的典型,而日本则是东方型产业革命的突出代表.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革命,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型产业革命的直接导因是近代技术与棉纺织业的结合,而东方型产业革命的直接导因则是技术与棉纺织业、技术与民族私人资本的结合.造成这一区别的历史根源在于:西方产业革命时期,正处于资本主义形成与确立阶段,其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为单一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而东方产业革命时期,则是处在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性观念体系中.西方/非西方的二元对立的世界现念结构似乎左右着现代不同国家民族自我认同的想象秩序.日本、印度等在历史与地理、制度与文化上与我们有诸多关联的国家的中国形象,其知识框架与价值立场都是西方的,是这些国家、地区在现代性自我认同结构中"自我东方化"与"彼此东方化"叙事的一部分.关于亚洲国家自我东方化的讨论,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一、自我东方化;二、去东方化;三、彼此东方化.这三个问题,是解析东方或亚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西方中心论",即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取得胜利,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东方具有导向和帮助的作用,东方只有在西方胜利后才能获得胜利.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坚持了他们的思想.苏俄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列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他认为,在没有西方国家的"榜样"作用和帮助的情况下,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强调西方先于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 ,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 ,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它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尚不能够有力地说明 2 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东方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东方人民的斗争。邓小平的东方社会理论从内容上延伸了列宁的理论 ,同人民的社会实践有着完全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今日世界的纷争虽然不能说主要是由文化之冲突引起的,但也决非与文化冲突无关.因此,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处的讨论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是增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文化隔离和霸权而导致战争,将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命运.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也逐渐随之消退,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信息传递的发展,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文化上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世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两股不同方向的文化潮流:某些西方国家的理论家从维护自身传统利益或传统习惯出发.仍然坚持“西方中心论”;与此同时,某些取得独立或复兴的民族,抱着珍视自身文化的情怀,形成一种返本寻根、固守本土文化的民族主义和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某些东方学者鉴于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世界造成的灾难和自身所曾受到的欺压,甚至提出了文化上的“东方中心论”.如何使这两股相悖的潮流不致发展成大规模的对抗,并得以消解,实是当前一大问题.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在西方国家与民族以及东方国家与民族之间,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也会引起纷争和冲突.这在历史和现实中所在多有,不  相似文献   

16.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对东方的征服(334-323B.C)标志着古代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亚历山大东征所创造的时局中产生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联合体,它延续了将近一千年,一直到被伊斯兰征服而摧毁为止.亚历山大所缔造的这一新的历史事实使得西方与东方的融合成为可能."西方"在这里指的是坐落在爱琴海周围的地域,而"东方"是指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地区,由埃及延伸到印度边界.尽管亚历山大的政治创造随着他自己的去世而瓦解,然而从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其进展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并没有受到干扰,一方面,几个继承者(Diado-chi)王国之间的地域性融合正在进行,另一方面,一种它们所共同的、本质上超民族的希腊化文明随之兴起.当罗马最终解散了这些分散的政治实体,把它们编入到帝国的行省中去的时候,她只不过是给予这个同质体以形式,其实它早就已经超越国家边界而盛行了.①  相似文献   

17.
东方和西方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化概念。地理上的东方和西方与文化上的东方和西方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由此产生地理一文化重合论和地理~文化分离论的分野。地理一文化重合论主张在东方地理上产生的文化就是东方文化,在西方地理上产生的文化就是西方文化,即地理上的东方或西方同文化上的东方或西方是分别相互重合的。地理一文化分离论则相反,即认为地理上的东方或西方同文化上的东方或西方是分别相互分离的。本文主张后者,对李大钊、萨义德、霍布森等人的地理一文化重合论做了全面梳理,并用史实对之做了批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典型形式--古希腊和罗马的形式的分析,阐述了西方人在法律产生时就形成的法律观念.由于法律是和国家相伴随而生的,因此国家的产生形式对法律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古希腊和罗马的国家产生,都是由于不同等级的人以法律为手段的权利争夺.这样产生的国家不但树立了法律的权威、培养了公民的意识还确定了法律的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9.
论列宁的东方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2,39(5):25-31
从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期间列宁的文献看,他的东方理论已经产生。从他逝世前夕留下的文献看,东方理论已经成熟。东方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重要观点。东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实现了由“西方重心论”向“东方重心论”的转移,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为正确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前,清廷同周边国家与地区建立了以朝贡为主要特征的宗藩体制.维护宗藩关系的宗藩意识成为人们的固有观念.随着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的入侵和西方思想的传入,人们固有的宗藩意识淡化,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在处理属国相关问题时表现为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继而兼顾宗藩关系.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放弃宗藩关系.时人这种意识的转变对宗藩体制的解体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同法国方面的四次谈判就表现了这种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