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人们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逻辑证明的作用就是其中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志否认逻辑证明的相对独立作用。而把它视为实践的一个要素;有的同志则提出检验真理除了实践标准外还要辅之以逻辑标准,认为逻辑证明是一种派生的、次要的标准。究竟如何估计逻辑证明在认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究竟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逻辑证明在认识中的作用 在发现真理、证明真理的认识过程中,实践和逻辑证明都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和角度发挥着自己…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理论上的逻辑证明只起指导、预见作用,而不具备对认识的检验作用。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在用逻辑证明的方式去判断、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比如,在政治工作中,人们根据四项基本原则,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确定那些想搞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理论、思想是错误的;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相似文献   

3.
杜承秀 《创新》2011,5(2):75-78,100
诉讼证明标准的层次化建构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现实可行性。构建层次化的诉讼证明标准,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地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大程度地实现公正与效率,有助于现代法治原则诉求的实现。层次化诉讼证明标准的构建应考量诉讼种类、诉讼阶段、案件事实、举证责任分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审判中为了寻求正当的个案裁判,首先要准确认定裁判事实。如何及时、准确的认定裁判事实,是司法审判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诉讼证明是运用现有的证据试图重构过去事实的发生经过,是对案件事实的真实性的盖然(可能性)判断。通过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诉讼证明标准,以我国合同法为例进行论证,得出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分三个级别:以“高度盖然性”为原则性证明标准,实体法律又特别规定了“显而易见”标准和“相对占优的盖然性”标准。并且,在例外情况下,对证明困难将危及实体法的原则和目的时,法官可以通过法律解释降低原则性证明标准,适用“相对占优的盖然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学界围绕如何严格限制死刑适用,从死刑案件证明标准角度展开了诸多探讨,目前大致形成了以下三类观点:同一论、分层论与放弃论。这些观点值得反思:首先,证明标准的研究与设计问题不应被回避;其次,定罪标准应统一;最后,量刑标准应分层。依据无罪推定、有利于被告人等基本刑事法原理,对于死刑案件的定罪与量刑证明标准有必要进行分类建构。关于定罪证明标准,可分为定罪积极规范的证明标准与定罪消极规范的证明标准,前者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后者可构建合理可信的标准。关于量刑标准,也应当从积极规范与消极规范两个方面分别建构:量刑的积极规范证明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而量刑的消极规范证明标准应适度降低,适用优势证明标准即可。  相似文献   

6.
实践标准与生产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发现和本质特征,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所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地弄清这两个标准的基本理论及其意义,以防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认识的偏差,有必要对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全面正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为人类谋求解放的理论其形成同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他的哲学的发展和表述 ,而他的哲学观点又成为论证和进一步阐发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哲学与共产主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变革现实的运动 ,只有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9.
科学哲学的逻辑起点划界标准与基本问题杨充霖我国科学哲学界历来翻译、介绍四方资料的多,进行独立研究的少;从事学派评述的多,深入细致探讨的少;对现代部分研究得多,对古代部分探讨得少;按学派、按阶级研究得多,进行整体性探讨的少。本文主张必须对科学哲学进行整...  相似文献   

10.
许乐  冯卫国 《唐都学刊》2011,27(2):120-124
在考察西方国家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详细阐述我国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现状,对完善庭前审查程序的设想,对于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适用差别性的证明标准都有详尽的论述。将"被告人被判决有罪的较大可能性"作为实体法事实的一般证明标准,将"可以推定事实存在"作为程序法事实的一般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5):119-122
先秦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治理意蕴,在治政意识方面,强调民意重于神旨,主张先民后神,民为神主。在治政理念方面,强调勤政恤民,主张尽心于民,勤政无逸,倡导以民为监,顺乎民心,规谏统治者要爱民如子,体恤民情,禁止虐民。在治政方式方面,强调德法共治,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在治政价值上,强调民为邦本,民为君本,民贵君轻。在治政方略方面,强调行王道施仁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迫在眉睫。通过梳理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建构过程,提出国家主导的运作方式与渐进改良式的建构、初始阶段的专业资格要求等构成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逻辑。通过比较这种实践逻辑与社会工作专业化要求之间的差异,提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建构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丽 《社会工作》2008,(20):12-15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迫在眉睫。通过梳理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建构过程,提出国家主导的运作方式与渐进改良式的建构、初始阶段的专业资格要求等构成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逻辑。通过比较这种实践逻辑与社会工作专业化要求之间的差异,提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建构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团结奋斗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随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特质,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践行群众史观和历史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依靠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稳定了新生政权;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的伟业。要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精神的实践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锚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凝聚最大合力不懈怠,坚持接续奋斗不松劲,从而以新的更大的团结奋斗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5.
谢平 《阅江学刊》2023,(3):99-108+174-175
乡村振兴面临着突出的公共性困境,表现为公共性再生产不足、碎片化和离散化,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破解乡村公共性困境的根本良策。乡村治理共同体这一概念既包含了合作和共识两个治理基本元素,也蕴含了形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过程蕴含着三重解释逻辑:利用双向嵌入型重构价值取向、依靠政治势能促成权力聚合、通过互动交往形塑治理关系。为优化乡村治理共同体,应当注重彰显公共精神的价值追求、完善党建引领的权力关系、优化效能导向的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方略,建设信用城市是提高营商软环境的重要基础。梳理全面建设信用广州的目标导向和实践逻辑,有利于探究在信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信息采集机制不规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应用机制不广泛等典型问题,在路径选择上,广州要以政务诚信作为信用广州建设的稳定器,以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作为信用广州建设的助推器,以联合奖惩机制作为信用广州建设的警示器,以加强区域信用合作作为信用广州建设的路由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内核是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利益的追求和共同的责任担当,体现的是中国在实现本国发展基础上对世界的合理观照。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经历了冲突的原点和互动中的初步萌发,目前正处于构建阶段。面对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不均衡的发展、不理性的文化判断和不对等的责任义务,我们应该加快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强化周边外交,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参与全球治理,身体力行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当前,我们正处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关键期,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多点爆发,凝聚共识、共同作为和共担责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为抗击疫情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价值学研究热潮。之所以如此,并非哲学家门的心血来潮,而是社会价值冲突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又带有明显的社会目的性。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始终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