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务工青年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着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及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矛盾,其身份、工作与收入、生活环境、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研究外来务工青年融入城市社会的路径问题,并重点探讨融入城市社会的计划,包括融入城市社区的信心建立、物质支持、服务支持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李蓓  孙卫华 《金陵瞭望》2011,(29):91-92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指出:团组织要“想方设法联系融入务工青年.尽力而为地帮助务工青年.让务工青年感受到团组织的存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为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秦淮团区委以外来务工青年为对象开展了专项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3000份.  相似文献   

3.
张文 《社区》2004,(21):22-22
截至2004年,天津开发区已有外来务工人员7万多人。根据开发区2002年一份关于进城务工青年生活、工作和需求状况的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他们中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首次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足22岁;每月要支付月工资50%左右的基本生活费用,所余积蓄较少。他们带着梦想与希望来到城市,寻求发展的道路,有工作、消费、文化教育、权益保障、心理、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就等多方面的需求,但受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上述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很低。从长远考虑,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既会挫伤他们的劳同…  相似文献   

4.
滨海新区进城务工青年这个特殊群体,除了一般青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外,还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和找准角色定位等问题的挑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进城务工青年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力图为进城务工青年找出心理调适和角色定位的方法,使他们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青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城务工青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魏月霞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和城市经济文明的重要力量。但是,人口流动也给社会尤其是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问题。而农民进城务工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其中又以35岁以下的青年...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被侵害表现在社会权益、劳动权益、受教育权益、经济权益、安全权益等方面,权益保障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缺失与效力低下、保障主体工作不力、保障意识缺失等,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多层面保障主体的保障功能、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与法律救助中心等措施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杨悦 《成才与就业》2009,(11):16-17
每逢周日,来自江苏的小周总是特别忙,上午在永盛公寓绿地英语角学会话,下午学跳舞及排练文艺节目。她说:“唱唱跳跳、学学英语,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一周的疲劳也消除了。”像小周这样“忙碌”的外来务工者,在上海的马陆镇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广西L村36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对婚姻的理解、理想的婚姻年龄、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择偶标准、生育观、家庭性别分工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现状。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既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成分,也有现代文化特征的色彩,其现状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同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10.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京市实证调研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月收入、从事行业、居住类型、未来去向对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机,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在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打分法确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资格,重点研究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受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融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政府、用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农民工是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在沪农民工和本地市民的最新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民工与城市的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公共权益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状况进行逐项实证分析,得出目前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基本结论和相关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着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压力,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建立更加人性化、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融合外来务工人员,便成为促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政府今年立法计划已出台,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立法项目。这将是江苏省首次为外来务工人员立法,因而格外引人关注。它充分体现出作为流动人口大省的江苏对新市民的关爱。3月8日,记者就新市民权益保护立法背景及新市民的期盼作一番追踪采访。江苏省政府法制办相关专家在谈到立法背景时介绍,目前江苏全省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依据的只是各部门的单项管理条例,缺少综合法律。立法机关和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应抓紧研究、清理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从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关于进城…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家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既需要国家户籍管理和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又要从劳资关系角度保护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从多方面推进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文章在考察苏南地区太仓市外来流动人口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与探讨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法制阶段,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唤醒了公民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意识。但是,由于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及解放以来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必然会遇到社会心理障碍。因此,只有实现观念转换,解决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才能切实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外来务工人员,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却未融入现代城市,因而需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服务。当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服务不尽人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社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有待丰富,社区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有待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策略、社会组织服务策略、社区心理服务策略、宣传教育服务策略和行为矫正服务策略是外来务工人员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何伟 《小康生活》2005,(7):64-64
据宁波市总工会、市妇联等有关部门近期对外来女职工权益维护情况所作的调查,发现很多问题,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是:企业为了推卸女职工在孕、产、哺乳期的特殊保护责任,竟让外来女工自动离职回家生养孩子。这种现象在宁波的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