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视深度报道中记者的视觉运用,主要表现为“观察”与“透视”两个方面。电视深度观察的关键要素有事件过程、环境因素和细节因素。透视性观察的要素则为事实层次、心理层次和观念层次。观察和透视最终都是为建构深度报道的“意义脉络”服务。  相似文献   

2.
梅洛-庞蒂关于绘画的讨论贯穿于他的整个哲学写作,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哲学。对梅洛-庞蒂而言,身体知觉的透视让我们抵达物体,从而把握事物的"实在性现实",透视表达了我们对显现的事物的感受性。沿着这一思路,梅洛-庞蒂结合空间结构中的纵深维度,进一步阐明了身体视觉和空间感知关系中的"深度"概念,并指出深度既是空间内的身体和物体共存的原因,也是视觉和空间的构成性关系的结果。梅洛-庞蒂认为,真正的绘画是对我们观看体验的再现。不同于文艺复兴透视法以消灭深度的方式来重构画布立体空间,塞尚承认物体自身对视觉的阻碍,并且在绘画中探索隐藏的深度领域,这也是塞尚备受梅洛-庞蒂推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统绘画中用以固定空间的画框,已演变为当代视觉传媒中用以扩展空间的视窗."框"在空间知觉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它在画面方向上和深度方向上引导着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对它的前提性假设则是空间错觉产生的主要原因.弥漫在当代媒介环境中的各类视窗以"框"的多重性导致了场所空间的多义性,并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因此,当代社会空间及其影像的生产和消费,需要针对这种新的知觉方式进行调整和转型.  相似文献   

4.
电影评论有三种基本的类型:一般影评、专业影评和深度影评。深度影评一般讨论影片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围绕张艺谋、陈凯歌影片出现的深度影评(以发表在《文艺研究》和《当代电影》上的三篇文章为例)忽略了“代沟”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断裂,因而未对这些影片的社会文化价值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期电影不仅在影片摄制上努力模仿和借鉴卓别林,在"观念"层面上同样受到卓别林的深刻影响。卓别林"电影将成为人类之写真"和电影"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对人的认识"的观念,让中国电影家、影评人和观众认识到电影应该表现真实的社会人生,认识到电影应该关注和描写人,促使中国电影观念在"现代"层面上前进一大步;卓别林喜剧片注重"有艺术价值的滑稽",又让中国电影家、影评人和观众懂得滑稽喜剧片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这些认识,对于中国早期影坛建构现代民族电影和电影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手段,而深度学习是目前机器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深度学习具有维度高、层级多、预测能力强的特征,为机器学习和模仿人类思维奠定了基础。目前深度学习已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视觉、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预测和风险评估、智能监控等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人类社会正在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向着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度估计时两幅双焦图像特征点的误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形状上下文特征点的校正方法。首先引入了对尺度、视角、光照等具有不变性的SSURF特征向量,利用SSURF特征向量匹配算法在双焦单目视觉系统采集的焦距不同的两幅图像之间进行目标SSURF特征点的匹配。提出一种改进的形状上下文描述符,对局部特征匹配点对进行误匹配的校正。然后根据空间物点与所成像点距图像中心矢量大小及摄像机的焦距值之间的几何关系,利用校正后的特征点完成相关的计算从而获取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实验表明,校正后的方法进行深度估计具有较小的误差和较好的估计效果。该深度估计方法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洋”开发可分为广度空间与深度空间两部分,并都具有“无限”延伸的特征。本文从社会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海洋和“新海洋”开发广度空间与深度空间定义和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海洋和“新海洋”深度空间控制权的概念。划分海洋和“新海洋”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空间,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对于科学地分析国际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电影空间与时间观念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影像表达,美国导演蒂姆·伯顿在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时空观基础上做出各种革新,形成了一套伯顿风格的电影时空观。蒂姆·伯顿发展了好莱坞电影中封闭的空间观念,呈现出开放性的空间表达,在影像时间上呈现出娴熟的时空变形与重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深度贫困问题重要论述,基于“人业地”综合贫困分析范式,阐释深度贫困与贫困陷阱的生成逻辑,进而提出贫困陷阱跨越的路径。研究认为:深度贫困是“人”的贫困转化及群体间互移、“业”的封闭与锁定、“地”的弱势累积以及“人业地”互构耦合的结果;深度贫困再生累积导致主体性、经济性和空间性贫困陷阱形成,三种陷阱叠加强化则最终形成“低水平生存性均衡”贫困陷阱。要攻克深度贫困、跨越贫困陷阱需要实施“超常之力”干预,即采取权能强化、市场重构、空间优化等强力干预措施及相互配合的综合性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流变,体现在对权力话语的改写、错位、疏离和消解上,呈现出明显的消费性能指,尽量满足观众的视听快感,稀释了人文内涵,荡平了美学深度.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组成有机聚合物全光开关,由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作为激发光(532nm,CW)交替激发甲基红(Methyl Red)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薄膜样品(掺杂浓度6%),实验研究了薄膜样品的全光开关效应,并测量了采用单一的线偏振光激发下样品的全光开关特性.在室温(25℃)和200Hz的调制频率下分别用2种不同的激发光激发薄膜样品,即单一的线偏振光(8 mW)和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交替激发(8 mW和7.8mW),相应的开关调制深度分别为22.3%和98%.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偏振光交替激发方式可显著提高偶氮掺杂聚合物全光开关的调制深度.  相似文献   

13.
自我作为主体精神现象,一直是西方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关注的重心.哲学重在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关怀,精神分析学重在对自我心理机能的分析.在现代语境中,无论是哲学还是精神分析学.都在对自我概念的反思中发现了自我的分裂境况,揭示了现代自我存在的矛盾情形和疏离境况.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而存在,它的发现和完善得益于技术的发明和改进.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化电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然而这种新的技术也给电影艺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大量特技的运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电影的真实性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对数字电影时代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梳理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重新审视经典电影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电影《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里程碑”的同名长篇小说。自公映至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一部投资过亿的商业片,《白鹿原》首先以其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夺人眼球。影片最为人称道的是几处恰到好处的老腔表演,配合剧中的情节发展,将关中的民俗文化向观众做了生动的展示。当然,电影也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它的改编就存在某种缺陷,将小说中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朱先生删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纵深防御就是提供多层次、独立的安全措施,提高核设施的可靠性,使人类及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在核安全管理中,纵深防御是预防和减轻事故后果的重要手段。基于纵深防御在核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核安全法》将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由于这一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第一次使用,学界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必要对它的内涵、价值进行科学分析。这一原则在《核安全法》中对确保核安全、保护公众利益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核安全法》对该原则作了具体的制度设计,为这一原则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经过手机数码基因化的影视艺术——手机影视,不仅仅是为影视艺术增添了一条传播途径,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较之传统影视,手机影视无论是本体特性还是其它显在特征都有了质的变化,它已然超越了传统影视艺术的生存模式而呈现出一种全新艺术形态。其叙事特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能指大于所指、对视觉进行修辞、碎化主题中心、强化消费以及虚实空间不断转换等新的叙事特点,都对传统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进行了延宕,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深度习得意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词汇深度是词汇习得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词汇深度习得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的习得意识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而且这两种习得意识有较强的相关性.文章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指的画面图像信息,是指以视觉形象为主要特征、以再现“正在发生”事实的客观具象为目的新闻信息,包括影视新闻信息和图片新闻信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信息特征的影视新闻,凭借着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跻身为现代社会主流传媒行列。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有优势就会有不足。本文试图从视觉的角度,解析图像画面在新闻传播中的信息缺失,探析画面图像与信息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中国当代小说作家中最早“触电”的,他的作品也随着电影《红高粱》的获奖而被更多的读者关注,影响日渐扩大。由此他参与改编或创作了部分影视作品,这些经历使他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影视化的倾向,诸如强调感官刺激,注重描写对象的色彩,突出读者视觉上的感受等等。莫言用文字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