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流动研究的基础,也是探讨社会变迁的重要维度。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社会分层进行过研究,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的关系研究一直以来是我国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社会分层与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与家庭教育投入的公平、社会分层与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社会分层与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的公平三点。实践证明,社会分层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我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文献的梳理,指出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我国的教育分层逐渐从集体排斥转向个体排斥。但在当今教育扩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严重,集中体现在优质高等教育的获得上。同时指出国内对教育分层具体机制和途径的研究仍略嫌不足,尚有诸多问题有待拓展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分层下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在新形势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些可行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从而促进社会公平,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社会发展为其提供社会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还将长期存在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一方面满足这一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要推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合理化发展,这就需要实现社会分层和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没有教育公平就无法实现社会公平,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很广泛的概念,关系各方面利益的有效协调,而在这个视角下的教育公平是当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本文通过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论述,呼唤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并对推进教育公平提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追求的目标,它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情况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女童就学难问题很突出,"择校"行为中的公平问题也是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补偿原则使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准则应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公平为先,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适度地以效益为主,教育普及和提高质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输入地区在职教育为主的农民工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教育目前主要在农民工输出地区进行,以职前的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事实上,以输出地区职前培训为主的农民工教育模式,已经滞后于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和社会发展要求,并且有失公平.农民工教育应由以输出地区为主转为以输入地区为主,由以职前培训为主转为以在职培训和文化教育为主,实现农民工教育重心后移.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在输入地区开展农民工在职培训与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促进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的期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发展中的一些新趋势也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一个时期,要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教育的公平,是缩小不同群体之间人力资本存量差距的根本途径。作者从不同的社会形态探讨了教育公平推进的历程状态,从人本向度和人力资本存量向度阐述了教育公平的人文本体基本价值趋向。同时,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公平实然与应然的背离,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教育政策取向,以制度创新建构有力政策联系与和谐文明校园环境等措施,积极全面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方面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伴随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与之对应的“数字鸿沟”日益加大,并日益演变为“新数字鸿沟”。政府通过物理手段填平了明显的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在拥有网络基础上的合理、全面使用信息技术,弥补技术层面的信息差距,实现对“新数字鸿沟”的跨越,最终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彰显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教育中的城乡差异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备受关注。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为个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从城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和农村父母传统的性别观等三方面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发展理念上,从一次性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发展模式上,从关注数量到重视质量;教育管理上,从大学自治到社会干预加强;教学改革上,从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到综合素质教育;办学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分析和研究这些趋势和特点,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体验式德育教材的理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全面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哲学由重科技理性到凸显体验的变迁、道德教育哲学由重认知到凸显体验的转向、课程哲学由重经验向凸显体验的转型,为体验式德育教材提供了理论前提。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的积极回应和超越,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  相似文献   

14.
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 大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历史时期,虽然学生入学的"门槛"降低了,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反而提高了,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多元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目前最先进的传播媒介,其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完善网络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将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过程 ,更以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 ,从而全方位地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本文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 ,试探讨网络教育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作用 ,认为网络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和“学生”概念的内涵 ,还使教育中的权力权威资源得以重组 ,从而使师生间的人际交往更趋民主 ,实现了师生行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7.
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逐渐辐射到包括高校人才培养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情绪智力理论打破了认知智力一统教育天下的局面,迫使高校教育作出适当的调整,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之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为生产领域培养各种一线技术人才的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与原有以工程教育为主体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并存,使应用性高等教育的范畴大为延伸。培养“应用性人才”、发展“应用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为“应用型大学”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应用型大学”是对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以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作为学校分类的主要依据,将高校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改变了原有分类方式导致的类型定位重学术、层次定位层层攀高、学科定位综合求全的局面。应用型大学是新建地方大学众多选择中的现实选择,北京联合大学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教育机会是指人们通过办学和施教使个体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平等是不同个体之间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方面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可以分为平等的利用和平等的起点,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和实质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个体起点的平等、中介性阶段的平等和最终目标方面的平等,入学方面的均等和继续在学校读书的均等,作为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和作为公平机会平等的平等.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教育的理想.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人们有必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民主主义为本、以权利为本、以适合的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及基于平等和差别对待的理念、教育机会平等优先和教育结果平等其次的理念、法律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优先和事实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其次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目标,有必要在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教育分流制度、教育筛选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完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缺失。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