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和西方美学中的"崇高"这两个范畴,朱光潜先生在他早年写的《文艺心理学》中就曾指出:"Sublme(按通常译为'崇高')是最上品的刚性美,它在中文中没有恰当的译名,'雄浑'、'劲健'、'伟大'、'崇高'、'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这是说得很深刻的,就是说,"阳刚之美"和"崇高"并不是可以互易的美学范畴,但是两者又具有共同性.如何对这两者加以辨析呢?  相似文献   

2.
"词体乃乐府的‘格'‘律'化"或"乐府的‘格"律'化而成词",这一命题是对词体生成问题的新思考.它表面上是对古代"词为乐府说"的重申,实际上既强调了词体应为音乐与文学结合较早样式--乐府的直接产物;又揭示了词体与乐府的异同与承继关系,从乐府入手论词体生成方合乎情理;还证明了词体是南朝以后乐府与古体诗、赋、骈文等文体都趋向"律"化这一文体变化规律下所产生的新文体样式.乐府"格""律"化程度是随着声律论的发展而递增的.从齐梁时期出现平仄声律论开始,乐府齐言歌辞的"律"化可称律词的滥觞;隋唐之际乐府齐言歌辞"律"化完成,而杂言歌辞的"律"化已经出现.乐府"格律化"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多方面的"营养土壤",如酒令、律赋、骈文等.要解决词体生成这一问题,必须由词体的本质(乐府)入手,抓住其音乐与声律上的特殊之点(原唱乐句或歌辞句式供"格",四声平仄声律说供"律"),方能奏效."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这一命题,对"燕乐"说、"律词"说、"民间"说等关于词体的界说、词的起源的争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雨先生在《咬文嚼字》1997年第1辑的《试说"按揭"》一文中说:"'按揭'源于英语的mortgage。该词的后一半,gage的发音和广州话'揭'的发音(kit)相近。可以肯定,'揭'是音译。而'按'却是意译。广州话的'按'也有押、抵押的意思。......,'按揭'是一个半意译半音译的外来词。"其实,"揭"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抵押借贷的意思。笔者在校注明清之际西周生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和清代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时,就留意到书中有"揭'字的这一用法。为此我还核对了(醒世姻缘传)的清乾隆辛丑木刻本和(歧路灯)的几种清代手抄本,民国石印本…  相似文献   

4.
缅甸华侨教育的发展过程,凝聚了华侨先辈含辛茹苦不辞艰险的心血,体现了当地华侨的高度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在当地华侨社会及侨居地人民中间均有良好而深远的影响。追述缅甸华侨教育的概况,是有意义的。本文仅就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缅华教育,作概要综述。(一) 缅甸华侨教育的创立,与南洋其他地方有颇多相似之处。辛亥革命以前,当地仅有私塾存在,及至国内兴办学校之风传进缅甸之后,缅华社会中的开明有识之士,深感旧有的私塾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于是便有创立学校之倡议。旅缅华侨创办学校,始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即一九○三年)。在仰光,首有中华义  相似文献   

5.
高放 《天府新论》2009,(3):21-24
最近读到有论文中提到"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的首句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并采取‘幽灵'加上注解的办法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的说法.据考证,误认为"幽灵"一词起源于陈望道译本的源头在罗章龙回忆录<椿园载记>,后经别人反复引用,甚至还另加上个人想象的夸张铺叙,迄今已经误传了25年.但愿在这个问题上今后不要再出现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6.
暨南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华侨学校,在我国华侨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回顾暨南的历史,借鉴暨南在几十年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华侨教育的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华侨教育事业,办好暨南大学,是有一定意义的。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创办的华侨学校  相似文献   

7.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并在暨南大学举行华侨史学术讨论会。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华侨历史的学术团体。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省内外和海外研究华侨历史的学者和社会人士,提倡用科学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这一部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9日至11日,"2010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洛阳市及栾川县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道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河南省老子学会、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政协洛阳市委员会主办,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洛阳老子学会、栾川老君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老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百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收到论文70多篇,有50多篇进行了交流.陈鼓应、许抗生、王博、崔大华、戴卡琳、池田知久、谷中信一、宋荣培等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老子>在世界不同文明中的传播和诠释"、"诠释与运用:<老子>与中国文明"、"老子的消费观念"、"现代文明与老子的素朴思想"、"心灵、精神性与<老子>"、"老子的‘道'和‘德'与人类的信念和价值"、"老子与人类不同的思维方式"、"‘无为'政治理性与人的活动的‘自发性'"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暴发后,十多万美国华侨,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生存,坚决支持和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爱国爱乡的新篇章.本文拟就抗日战争前期(公元1937年-1941年),广大美国华侨对祖国抗战事业的贡献作初步的探讨.一七·七芦沟桥事变的当天晚上,在美国纽约的"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华侨洗  相似文献   

10.
在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中,陈列一方长84厘米,宽120厘米,横书阴刻着长有39厘米,宽有29厘米的两字楷书"练胆"石刻.据该馆1979年编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历史简介》一书中介绍:"'胆练'石刻,1954年出土于演武亭遗址(今厦门大学操场),是郑成功在演武亭练兵选将的遗物".1981年《天风海涛》第四辑发表了题为《练胆束兵》一文也说,"郑成功认为当将官的最要紧的是下列两条:一'胆勇',也就是勇敢大胆;二'束兵',就是约束士兵,搞好纪律.在厦门演武亭遗址,曾出土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练胆'二字,现在陈列在郑成功纪念馆中",再一次以"胆勇"来作为这方"练胆"石刻由来的依据.而后在报纸上也有"这个'练胆'石刻当是郑成功在演武亭练兵的历史文物"、"练胆"石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1866-1952)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中提出了"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命题.刘修明同志在《江汉论坛》1987年第5期发表《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一文,对克罗齐的命题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本文认为克罗齐的命题有一定合理性."当代史"的一般含义就是当代时间里的历史.克罗齐开卷就论述了当代史的一般含义,"'当代史'通常是指被视为过去五十年的、十年的、一年的、一月的、一日的、还是过去一小时或一分钟的.但是,如果我们严密地思考和精确  相似文献   

12.
赵亮 《兰州学刊》2007,(8):183-185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西属菲律宾时期的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奉行"以华养菲"的华侨政策,一方面需要华侨华人为其服务,一方面又对其加以防范、限制,有时甚至实行对华侨华人进行赤裸裸地驱逐和屠杀的"反华排华"政策.这一时期,西班牙殖民者"以华养菲"政策和态度经历了一个先扬后抑的历史轨迹,对旅菲华侨、菲律宾社会以及对以后各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华侨政策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艺术传播到东南亚之初,华侨华人就开始参与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华侨华人参与电影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侨华人从中国引进电影和戏剧作品;第二阶段是华侨华人在创作的电影中融入东南亚文化元素;第三阶段是华侨华人创作电影传播东南亚文化。华侨华人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从对单一族群的关注转变成对东南亚社会的整体关注,体现了华侨华人群体对东南亚文化从"他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播者"的变化历程。华侨华人社会对电影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的变化,折射出华侨华人自身心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礼制,从多个角度对<礼记·曲礼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中"君大夫"一词的释义进行了辨析,指出郑玄注释之失及后人沿袭郑注之误.  相似文献   

15.
郭大方 《学术研究》2001,3(5):68-70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弊病腐败与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阐述中共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课题上,有过"防'资'未反'封'"、"固'权'未限'权'"、"'人'治未'法'治"的历史教训,提出反腐败斗争应在思想上以"新"治"旧";机制上以"法"治"人";手段上以"众"治"寡"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京派小说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小说艺术理论,他们认为"创作不是描写'眼见'的状态,是当前'一切官能的感觉的回忆'"(沈从文),"小说是回忆"(汪曾祺),"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废名).他们对文学创作持"回忆"观和"梦"观,实际上就是把创作看成是一种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意义上的审美现象;而具体到创作主体上来说,"回忆"和"梦"文学观的主旨又是为了培养作家与实际生活的心理距离从而造就一个审美的心胸.如果我们把京派小说家的这种文学创作观和小说艺术观放到中国古典美学历史发展脉络里,就会发现,它的源泉是老庄的"虚静"论.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中叶加州发现黄金后华人开始大童赴美,到1943年美国取消排华法的近一百中,美国华侨社会中的烟毒较为盛行.早期美国华侨社会烟毒流行,主要是鸦片吸食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美国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消遣方式;从事鸦片贸易而获取的暴利,驱使华侨热衷走私和贩卖毒品,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为毒贩提供武力保护.鸦片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巨大,致使华侨浪费钱财,伤及身心,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它还引发了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给美国排华分子以排华口实.在控制烟毒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而华侨商贩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毒行动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综观西方哲学,试图整合"个体"存在与"共同体"价值的努力一直贯穿始终.从古希腊哲学开始一直到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这一课题也与"一"和"多"的问题紧密相关,正如哈贝马斯指出的,"‘一'和‘多'一开始就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试图把万物都追溯到‘一'.自柏拉图以来,形而上学就明确表现为普遍统一的学说;理论针对的是作为万物的源泉和始基的‘一'."[1]"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革命正是试图转换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谈论方式,从真实的"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最终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9.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今天,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在我区隆重召开"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会暨2008'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我们深感荣幸,也切实感到这次年会是一次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广泛交流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的大会,必将促进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就西城区近年来建设学习型城区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对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了个人的回答.本文再从"中国法律哲学的初步纲领"'共谋'与强制性支配"从'主权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中国法学或中国学术,在当下世界结构中的首要任务,或者说中国学术的当代使命是根据我们对中国现实情势所做的"问题化"理论处理而去建构中国自己的一种有关中国未来之命运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