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胡适早期文学史观与文学史方法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史观上鲁迅、胡适均受进化论影响。鲁迅文学史观以天才面目出现,重个性、重精神,坚信文学启蒙、文学救国。胡适文学史观以平民面目出现,对贵族文学传统也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在方法论上鲁迅、胡适同承清代考据方法余泽:鲁迅对西方文学观念有一定借鉴,胡适则输入了西方实证主义,与传统方法对接,形成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韦伯整个思想体系中占居着中心地位,是理解韦伯思想的关键。通过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可以看出,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进行融合的产物。这一方面使他的思想表现出矛盾、妥协的性格,带来了一定的消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特点使韦伯的思想更富有建设性,从而对后来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多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总体上把握胡适整个思想、学术活动的方法论问题。“反抽象”作为胡适全部思想方法的一个总特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重大的学术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抽象”不仅仅是思想方法,更重要是它代表了胡适寻找的一种学者精神,本文主旨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逻辑实证主义从元层次的概念和推理规则出发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的辩护和进步的合理性。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了近代以来关于科学性的标准及科学合理性的思想,其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及还原主义、假设——演绎、描述主义和工具主义、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等研究方法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的科学哲学思想对于正确认识逻辑实证主义及其影响,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贯穿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学方法论史上,莱昂纳尔.罗宾斯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著作《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本人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最后代表。通过对罗宾斯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研究的简要评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后实证主义时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实证主义痕迹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者欧阳哲生著《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是海内外系统论述胡适思想的 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文化巨匠、思想大师孜孜求索的历程。这一历程耸立着一些在今天仍有夺目光彩的界碑,但它却划上了一个带有悲剧意味的句号。这是胡适的命运,也是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这就使这部著作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为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胡适提供了基础;二是对胡适终其一生所力倡的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的探讨以新的启迪。因此,本书在学术上的贡献和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这里,仅就本书方法及见解上的独到之处略举一二,以见一斑。 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胡适置于近代中国这一转型期来审视,从这一新的视角看胡适,将胡  相似文献   

7.
沈振东  张高荣 《理论界》2008,(1):102-103
本文从后实证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后实证主义时期受库恩的“范式”论以及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等科学哲学理论的影响,经济学方法论抛弃了传统实证主义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而更多地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对传统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抨击,企图建立各自的、不同话语下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然而,正由于后实证主义放弃一切标准,回归具体语境,才导致它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后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实质上只是对原有方法论进行解构,属于解构论而非建构论。也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后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中还没有一个取得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8.
评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朴学曾以注重实证,严于求是的治学方法而开一代学风。中国哲学步入近代以后,章太炎、王国维等思想家在发掘、运用朴学方法的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对它作了某种改造,从而多少推进了这种传统治学方法的近代化。胡适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这一历史趋势,主张“用科学方法来修正考证学派(即清代朴学——引者)的方法”。在胡适那里,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胡适的学问是浅薄的,胡适治学问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又经常有意识地把这种错误的方法论伪装起来,夸大地向学界宣传,因而他的这种方法论的错误,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如何治学的问题,而是他对整个学界的毒害。所以说,胡适的治学方法论是反动的:它起过,并且假如不及时彻底批判、而且对之保持警惕的话,还将继续起着一种反动的作用。胡适在治学方法论方面的反动性,是跟他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反动性、以及政治主张方面的反动性,相  相似文献   

10.
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方法论争论揭示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事实与价值、理解与规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方法论问题,由此,应采用一种超越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方法论立场,反对主观与客观的二元论,反对实证主义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社会科学的知识应当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基于理解的或然性的因果规则,社会科学尽管并不拒斥自然科学的归纳方法,但它与自然科学依然有着重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本来是1934年为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1959年中华重印本改名《校勘学释例》,以下简称《释例》)写的一篇序文。陈垣在1930年用故宫发现的《元典章》的元刻本对校沈家本刻本,后来又用诸本互校,校得沈刻本讹误衍脱颠倒之处,凡一万二千余条,写成《元典章校补》六卷。接着陈氏又从一万二千余条错误中,挑出一千多条,各依其所以致误之由,分别类例,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六卷。这是现代校勘学上的一部杰作,为我们提供了校勘学的范例,也为我们指出了校勘学的最重要的方法论。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以下简称《校勘论》),就是在总结陈垣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对校勘学方法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校勘论》在1955年批判胡适的运动中,没有例外地也受到了批判,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赵俪生先生的一篇文章。该文批判胡适的考据方法和校勘方法。去年赵先生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写了《胡适历史考证方法的分析》一文,在对胡适的历史考证方法重新作出恰如其分评价的同时,对胡适的《校勘论》也作了新的评述,承认胡适在《水经注》的校勘上,“确确实实花了很老实、很大的力气”;承认他自己二十四年前,对胡适校勘方法论的某些论点“做了挖苦”,“是不合适的”。赵先生还由此“认识到在校勘工作中,一个字一个字地校,一句话一句话地对,一个本子一个本子的比,是无可选择的方法”。赵先生的这些意见话虽不多,含义却很深刻。可是如果作为对胡适《校勘论》的全面评价,那就很不够了。我以为给胡适《校勘论》以适当的肯定,这是对的,但必须同时看到它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有必要重新对胡适的《校勘论》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下面谈我的一些看法。为了行文方便,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先谈它正确的方面,再谈它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实证主义及其方法论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实证主义及其方法论的变化和发展美︺沃野实证主义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寻求科学、捍卫科学的面孔表现于世,尤其是这种哲学在后来的发展中,不仅在理论上对“什么是科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而且在方法论、研究程序、研究方法上也作了具体规范性的要求,如此情况必然...  相似文献   

13.
尽管有一些作者不以为然,我们仍然要说,马克思恩格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们的思想体系包含了西方社会学研究中追求已久而终不可得的精辟的方法论原则。他们的社会学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要清晰地理出其方法论的脉胳,需要有一个辅助框架。受陈秉璋先生的启发,我们认为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框架:一、知识方法论,它解决的是社会学知识的来源问题,主要涉及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与还原主义方法论之间的争论。二、科学方法论,它解决如何保证社会学认知过程的科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2,(1):149-153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献不仅在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创性上,而且为中古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的学术路径,这对后世治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治学观方法论有着丰富的内容,表现为其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统一、坚持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治学观的方法论,有助于把握其思想内容和科学内涵,为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社会风尚和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开始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这一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方法论的变革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初年朴学与西学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到“五四”文学革命中考据学和进化论相结合的新方法成为主流,再到“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主义的初步成功,这一切都说明,方法本身似乎是研究的途径和工具,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认识哲学。所以,对”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考察,既是我们认识“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促进21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传统思想与近代西学的双重制约下曲折演进的,这种制约具体地表现为中西古今之争。作为中国近代哲学重要分支的方法论,同样既渊源于传统思想。又受到近代西学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中西古今之争的角度,对中国近代方法论思想的演变,作一粗略的历史考察。一在中国近代,严复第一次比较自觉地将西方近代科学方法作为富国强兵的手段而加以突出。当康有为热衷于把西方的声光电化知识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元”等概念加以揉  相似文献   

18.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学术思想连同他有关治学方法的论述,值得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一贯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的胡适,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启蒙学者。其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在他生前身后的数十年中,影响了一批学者,使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脱颖而出,取得丰硕的成果。罗尔纲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本文拟就胡适对罗尔纲史学研究的影响,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由此管窥中国学术思想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的情形。一胡适的学术思想受清代考据学影响很深。可以说,胡氏学术基地自始即在中国的考据学1。出国留学后,胡适又受到西方思想家影响。其中,赫胥黎和杜威对其影响最大。胡适说过:“赫胥黎教我…  相似文献   

20.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张书学不管承认与否,胡适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转型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与一般史学家不同,他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并不在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上,而是在对“方法的自觉”的提倡和“科学方法”的鼓吹上。从留学美国接受实验主义哲学之日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