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德华·蒙克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他运用简约的色彩、动荡的线条真实、深入地表现人类内心的痛苦与欢乐,挖掘其深层感情,揭示其隐蔽的心灵.这源于他经历过平常人未曾经历的痛苦与情感,不寻常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痛苦和死亡表现的更为敏感,充满了对世界的怀疑与独立的个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蒙克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他运用简约的色彩、动荡的线条真实、深入地表现人类内心的痛苦与欢乐,挖掘其深层感情,揭示其隐蔽的心灵.这源于他经历过平常人未曾经历的痛苦与情感,不寻常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痛苦和死亡表现的更为敏感,充满了对世界的怀疑与独立的个性精神.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蒙克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他运用简约的色彩、动荡的线条真实、深入地表现人类内心的痛苦与欢乐,挖掘其深层感情,揭示其隐蔽的心灵。这源于他经历过平常人未曾经历的痛苦与情感,不寻常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痛苦和死亡表现的更为敏感.充满了对世界的怀疑与独立的个性精神。  相似文献   

4.
茅坤散文慷慨悲激风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知识世界、精神境界密切相关。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屡经官场风波,但志意不改。每当失意之际,他都要向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寻求精神上的支持。茅坤的精神世界由官僚意识、历史意识、文人意识构成,这三种意识投射到散文中,就构成了茅坤散文现实时空、历史时空的交替并存,悲剧意识与使命意识并在。立言与立功双重选择的基本表现模式,形成了他悲慨激奋的散文世界。茅坤知识世界的局限使他总是沉浸在人生失意的痛苦之中,并不断从"古传记"中寻找精神支撑,最终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命脉",因而限制了他散文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的台湾作家吕赫若,其小说世界的核心是表现“传统———现代”、“乡土———都市”、“台湾———日本”这三对关系,而他对“传统———乡土———台湾”的情感认同和理性批判,以及对“现代———都市———日本”的理性服膺和情感拒斥,则昭示出他在认同与背离之间痛苦挣扎的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6.
宗孙的自居与早熟的自负使李贺产生了急欲功名的躁动心态与对客观世界的占有欲望;短暂而又单调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仕途坎坷缺少认识与应变能力;体弱多病使他时时感受到死的威胁.忧病、畏死的心理煎熬促使其性格分裂与心理变态.于是他由死亡联想到鬼蜮,鬼成为其诗常表现的对象.但鬼也难免一死,于是超脱生死的惟一道路只有求仙了.  相似文献   

7.
聂茂 《船山学刊》2006,(2):108-110
本文试图结合柳永的生平与歌词,就他的用世之志与浪漫天性、生存模式与生活现实、人生有限与自然永恒三个方面对其悲剧心态与矛盾世界进行探幽,通过这种还原性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柳永痛苦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悲剧生命体验的发生深深扎根在湘西人的悲剧天性和他个人的经历之中。他“乡下人”的人性理想使他在表现一系列痛苦、失望的情感的时候,不仅获得了理性的支撑,而且使他逐渐酝酿成熟了种种精致、妙合天然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从审美的层次,深入地分析沈从文悲剧情感的丰富复杂的文体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用深微婉曲、博丽精工的诗歌,陈述了他爱情的欢乐与痛苦,创造了一个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爱情诗国,这种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与他一生中三次奇特的爱情遭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 于连和哈姆莱特,一个是十九世纪“名利心切”的“英雄的始祖”,一个是十六世纪慷慨大度的人文主义王子。这两个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典型,有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他们都是富于才情,又都爱好思索,都表现了于自我、对周围世界的敏锐而深刻的判断力。但这种过思也都给他们造成了弊害。众所周知,哈姆莱特的过思,引起犹豫和忧郁,这是他复仇拖延的重要原因。而于连的好思,使他好像得了多疑症和夸大狂,增加了他那个“永远痛苦的自尊心”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创作心态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纵深切入曹植当时的心灵世界,在观照其雄心壮志与命运多舛交相冲突引发的忧郁痛苦之心态定格中,揭析了曹植从诗文及其彼岸世界中寻求寄托的心机理念。作者隐喻了这样一条结论苦难正是造成文学家之大体验和大表现的精神动力与创作福祉。曹植的创作心态极大地影响和成全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心灵独白之诗人。  相似文献   

12.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具有突出的平民意识,路遥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这种文化心理。作者通过对他的两个主人公孙氏兄弟奋斗历程的描写谱写了一曲普通人的赞歌,是他的平民意识的表现;他对农民的同情和理解又使他的小说充满强烈的主观情绪,使他的主人公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生命体验与郁达夫小说关于死亡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作家中,郁达夫与“死亡”的联系颇为典型。三岁丧父,中年失子,母亲饿死乡野,胞兄惨遭暗杀,郁达夫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的痛苦。自己则一度受到“强烈的死的诱惑”,“徘徊求死的事情也有过”①。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思考死亡与表现死亡,成...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的学术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孝通一生经历坎坷,他从事学术研究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价值观.首先我们说费孝通继承和发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个人的命运熔铸在杜会和国家的命运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其所学得的知识为人类服务,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志在富民”是费孝通学术价值观的核心,他“弃医从社”立志“为万民造福”.他不断探寻农民致富的途径,概括总结农民群众的创造经验,将“富民”思想落到实处.费孝通宏图大略的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他对“全国一盘棋”格局的设想,二是表现在他对文化世界多元一体的瞻望.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成意志痛苦的理论。叔本华悲观主义伦理学有着浓重的东方佛学思想的痕迹,但我们一旦深入叔本华哲学理论的深层方面,我们就会发现,虽然生成意志痛苦不是意志主义哲学必然的结论,但对于叔本华来说,从意志推论出欲求,从欲求得出痛苦的理论却是一体的、合乎逻辑的。促使叔本华从意志推导出痛苦、悲观结论的另一原因在于他个人独特的经历和对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即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  相似文献   

16.
谢朓的人生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其人生悲剧不仅仅表现在最后的死于非命,更本质地表现在他终其一生都无法卸去宦海沉浮的惶恐、忧惧。在诗中,他将心灵深处的痛苦和焦虑都渗透在山川风物的描绘中。谢緿始终困顿于出处行藏,在追求功名利禄与保持自由心性的矛盾之中难以取舍,这是由他的人生境界以及与此相联的人格特点所决定的,具有深层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鲍照有深厚的悲剧意识.在诗文中表现为他对人生、社会、生命及历史都有一种忧患意识和悲观情绪,以及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不满与批判.他痛苦,他矛盾,他以率直与单纯来面对社会的残酷与龌龊,最终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自己的谶言,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凄美的人生之歌.  相似文献   

18.
冯雪峰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并在其运用中表现出政治边界的扩大化倾向;他的文艺批评经历了由机械的政治功用论转向到辩证的文艺功能观的过程。文艺工作的革命者身份表现了他政治批评的合理性,而其"尴尬"的中间人又使他受制于两种文艺观之间。无论是其早期的重视文艺的政治批评,还是后期的政治与审美的并重,都没有离开他政治批评的主线,表现了他政治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读《极端的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芃 《学术研究》2001,(8):85-92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不能回避时代提出的问题.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这部反映20世纪世界历史的著作中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在科学、思维方式、艺术以及人们社会观念上的表现.尽管他对泛后现代主义的作法持否定态度,但他认同世界进入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后现代社会,他本人也具有后现代主义情绪.文章认为,他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经历了从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赞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到现代和后现代划分这样几个时期,这实际上是后现代思潮在他历史观念上的反映.但他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致的,二者都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奈保尔形式各异的短篇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形式各异的短篇小说,对贯穿其所有作品的主题,人性的“压抑与疯狂,冲突与异化”,进行了多向度的挖掘和阐释,指出:南美的童年经历,使其童年生活充实而难忘,而剑桥大学的西学训练,却使他在精神上远离了他的美洲故乡,并将其童年及其童年置身其中的美洲,置于他现实生活之外的梦幻世界之中;奈保尔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表象上的丰富性与其在文化认同、价值归依与精神家园等方面的缺失或部分缺失性,是导致“奈保尔现象”出现的终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