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缓解政治人才危机,汉武帝继位后在选官用人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兴办太学、地方官学培养人才;完善察举推荐人才;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突破传统,重用专业人才.这些改革使西汉完成了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奠定了武帝盛世的人才基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人为本"就是贯穿人才的培养规格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但要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上与大学生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要切实贯彻全面育德,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由于立场、实践地位和理论研究视角的不同,人们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古希腊时代,政治就是参加城邦的活动。近代,政治是一种权力活动。奥克肖特认为,政治是一种"暗示"。他们所理解的政治实践的含义都有所偏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含政治价值与政治理性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建设民主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使社会生活民主化、有序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春荣 《中华魂》2004,(1):31-34
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与政治保卫史及文化工作史上,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是3个充满传奇色彩而又功莫大焉的杰出人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深入龙潭虎穴,与强敌斗智斗勇,演出了党史上极为惊心动魄的一幕。来到中央苏区和红都瑞金后,他们又以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及多才多艺之身,活跃于此间政治保卫战线与艺苑文坛,走出了一条从"龙潭三杰"到"红军三杰"的辉煌之路。  相似文献   

5.
由历史文化名城到古代诗歌意象,"金陵"从早先的地域概念转化为具有浓郁政治文化色彩的艺术符号。"金陵"意象频繁地出现于古代诗人的怀古作品中,承载着他们沉重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他们强烈而明确的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6.
实现政治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他们著书立说,对政治和谐及其建立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设计方案、展开实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政治和谐提到理论高度,列宁则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及所蕴含的政治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政策。高等学校学生毕业走入社会,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大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作者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形成原因、发展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关系到我国在本世纪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人才 ,他们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综合才能、又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弘扬“红岩精神”有助于培养西部地区青年人才的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奋发有为的精神 ;有利于开发大西部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弘扬“红岩精神”,要结合西部地区的特点与青年人才的特点 ,这样才会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三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就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生态言.三苏的崛起恰逢被称为"盛治"的仁宗朝,仁宗的开阔胸襟和求贤若渴为三苏的出道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仁宗周围又有一批优秀杰出的贤臣名公主持朝中政务.他们忠信正直,为三苏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三苏幸遇一批爱才、惜才、有话语权的各级贤臣伯乐,他们慧眼识珠,不遗余力地发现、荐举、扶持、保护三苏,使僻远西蜀的三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便捷的方式名动京师;三苏在欧阳修推行的古文革新中生逢其时,成为欧公摧枯拉朽的力量中坚;而三苏备厉有为、锐意创新的禀赋素养,则在这一政治文化生态中得到了最佳的滋养升华.  相似文献   

10.
“圣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巫文化时期的“巫”存在着渊源关系 :圣人由巫演化而来 ;先秦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 ,直接促成了这一转变演化 ,也就是说 ,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过程也就是他们对“圣人”政治理想的构建过程 ;巫之所以能演化为“圣”和“圣人” ,有深刻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1.
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密切相关,我们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纵横家流变于后世 ,主要派分为谋士、文士、侠士三支。流为谋士的一支 ,着重发挥了纵横之术 ,以游说权谋辅佐君王 ,活跃于政坛 ,建功立业 ,名垂青史。“纵横”为乱世之学 ,故每逢季世 ,天下大乱 ,便是长于“纵横”的谋士们崭露头角之时。自秦汉之际以来 ,张良、陈平、诸葛亮、魏徵等人 ,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陈炯明在护法运动期间的重要地位几乎被忽略。由陈炯明政治理念以及闽南护法区政治革新可见,陈炯明是闽南护法区的直接指挥者,其个人政治素质对闽南护法区的政治革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护法运动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朱熹与陈亮的著名辩论在古人眼里是性命与事功之争;而到了某些现代学者那里,又成了功利主义儒家对正统儒家的挑战。然而西方的"功利主义"概念根本不适合用来指称陈亮的立场。而这种不适合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这场著名争论的实质。其实,朱陈的分歧并非在是否要功利,而在更加深刻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层次。朱陈之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含义丰富的古人如何理解历史与政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我国高校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人事干部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其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低。新时期高校人事干部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化知识素质、基本技能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建设小康社会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陈序经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分期、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的论述都颇具见地。陈序经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受其政治哲学的影响,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化观,如对主权问题的重视、对个人主义的提倡、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批判等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现状的角度,提出了要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四方面调整人才供给战略和机制,为新农村建设的腾飞提供人才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梁季王僧辩与陈霸先之争,陈霸先取得了最终胜利,标志着南方土著豪强势力在南朝政治舞台上的崛起,这是南朝后期政治、社会阶层的重大变动。陈霸先之所以能击败王僧辩,原因不仅仅在于南朝梁末自身政治局势等方面的逐渐变化,更在于当时北齐对江表的强大军事压力直接左右了王僧辩对陈霸先的斗争策略。当南北形势稳定之后,王僧辩欲重新调整对策时,陈霸先却抢先利用京口形胜之势,偷袭王僧辩得手,从而为王、陈之争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末由向青首先提出颠覆性的观点,他认为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陈独秀,共产国际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由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向青的观点很快受到批判,众多学者著书立说证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灾难,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始终没有摘去。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学术界开始重新探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以杨奎松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陈独秀不仅不是“右倾”机会主义,反而在许多情况下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错误路线。这种提法具有开创性,其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深化了新观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仪系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省风云人物,在国内外求学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洗礼,曾经出任浙江省都督府军政司司长。主要负责后勤武备等事宜,保障浙江省内驻军军需供给,以及促进社会平稳转型过渡,表现出优良的军事政治素养与干练作风。袁世凯准备称帝时,他暗中抗命放行蔡锷,促其离京辗转赴云南起兵讨袁,续写辛亥革命之一奇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