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新要求,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树立。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内容和重要动力,对于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社会管理民主化,形成文明、和谐的乡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应该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农民,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农民,先进的政治文化培育农民,以农村文化的产业化增富农民.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正处于从反思和超越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形态的历史新时期,这应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价值参照和理论依据。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创造生态文明形态的过程中,扬弃消极差异,保留和发展积极差异,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依托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升农村文化的社会定位,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建设道路或模式的选择,适于采取不同于过去那种“一刀切”、抹煞一切差别的“差异趋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式。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的“北疆生态屏障”,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能源资源基地,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路,为内蒙古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提供可行性素材。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解说城、镇、乡三类地理单元的公平发展,分别阐述城、镇、乡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条件现代化问题;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原则与生态原则、城乡一体化问题;城市建设中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与顾及整个国土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人口聚居点中物质能量良性循环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基于生态理念的林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林业的内涵,提出发展林业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安全,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林业需要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技术培训,进行科学指导,提供政策引领,培育特色林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准.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农村,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必须加强作为新农村建设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的“乡风文明”建设。为此,文章在分析“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文化功能及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中所处地位的基础上,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浙江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结合陕西省生态校园创新工程项目实践,全面探讨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因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发展生态经济,要以消耗最小的资源,将生态资源变成有效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后农民处于离散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自我整合能力较差,分散的农户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成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绝非单向度的关联关系,而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合作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奠定了人才基础,缓解了资金压力,优化了法制环境。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文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恶化、资源枯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它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的重要内容,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事实上,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然而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无论理论和实践都是一个新问题,迫切需要结合实际开展研究。据此,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中国人学学会联合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三亚市委市政府合作,共同主办以生态文明.全球化.人的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一些著名的生态学家、环保专家及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开展跨学科的全方位的探讨,交流研究成果,启发思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态文明是新的复杂性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空前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在刚刚开始,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使认识接近科学真理。本刊特设专栏选登了会议的几篇论文,希望引起各方关注,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田野考察与个案分析,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状况、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并重点关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地评估和选择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域情的发展模式问题。文章认为遴选和培养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与科技能人,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综合研究分析了以往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的不足和问题之后,提出转化以GDP最大化到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发展模式、打造多元共治的生态治理体系新面貌,以及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入手,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并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上,从法制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是具有完整理论框架及鲜明理论特质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出“人民、国家、世界”三重价值指向,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生态”需要;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三个“共同体”基本站位,提供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立“生态+”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凝聚协同共建力量;将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有机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目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严峻问题,从五点进行思考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物流作为服务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城乡间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本着发展农村物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要求,从山西省实际出发,通过对交通运管部门在发展农村物流中的实践以及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管理、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知识和技术普及、加强对外交流等五方面提出了农村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我们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从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个方面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并且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