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般用途英语(EGP)教学阶段,然而大学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向ESP教师转型。基于ESP语料库的词汇研究能够揭示专业文本中的词汇特征和语言模式,能够帮助大学英语教师解决ESP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从而实现向ESP教师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4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建筑院校实行ESP实验教学验证ESP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平时只接触EGP英语的学生并不了解ESP;EGP成绩较高的学生在ESP测试中成绩并不突出,不能直接进入ESP阶段学习;通过ESP教学能对将来的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起到较好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从一般用途英语(EGP)转向特殊用途英语(ESP)的讨论日趋频繁,EGP教师能否完成向ESP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推行ESP教学前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及ESP环境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梳理,建立ESP环境下ESP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为EGP教师向ESP教师角色的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医科院校学生学习需求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EGP课程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医科院校的英语课程重心应逐步转向ESP课程,同时ESP教学应主要由大学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师跨学科知识的培训,为开设ESP课程储备师资。  相似文献   

5.
构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基础。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一般用途英语(EGP),而专门用途英语(ESP)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造成了学生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严重脱节。在分析航海英语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EGP与ESP有效衔接的航海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并探讨了由EGP向ESP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主建立和运用细化的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的分类语料库,帮助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突破专业词汇的瓶颈,培养学生用英语传递和表达专业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各专业学术英语(EAP)的掌握及运用打下基础,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打开新局面。文中在分析了EGP及ESP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专业英语分类语料库的大学英语EGP与ESP衔接教学模式的创建以及教师运用自建小型商务英语语料库在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中进行具体衔接性教学实施的实践报告。  相似文献   

7.
仇旭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108-110
以理工类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需求分析理论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该类学生的ESP需求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ESP课程比EGP更具吸引力;2)选择ESP课程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3)ESP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要注重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内容的教学;4)ESP教师应具有英语教学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5)ESP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为课时问题和语言环境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目前应注重ESP师资培养;2)大面积铺开ESP教学尚不可行;3)ESP教学方法应有别于EGP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EGP教学改革的ESP网络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一轮大学英语(EGP)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和全球化趋势的新需求,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成为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必要推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以需求分析为ESP课程开发基础,遵循个别交互的ESP课程设计原则,并实验多元互动的ESP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ESP(专门用途英语)和EGP(一般用途英语)理论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联系,并结合高职教育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高职教育中EGP、ESP英语课程的融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语言的地位和功能看,英语在我国属于延伸圈,是一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学习的外语.因此,客观上存在着语言运用环境差、关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意义第一"的专业课,作为一个语篇社团,专业学科为英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使英语学习具有关联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借鉴英语传播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比较美、加等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开展情况的实证研究,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双语互依模式".这个模式应有以下特点:(1)以使用英语原版教材为主;(2)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但应充分发挥汉语的支持性运用的作用,以有益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英语的习得;(3)专业双语课程应与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介绍了双语教学的必然性及在工程训练中运用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认为在工程训练课堂上采用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的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对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在高校中推广双语教学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和教改现状,特别是ESP课程教学情况的评述,以及在对合肥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关于公共英语教学问题调研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倡导建构根据学生专业及其英语基础等的以ESP课程为主干的"EGP→ESP","ESP+EGP","ESP-BE"等各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即建立分模块、分类型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强调各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应结合各自的学科专业,以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客乐观,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一门人文性的课程,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意义非常重大.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传授、英语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体系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研究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可发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英语阶段后开设后续课程和双语/外语教学课程,以确保整个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实践证明,这一方案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切实提高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大体比例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分为5种循序渐进的模式,每种模式的目标、实现条件、讲授方式和操作程序及教学效果评价各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选择相应的模式和讲授方法,并采用可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强调师生互动性的教学法及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既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ESP专门用途英语引入外语专业教育是培养复合型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其内涵是以ESP作为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学习能力。以ESP教学定位与课程设计建构、教材建设、ESP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方法等,拓展新的教学领域,提高ESP专业教学质量,改进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受教育者语言和专业相融合的跨学科性。  相似文献   

17.
对在美中国留学生学术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剽窃现象进行调查,并在详细研究分析调查问卷和文本后,提出了中国留学生学术写作中剽窃因素主要由于文化背景、语言技能、现实环境以及道德情感等因素造成学术论文的剽窃现象。解决中国大学生在英文学术写作中的剽窃问题,高等学校必须大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适应新形势,与日俱进,更好地为广大出国留学生服务,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和留学生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学旨在培养面向21世纪、跨文化、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鉴于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英语水平欠佳这一事实,本文通过对加拿大的"浸入式"教育(Immersion Education)进行讨论和教学实践实证研究,论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同时肯定了双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和学生个人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依托专业内容教学的要求。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由通用型向专业化道路转型,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努力:用关系性思维而非实体性思维看待教育主体,课程设置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教师选择走语言教师专业化道路,教学模式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回归到课堂面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教学应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素材,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在深入分析人文教育和高校英语教学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可从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开展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